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ACCF/AHA2011年〝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把肥厚型心肌病定义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在形态学上以不能解释的左心室心肌肥厚而心室腔通常不扩大为特点[1]。
作者:罗亚雄;石翔;王福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氯吡格雷治疗)各5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心绞痛发作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44例(88.0%),不良事件发生3例(6.0%);对照组治疗有效36例(72.0%),不良事件发生10例(20.0%)。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具有良好的效果,既能够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又可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可推广应用。
作者:保全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药房是与中医临床紧密联系,体现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制度、依法采购、持续改进、精细管理、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手段,可以有效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打下坚实基础,为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保障。
作者:殷捷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加味八珍汤治疗内痔出血所致贫血疗效。方法在予手术止血后,予加味八珍汤口服。结果患者的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味八珍汤能有效治疗内痔出血所致贫血。
作者:张晓艳;白克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的血脂水平、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劲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三酰甘油(TG)、血浆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下降,劲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少并且劲动脉IMT降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博学;廖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急救护理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护理有效率。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急诊急救护理,在患者临床抢救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急诊急救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情复发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进行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护理相关指标,还能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情复发率。
作者:王茹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护理配合。方法将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35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35例中青年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手术前焦虑/抑郁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恢复良好,观察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青年患者在发病前有明确诱因,PCI术前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应加强护理。
作者:汪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BNP及NT-proBNP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在心力衰竭方面的确诊能力,本文通过归纳总结近几年BNP及NT-proBNP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BNP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方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邱伯雍;王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可表现为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酸楚疼痛。腰为肾之府,肾经经脉循行“贯脊属肾”,腰痛除与肾关系密切外,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均可产生。它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姿势不当和某些内脏疾病均可引起腰痛,如风湿病、肾脏疾患和腰部肌肉、骨骼的劳损,以及外伤、腰椎增生乃至盆腔疾患等。结合当今时代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工作压力的增大,发病多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寒湿腰痛为主,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作者:陈燕;张伟;冯晓英;勾俊杰;王胜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老年心肌病( senile cardiomyopathy)是老化过程中心肌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疾病,它不是已知的疾病所造成的心功能失代偿,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高,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已达0.9%,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达1.3%[1]。
作者:石翔;王福军;罗亚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西药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方法将136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等量两组,一组应用西药治疗,一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痛泻药方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64.7%。结论痛泻要方为基本方,然后再据辨证分型配伍组方,联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庄绪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初诊糖尿病患者共124例,检测血糖指标、尿白蛋白排出量及血压等指标,分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初诊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并发症前三位为HT、MAU及CHD,患病率分别为38.7%、28.2%及12.1%;经回归分析, FBS、MBP、BMI升高及血脂紊乱是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高,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银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α水平在脑梗塞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36例脑梗塞患者和90例健康人血清中脂蛋白α含量,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间脂蛋白α含量差异。结果脑梗塞患者组脂蛋白α含量(400±25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20±1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蛋白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脂蛋白α含量与年龄、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脂蛋白α是一重要的独立的导致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脑梗塞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监测病人脂蛋白α含量有利于预测和评估脑梗塞的发生和预后状况。
作者:张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心包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心包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而观察组则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4%高于对照组的75.76%,不良反应率9.09%低于对照组的30.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心包炎的治疗中,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疗效佳,患者预后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利萍;李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社区产妇保健治疗方案,使访视工作具有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症。方法将接受产后随访的234名产妇,随机分为常规访视组113名,体质辨识组121名,体质辨识组在普通访视内容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情况对偏颇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治疗;常规访视组则按照普通随访内容访视。结果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组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普通访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产后访视中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简便易行、能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症,适合融入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作者:李润杰;张宏艳;张金鑫;朱丽;史炳霞;朱庆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通过外周动脉的方式进行采血,对照组给予股静脉穿刺的方式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采血过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0.38%,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为86.53%,两组采取成功率比较,差异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由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92%,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外周动脉采血,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方式比较,两者的成功率差别不大,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采取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采血中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究对于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82例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患病后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在治疗后1、2、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9.3±2.5)d少于对照组(18.5±3.6)d,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患病后较短时间内进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能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大缩短血肿吸收的时间,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并讨论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美托洛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治疗后的动脉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经比较得知,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动脉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患者动脉血压及心率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郝敏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受试者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外周血管情况进行探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内-中膜厚度不足1.0mm者所占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中膜厚度超过1.0mm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出现粥样斑块者所占比例明显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何利妮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