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用于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观察

张春香

关键词: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早期复发
摘要:目的 探究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用于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收并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hsCRP及NT-proBNP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运用于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早期复发,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分析

    人们的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之中不断地增强着.当人们的利益受到了威胁或者损害的时候,他们学会了用法律的武器对自己的利益进行维护.虽然,现代的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也无法避免不测风云,因此医疗纠纷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减轻内心所承受的极大地压力,护理人员应该给对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何管理和控制外科护理这一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床旁快速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床旁快速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拟诊为急性冠状综合症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综合评估病情后即行床旁快速检测(POCT组)及检验科抽血送检(检验科组),出院时结合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电话回访综合评估确诊诊断.比较两组检测方法的时效性、检查结果 及与终确诊诊断的符合率,以评估床旁快速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应用价值.结果床旁快速检测耗时明显短于检验科送检组;两组检测结果(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对比无差异性.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确诊的诊治中,两种检查方法符合度无差异性.结论 床旁快速检测及检验科抽血化验两种方式均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床旁快速检测组耗时短,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获得及时治疗赢得时间.

    作者:曹国军;梅娟娟;周诗晶;王凌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在外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在外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外科术后疼痛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35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的为A组,35例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的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感缓解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疼痛感降低程度明显大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外科术后疼痛,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迟桂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 讨论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根管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7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远期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的远期治疗有效率为8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效果较好,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潘金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科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科护理具体方法 以及体会内科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0例给予的不同内科护理措施,按照内科护理措施的不同应用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基础组,各15例,对基础组患者为简单基础护理,而观察组患者为综合性的内科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的不同效果.结果 护理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率的终观察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发病表现及体征特点,对其及早实施综合性内科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其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在内科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时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武月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策略

    目的 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方法 随机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的医学检验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和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25例检验结果存在误差,其误差率为15.5%.其中12例由于仪器自身的问题引起、7例由于标本不合格引起、6例由于检验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后期的治疗及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康春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谈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仪进行检查.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3.0%,预测准确性为80.4%.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使用动态心电图对对患者进行检查,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值得大范围推广.

    作者:范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检查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疑似早期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定疾病类型,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胸片X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 、检查时间和费用进行对比.结果胸片X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检查时间和费用均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在疑似早期肺癌患者临床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增强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及误诊,利于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袁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的 对于高血压临床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与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其防治效果,以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400例高血压患者经过预防性治疗之后,其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97.50%,,且存在一些治疗与护理问题,需要改进.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加强临床防治,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发现,进行进行解决.

    作者:隋艳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蒙特利尔痴呆量表检测区分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分析认知障碍组不同病变部位与MoCA量表不同认知领域的相关性.结果 脑小血管病病变部位不同,其所致的认知障碍的表现不同,语言能力测试中,基底节组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回忆测试中,额叶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能力测试中,丘脑组及皮层或皮层下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 脑小血管病病变部位不同,损害的认知领域亦不同.

    作者:赵丽静;郜风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冠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冠脉造影(CAG)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以来心内科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冠脉造影结果 .结果110例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存在不同程度血管狭窄的病例102例,左前降支发生病变多,右冠状动脉次之,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以前降支和右冠较严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操作83例,成功率96%;79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共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139个,支架植入成功率100%.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识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变血管部位及程度,对评价PCI风险、选择合理的术式和器械有重要作用.

    作者:冷启宁;方东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控制效果;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干预前后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结果 优质护理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控制效果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住院费用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情绪和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相近(P>0.05);出院时优质护理组情绪和生活质量相关指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邓菊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类疾病.PCOS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且部分PCOS患者青年阶段即已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据报道,PCOS患者普遍存在异常血脂代谢、肥胖、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等问题,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临床建议于临床早期对PCOS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指导治疗.

    作者:杨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急性期标准化护理模式研究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标准化护理模式及其对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27例,占61.36%,显著进步8例,占18.18%,进步7例,占15.91%,无变化2例,占4.55%,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基本痊愈17例,占38.63%,显著进步9例,占20.46%,进步8例,占18.18%,无变化10例,占22.73%,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急性期临床治疗具有促进作用,降低了患者的残疾率及再次发作率,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及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恢复,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龙芳;刘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用于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用于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收并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hsCRP及NT-proBNP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运用于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早期复发,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栓通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血栓通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的疗效.方法 取2016年3月到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西药组(n=40)和联合组(n=40),对所有西药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治疗,对所有联合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血栓通+胞二磷胆碱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西药组相比明显较高,联合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西药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血栓通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付计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偏头痛的神经心理和神经电生理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偏头痛的神经心理和神经电生理对比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患有偏头痛的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非特异性止痛药物,对比两组的神经心理和神经电生理情况,包括有成套H-R神经心理量表和经颅多普勒(TCD).结果 两组患者的成套H-R神经心理测验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中患者的动脉和前动脉的Vm、P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RI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心理测验和TCD检查后可以发现偏头痛患者的很多异常情况,可以判断出偏头痛患者的高级神经功能改变情况,进而反映出患者的脑机能变化情况.

    作者:缪栋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单纯饮食控制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单纯饮食控制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实施饮食方面的控制和指导,将患者在实施饮食控制前和饮食控制六个月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血清甘油三酯的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患者在6个月之后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单纯饮食控制可以使心脑血管的发生率降低,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对于单纯性的高血脂患者采用单纯的饮食控制干预可以使其患者的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大大降低.

    作者:苑宝禄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名作为研究对象,用于研究该治疗效果.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两组病患在服用药物后出现的症状.结果 其中观察组患者服用胺碘酮后其心率跳动出现了较好的转变,而对照组相比之下效果不太明显.结论 胺碘酮具有良好的药物性能,很适合用于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等病患进行治疗.

    作者:梅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了入住我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148例,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和氨茶碱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在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和氨茶碱的基础之上,再加入中医药的治疗,终根据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根据数据显示,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方面,比如咳嗽、肺部阴影、发热、喘息等方面,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7.2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08%.由此可见,加入中医药的治疗方式,对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具有非常明显的疗效.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是有效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各项临床病症,由此来减短他们的住院治疗的时间.

    作者:饶南;饶海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