学术投稿

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刘艳华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 脑卒中, 高血压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社区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变化、血压变化、护理满意度.结论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血压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会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血压指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例60例,随机将其划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研究组病情恢复、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脊柱骨折病例,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疗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医临床路径.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则采用中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高热持续的平均时间、咳嗽、咳痰停止的平均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平均时间等环节的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中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其有助于缩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高热持续时间、咳嗽、咳痰停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刘华茵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法.结果 6 min步行实验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Ⅰ级心功能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缺血心肌及心功能,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受力及步行能力,提升疾病疗效.

    作者:侯建淼;曹晓云;谭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调中药方剂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住院慢支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三伏贴,每伏1贴,共3贴.冬季时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症状、CAT及临床疗效评分.结果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CAT评分均减低,治疗组减低明显;治疗组冬季发病率明显降低,对照组发病症状有所减轻,但不明显.结论 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支气管炎疗效明确.

    作者:安平祥;缪天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择期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临床诊治的急性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组划为45例研究组与45例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选择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经过护理分析后得知,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家属满意率比对照组更好,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急性哮喘患儿,采取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效果,提升家属满意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效果及对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效果及对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患者18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黏膜形态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消化性胃溃疡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的效果较好,对胃黏膜形态学改善较佳.

    作者:王立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和分布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 基于北京天坛医院数据共享,无糖尿病史者均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入院时、14±3天、90±7天、1年±7天空腹血糖(FPG),监测随访及终点事件.结果 糖尿病前期者471名(37.5%),初诊糖尿病者539名(43.1%).根据FPG、2hOGTT和HbA1c,伴糖尿病前期分别为118(9.4%),290(23.2%)和314(25.1%),伴初诊糖尿病分别为138(11%),370(29.6%)和365(29.2%).单纯依赖FPG诊断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前期漏诊率74.9%,糖尿病漏诊率74.4%.结论 绝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代谢异常,2hOGTT和HbA1c标准可检测出大多数伴糖代谢异常者.

    作者:何静远;胡琨;石秋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两种降压药物短期降压疗效与不良反应对比

    目的 对比两种降压药物短期降压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以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给予观察组缬沙坦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氨氯地平治疗,缬沙坦治疗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卫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思考

    伴随生活越发的现代,在控制传染病层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在世界层面广泛的蔓延.首先面对其冲击的为欧美的发达区域和国家.对西方区域而言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可以方式防治心血管层面的疾病,限制了诸多发大区域以冠心病为例的心血管病死亡率的提高,对我国而言,在近段时间之中,其心血管层面的疾病正式逐渐的提高,特别是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发展为我国人口死亡首要原因,在住院和门诊中其经常可以看到脑血管病、冠心病.伴随科技的发展和全新技术的落实,在筛查、预防、治疗、诊断心血管病层面的费用持续的提高,其开始发展为医疗改革的主要难点.由此,对我们而言,需要具备恰当的策略,明确清晰的头脑,更好的面对该挑战.

    作者:陈太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VCG)对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以常规心电图(ECG)诊断心肌梗死的标准为对照,对213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ECG、VCG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62%、91.08%(P<0.05).结论 心电向量图对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ECG.

    作者:曹娜;魏玮;白玉云;崔如明;赵永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绞痛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控制心绞痛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控制心绞痛,改善预后.

    作者:刘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目的 评价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患者86例,按照1:1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加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比两组内分泌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操作方案正确率情况.结果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操作方案正确率结果对比,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分泌科管理工作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护理效果、操作方案正确率方面价值突出,促进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刘美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强化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均存在营养不良,在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及强化饮食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月.结果 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营养状态较护理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故值得推广.

    作者:玉恩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加上针刺治疗的形式对其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部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能够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丁四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关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78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变化以及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对照组79.49%(31/39)、94.87%(37/3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中,选择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对帮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且可推动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风霞;张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索讨论研究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对心肌梗死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并随机选取了2017年3月至1818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的几率和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90例,对照组90例,实验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积极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一周后对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两组溶栓再通率、住院天数、有效率、心功能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溶栓再通率、住院天数、满意度、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对心肌梗死溶患者的治疗效果,瑞替普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获得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作者:邢福艳;潘春梅;范丽平;管琳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综述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的原因、诊断及康复治疗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杜新新;王强;孟萍萍;柏广涛;张祎辰;杨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入院先后将均分为2组,即前30例为教育组、后30例为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对教育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监测并对照分析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并观察2组患者的内分泌失调情况的改善效果.结果 教育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间差异具备较强的统计学意义.经检查及观察可见,教育组患者的内分泌失调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凤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浅析腹型肥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脂肪主要分布在人体皮下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和肾脏周围等处,具有供给机体热能及必需脂肪酸等作用.体内脂肪的含量常随营养状况、能量消耗等因素而变动.机体脂肪组织过多则称为肥胖,按机体脂肪组织的分布可将肥胖分为全身性肥胖(即皮下脂肪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均匀性肥胖)及腹型肥胖(即内脏脂肪性肥胖、中心型肥胖、上半身肥胖),腹型肥胖是指脂肪组织在腹腔内脏器官、肠系膜及主动脉周围积聚的一种肥胖状态.

    作者:郑邦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相关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实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患者364例,其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及并发症具体表现等情况进行研究统计.结果 心脏择期组介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72%,心脏急诊组介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87%,周围血管组介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55%,心脏择期组介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比其他组有差异,(x2=6.193 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其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穿刺点大血肿发生率为,造影剂量过敏休克发生率为18.52%,较比其他具体表现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其中心律失常、造影剂量过敏休克、穿刺点大血肿是主要因素,应重点关注,治疗过程中应引起注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王培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