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何彤

关键词:外周动脉采血,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通过外周动脉的方式进行采血,对照组给予股静脉穿刺的方式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采血过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0.38%,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为86.53%,两组采取成功率比较,差异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由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92%,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外周动脉采血,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方式比较,两者的成功率差别不大,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采取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采血中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患者采用微创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患者予以微创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知识以及护理常识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微创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达到了更高的依从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任翠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对于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82例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患病后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在治疗后1、2、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9.3±2.5)d少于对照组(18.5±3.6)d,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患病后较短时间内进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能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大缩短血肿吸收的时间,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初探运动耐力与舒张压变化的相关性

    目的:本研究采用台阶试验测量石河子大学学生的耐力情况,研究运动后舒张压变化与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台阶试验测量体院学生及非体院学生的耐力情况,并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运动前后的动脉血压及台阶指数。结果体院女生与非体院女生在运动先后的舒张压亦无显著差异,而台阶实验后,与非体院男生(68 mmHg)相比,体院男生舒张压(63 mmHg)显著降低(P<0.05);此外,台阶试验后体院学生的台阶指数显著高于非体院学生(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舒张压的下降将有助于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改善。

    作者:万科幸;张亮;吴双;胡珊;郭琴;李赛博;舒诗斌;朱贺;马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创穿刺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采用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研究两种手术方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采用微创穿刺术的为微创组,采用钻孔引流术的为钻孔组,每组各50例。术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神经功能恢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对比研究,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钻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优于钻孔引流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曹彩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8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鼓励,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美丽;田静;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将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74% vs 76.32%,x2=5.232,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先;付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具有心理障碍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筛查出焦虑抑郁状态患者34例,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结果结果经心理干预患者焦虑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症状也有好转。虽程度无明显降低(P﹤0.05),但抑郁总数由干预前23例降至12例。结论心血管病常与心理障碍共存,治疗心脏病的同时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霍金华;徐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心肌病

    老年心肌病( senile cardiomyopathy)是老化过程中心肌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疾病,它不是已知的疾病所造成的心功能失代偿,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高,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已达0.9%,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达1.3%[1]。

    作者:石翔;王福军;罗亚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通过外周动脉的方式进行采血,对照组给予股静脉穿刺的方式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采血过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0.38%,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为86.53%,两组采取成功率比较,差异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由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92%,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外周动脉采血,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方式比较,两者的成功率差别不大,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采取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采血中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患者的应用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200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尉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改良隔姜灸用于风寒侵袭型冻结肩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隔姜灸对风寒侵袭型冻结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隔姜灸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改良改隔姜灸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大于(P<0.5)对照组(76.67%);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08±0.67),显著小于(P<0.05)对照组的(4.03±1.04);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表示中治疗方法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隔姜灸对风寒侵袭型冻结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蒋红梅;李卫国;路小伟;何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加味八珍汤治疗内痔出血致贫血1例报告

    目的:探究加味八珍汤治疗内痔出血所致贫血疗效。方法在予手术止血后,予加味八珍汤口服。结果患者的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味八珍汤能有效治疗内痔出血所致贫血。

    作者:张晓艳;白克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血管病案100例》征集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初诊糖尿病患者共124例,检测血糖指标、尿白蛋白排出量及血压等指标,分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初诊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并发症前三位为HT、MAU及CHD,患病率分别为38.7%、28.2%及12.1%;经回归分析, FBS、MBP、BMI升高及血脂紊乱是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高,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银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NP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BNP及NT-proBNP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在心力衰竭方面的确诊能力,本文通过归纳总结近几年BNP及NT-proBNP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BNP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方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邱伯雍;王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脂蛋白α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α水平在脑梗塞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36例脑梗塞患者和90例健康人血清中脂蛋白α含量,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间脂蛋白α含量差异。结果脑梗塞患者组脂蛋白α含量(400±25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20±1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蛋白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脂蛋白α含量与年龄、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脂蛋白α是一重要的独立的导致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脑梗塞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监测病人脂蛋白α含量有利于预测和评估脑梗塞的发生和预后状况。

    作者:张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产后访视中应用体质辨识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社区产妇保健治疗方案,使访视工作具有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症。方法将接受产后随访的234名产妇,随机分为常规访视组113名,体质辨识组121名,体质辨识组在普通访视内容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情况对偏颇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治疗;常规访视组则按照普通随访内容访视。结果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组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普通访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产后访视中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简便易行、能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症,适合融入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作者:李润杰;张宏艳;张金鑫;朱丽;史炳霞;朱庆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CI术后患者应用胃苏颗粒治疗胃粘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对PCI术后患者胃粘膜损伤的作用及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阿斯匹林0.1/d+埃索拉唑10mg/d,试验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d+阿斯匹林0.1/d+埃索拉唑10mg/d+胃苏颗粒5g/次,3次/d。观察4周。结果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比较,试验组各临床症状较前显著好转(P<0.05)。对照组腹痛、烧心、反酸明显改变,腹胀和嗳气无明显改变。干预4周后组间比较,试验组腹胀、嗳气、腹痛较前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针对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胃粘膜损伤患者,胃苏颗粒联合埃索拉唑不仅能更好的缓解症状、修复胃粘膜,且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

    作者:李淑珍;刘宇;孙桂锋;汪鲁华;何伟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分析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稳定颗粒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诊疗的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以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均进行美托洛尔治疗,无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为对照组。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者在心电图下的特征表现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电图下的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每24h室早搏次数以及每24h短阵室速数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明显较好,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美托洛尔治疗中使用稳心颗粒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况,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临床应用较好。

    作者:黄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肺心病患者舒适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肺心病患者舒适护理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肺心病共59例,依照数字法予以分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有29例;观察组选用舒适护理,有30例。对比效果。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住院日更少,生活质量高,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心病舒适护理效果佳,可有效提高病患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日,宜推广。

    作者:黄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