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野
目的 研究和分析降脂活血片治疗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护肝片与降脂宁片治疗脂肪肝,观察组患者口服降脂活血片、护肝片以及降脂宁片治疗脂肪肝.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其临床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活血片治疗脂肪肝后,其效果十分显著,且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作者:钱功义;王正敏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对老年心肌梗塞后室性心率失常患者使用稳心颗粒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老年科接收的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入组的所有患者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采用常规的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案,研究组的治疗方案为在对比组的方案基础上给患者加口服稳心颗粒.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一个月治疗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血浆的超敏反应蛋白C,血清的白介素17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知对比组各类指标的改善情况都要弱于研究组,各类指标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有对比组为要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梗塞后室性心率失常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各项治疗指标的恢复,而且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锐晶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细胞间粘附分子5(ICAM-5)对抗阿糖胞苷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转染ICAM-5基因的PAJU-TLN细胞株与转染空载体的PAJU-NEO细胞株分别添加阿糖胞苷培养,并于24 h、48 h与72 h时观察两组细胞株的形态变化、存活率与凋亡率.结果 两组细胞株均受到阿糖胞苷一定程度的抑制,与PAJU-NEO细胞株相比,PAJU-TLN细胞在72 h受到阿糖胞苷抑制的形态损害较轻,24 h、48 h、72 h的存活率明显高于PAJU-NEO细胞株组,且凋亡率低于PAJU-NEO细胞株组.结论 ICAM-5在PAJU细胞表达后具有对抗阿糖胞苷抑制的作用,其能减轻细胞毒性,减少细胞凋亡,能够保护和营养神经.
作者:杨和平;张贵强;谢荣汉;乔振虎;崔香香;韦英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建立在大量动物实验基础之上,随着动物用量的增大和价格的上涨,实验动物的福利及利用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妥善解决实验动物的福利及利用问题成为提高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对机能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动物管理中实验动物的福利保护及利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在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要求的同时也能更合理的使用实验动物.
作者:周茜;彭英男;肖娜;张文静;杨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试探法是主要应用于疾病处在疑似之间,一时难以决断之时;病情复杂,病势危机的情况下的一种诊疗方法.现代医学中某些疾病如肠伤寒,疟疾等,在实验室检查、血液病诊断依据一时不足时也往往采用试探法进行诊治.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医学大家张仲景就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具体运用了试探法,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依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影响手术室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风险因素,应加强防范.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来自生理、物理、化学及工作压力.通过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加强自我防范措施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倪红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治疗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5年0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常规组患者在基础治疗方案之上接受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基础治疗方案之上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mRS、NIHSS评分.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1.22%,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7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前,两组mRS、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RS、NIHS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但研究组患者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疗效突出,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首选药物.
作者:孔久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氨氯地平与尼群地平运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利用尼群地平治疗,观察组选择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结果分别为(143.6±11.8)mmHg、(73.2±11.2)mmHg,对照组为(157.5±10.1)mmHg、(87.6±13.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尼群地平相比较,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更为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赵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六个月后,研究组心绞痛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疾病,选择中医治疗方法,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玉红;赵莎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性方法与综合方法.以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的各项指标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分别为94.9%和79.5%,由此表明两组患者利用不同治疗方法取得的临床效率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髋部、腕骨以及股骨部位的骨密度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密度均发生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常规治疗与综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对而言综合治疗措施效果更为明显,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纪村传;周娜;赵翠;赵丽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对全麻术毕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预防气管拔管时产生心血管的反应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ASAⅠ-Ⅱ级腹部手术全麻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手术完毕,观察组持续泵注0.05μg/(kg·min)瑞芬太尼一直到拔管,对照组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一直到拔管完毕,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等各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拔管之前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还要把手术结束到拔管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还要仔细的观察患者拔管以后10 min内发生呛咳、呕吐等副作用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前潮气量和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呼吸频率要比对照组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的SBP、DBP、HR都有升高的趋势,(P<0.05).两组患者比较,对照组增高的比较明显(P<0.05).手术完毕到拔管之后10 min,对照组疼痛、躁动情况发生率显著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手术完毕为患者泵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预防拔管时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不会对麻醉苏醒时间和潮气量产生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利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施行强化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内蒙古包钢医院康复院区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对比组与实验组,各129例.其中在对比组中要施与常规性的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施与强化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死亡率,并通过各类数据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及生活治疗改善得分情况,可见实验组都要远远明显好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可有对比组为(15.4±4.8)天,实验组为(6.2±2.7)天,可见在平均住院时间上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可有对比组为14%,实验组为5.4%,比较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施与强化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在住院期间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更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带来的死亡率.
作者:卢红丹;黄秀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鼻窦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鼻窦炎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62%)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显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宜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随着医学的进步,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对于新生儿而言,有专家和学者认为,对其进行适当的抚触是必要的,可刺激其中枢神经系统,对新生儿健康发展发挥重要影响.因此,在本文研究中,作者主要介绍新生儿抚触的好处,为充分发挥其优势,阐述系列有效的抚触方法,并深入分析其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作者相信,通过对新生儿的抚触,能够进一步提高医院儿科的服务水平.
作者:申泓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对比护理满意度与急诊护理质量,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未实施急诊分诊模式护理作为对照组,再研究分析急诊分诊的安全管理观念,采取可行性、切实性的管理方式,采取分诊安全安全管理方式.实施急诊分诊模式护理作为研究组.结果 对比两个时段急诊护理质量,研究组护理质量比对照组明显跟高,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前,护理满意度仅为77.3%,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提升到97.4%,比之前护理满意度数值明显要高,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选择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急诊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基础上,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袁兆芬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外科收治的怀疑为早期肺癌的患者120例,按照患者自愿接受检查的顺序号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进行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B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相比,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方面上虽然无显著差别,但是其有效放射剂量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立群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小儿哮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在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和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vs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发作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够收获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小儿哮喘的发病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宏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临床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重要部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手术室护理人员担负重大责任,工作中应该责任心强.细致敏捷配合手术,必须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严格的无菌技术.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章制度.安全护理为目标的控制,可以排除不安全因素,杜绝差错的发生.达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管理护理目的.
作者:任晓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对吕德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吕德教授将本虚标实以及虚实夹杂作为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的病因.治疗心律失常时常常以宣肺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基本的法则.认为于临证加减的时候应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总的以辨证作为主导,并且可恰当地运用一些现代医学成果,将中西医相互结合.
作者:张曙光;吕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80例,将其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0例/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评分.结果 观察组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结论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安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