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影响的研究

刘波

关键词:音乐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 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但不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TOM核心量表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OM总分明显提高;观察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TOM量表总分及各单因子分中障碍、活动、参与、幸福感/忧虑感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为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具有临床实践意义,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尽早康复创造条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尿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探究血、尿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择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糖尿病患者90例,另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60名进行对照分析,分别检测三组受检者的血、尿生化指标水平,对三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CRE与BUN的指标水平相比健康体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健康体检者比较β2-MG、尿GGT、CysC、NAG、mAlb、尿2-MG等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按压与糖尿病患者而言,给予血、尿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可用于评判患者早期肾损伤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指导,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

    作者:崔淑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穴规律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佳穴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使用常规针灸治疗和降压九穴针灸治疗。以临床治疗有效率为考量标准,对两组患者加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0%,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灸治疗时,应该选取降压九穴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巴荣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II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Ⅲ型)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做好疼痛、血压、预防动脉瘤破裂、饮食护理,术后密切观测血压、心率变化、出血、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结果32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蕙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脉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心电图和肌钙蛋白(cTnI)情况。结果化疗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51.1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nI值(0.395±0.055)ng/mL,观察组cTnI值(0.157±0.033)ng/mL,两组cTnI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较佳,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永强;马东红;贾国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脑血栓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11月收治的老年脑血栓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血栓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美林;刘海燕;梁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对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段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15例以及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7例,对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都是在体外循环下采取手术治疗,将封堵器取出,矫正心内畸形,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入ICU病房以进行护理。结果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直径在36 mm以上的有5例,36 mm以下(含36 mm)的10例;有中央型7例,下腔型8例,与手术前的诊断相符率为46.67%,不相符率为53.33%;室间隔缺损平均直径为6 mm,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Ⅲ°-AVB患者中在接受外科手术后终都转为窦性心律;手术全部成功,无患者死亡。结论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患者在采取封堵器介入治疗失败后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效果十分显著且较为安全,手术风险较小,能避免由于并发症而带来的多种后果。

    作者:郝军军;陈强;郭锋伟;闫炀;郑建杰;张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92岁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三组,其中60~69岁患者为A组,70~79岁为B组,超过80岁为C组,均实施心脏超声,比较三组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结果三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占56%,B、C两组分别是78%与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价值较高,尤其是70岁以上患者,促使患者在佳治疗时机接受治疗。

    作者:万云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左旋卡尼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左旋卡尼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老年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左旋卡尼汀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左旋卡尼汀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疗效。

    作者:许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04月~2015年0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疗法,治疗组采用环磷腺苷葡胺综合疗法,对比两组的疗效、血浆钠尿肽、左室收缩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浆钠尿肽、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变化显著,各自对应前后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钠尿肽、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大小分别为(160.62±100.12)pg/mL、(42.08±14.07)%,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浆钠尿肽、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采用环磷腺苷葡胺综合疗法后,可以充分发挥药物功效,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钠尿肽指标大小,调节其左室收缩功能,提高药物临床应用功效。

    作者:苏英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标准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抗凝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栓栓塞发生率、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采用标准抗凝治疗,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韩敏;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1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给予积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吞咽造影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较高,若不及时进行评定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存。吞咽造影检查是目前评估和诊断吞咽障碍的首选和理想方法,可以有效地评定脑卒中损伤的位置与吞咽困难的关系。

    作者:丁辉;杜丽洁;王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6、7肋间,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5肋间。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具体情况等方面观察、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术后,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第5肋间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疼痛评分明显减少,对患者疼痛的减轻及临床疗效及医疗安全、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理应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方式的价值评析

    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方式应用于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进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光动力学疗法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有关光动力学疗法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与光动力学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为9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9%,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与光动力学治疗方法相比,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光动力学治疗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疗效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环境安全、可靠,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谈高血压患者护理及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血压和症状。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压和症状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措施可以增加降压药物效果。

    作者:韩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的护理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患者24例,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辅助时间为36~140 h,平均辅助时间(64.5±35.7)h。存活20例,其余4例患者治疗无效并死亡,其中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引发死亡3例,其余1例患者属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结论针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给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术后应配合科学的临床护理,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术后痊愈。

    作者:孙晓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左肺下积液误诊为心包炎1例

    在临床上,心包炎表现呈多样性,且经常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容易误诊,给患者的身体、精神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结核病的发病率增高,胸腔积液已很常见,但肺下积液鲜有报道,现将我科误诊为心包炎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和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程云杰;苟文国;李德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的新进展

    中西医治疗脾胃病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中药辩证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已成为该类病症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脾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惠芝;管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