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炳荣
当代学生多数都系统的学习过中华传统文化,对有关道家儒家和佛家等思想有所认识和了解,而中医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促进人的健康养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加上以道儒为核心的传统主流思想对养生学说方面有着多种理论,故而研究中医文化也就是学习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掌握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理论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个主要学派关于养生方面的理论学说,为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健康养生之道做出理论贡献.
作者:刘奕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系统评价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口干2例、恶心1例),对照组为40.00%(口干4例、恶心6例、心悸3例、失眠2例、手指震颤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过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有助于极大的增强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西医药剂联合中医治疗妇产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在我院2015年至2016年随机抽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06例,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3例,甲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乙组选用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之后,乙组总有效率为96.22%明显高于甲组的75.47%,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方面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外邪侵入淤积胞中,以致冲任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利,经络受阻而导致腰酸腹痛及痛经等,经过本次研究得出,针对西医药剂联合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李玉红;李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 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选择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常规护理+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管理.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均较好,其中对照组有四例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管理,有效降低了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矫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以及黏膜充血水肿,发病率较高,属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性提升.基于此,本文对蒙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概况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苏和巴特尔;那仁格日乐;白吉日木吐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的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有患者均进行消化内科综合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结论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临床综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于敏;孙静汝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应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120例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服用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7%明显高于对照组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效果明显,患者的凝血指标、各项临床症状均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钟益民;李荣成;汪家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9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有29例表示满意,14例表示一般,2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19例表示满意,21例表示一般,5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88.8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中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古丽米热·买买提明;阿孜姑·土鲁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辛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对C反应蛋白水平(CRP)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56例)、加行辛伐他汀治疗的实验组(n=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的CR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组间CRP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配合辛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的CRP水平,提高疗效,具有推行价值.
作者:张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45.37%;其中室性早搏40例,矩阵室速9例;且室性早搏、矩阵室速的发生率随着左心室内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BNP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VEF低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使用胺碘酮患者和未用胺碘酮患者,使用胺碘酮患者的β受体阻滞剂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且随着左心室内径增加而增加,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郭菁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析外科术之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479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结论 通过有效预防、准确用药、尽早使用机械性的压力泵、细致的护理和观察、指导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保晶;魏闲;李丽琼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不同时间对血小板实际检测值的影响和临床质控体会.方法 采集7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后,分别于采集后即时、1 h、2 h、4 h、8 h、12 h和24 h进行血小板检测,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检测值的差异性,总结质量控制体会.结果 血样采集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实际检测值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0~4 h组间的幅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8~24 h组间的幅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样采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小板的实际检测值随之升高,尤其以采集4 h后为显;临床工作中应尽量在标本采集后4 h内进行检测,并做好室间质控工作,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作者:程卫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心电图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8例,按照平行对照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指标、治疗指标、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85.2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TF-V1≤-0.04 mm·s异常的发生人数11例(32.35%),缺血性T波异常的发生人数为15例(44.12%),ST段异常的发生人数9例(26.47%)房室传导阻滞异常的发生人数为8例(23.53%),对照组的34例患者治疗后PTF-V1≤-0.04 mm·s异常的发生人数19例(55.88%),缺血性T波异常的发生人数为20例(58.82%),ST段异常的发生人数14例(41.18%)房室传导阻滞异常的发生人数为11例(32.3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电图.
作者:金锡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在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过去一段时间在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衰竭救治;治疗组在常规救治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总有效率、救治期间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期间仅有1例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的7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心衰症状,提高救治成功率,使患者的转归更加理想.
作者:王景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针对高血压临床路径的建立及其在双向转诊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5月我卫生院与综合性医院采取双向转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建立临床路径并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对照组50例,采取传统就诊模式.对比两组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并双向转诊制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就诊满意率显著上升,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同时脑梗死发生率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血压临床路径建立并实施综合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高血压控制效果更佳,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叶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柴附夏连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0例,按照是否给予柴附夏连煎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奥美拉唑、碳酸铝镁片等常规西药,观察组给予柴附夏连煎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症状积分及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给予柴附夏连煎治疗可有效缓解个体症状,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高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方法 选取消化内科2014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发生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108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其病因分析得出: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主要原因有:颅内占位、功能性消化不良、胆结石、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胆石梗阻,急性阑尾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结论 消化内科患者引发恶心、呕吐的原因很多,找出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是关键步骤.
作者:唐春雨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后的血小板功能,通过血小板聚集率较基线下降情况将其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非CR组),CR组的判定标准为:血小板聚集率较基线下降在10%或10%以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与再次住院率.结果 92例患者中,33例出现CR,发生率为35.86%,与非氯吡格雷抵抗组相比,氯吡格雷抵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再次住院率显著高于非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且其抵抗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
作者:廖清池;李琪;宋学璟;刘美英;唐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当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则也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不仅能提升治疗的效果,同时也能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对于提升临床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金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 2012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842例,均采用CT诊断.结果 CT冠脉血管段显示率91.30%(11531/15×842),CT发现心肌桥173例,以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起源异常的敏感性85.42%(41/48),特异度99.62%(791/794),符合率98.81%(832/842).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价值较高,可指导介入检查手术插管、心血管疾病的管理.
作者:赵世元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