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椎管内肿瘤1例

徐静芳;卢一生;潘兵;代燎原

关键词:
摘要: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06经手术证实为胸椎管内化生性脊膜瘤1例的诊治经过,以提高对胸椎管内肿瘤的认识.1 病例报告患者,女,7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半年,加重伴行走困难1个月”入院.既往曾多次就诊,间断予以口服中西药物、针灸等非手术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起初症状位于双足指端,后逐渐向上发展至脐水平.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曾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组合式外固定器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组合式外固定器在治疗复杂四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后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74例复杂四肢骨折,其中新鲜复杂骨折44例,单纯骨折不愈合14例,骨折感染性不愈合16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74例均获得随访3 ~20个月,平均(12.3±1.5)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新鲜复杂骨折40例一期愈合,4例延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1.3)个月.单纯骨折不愈合者术后6~1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7.8±2.1)个月.感染性骨折不愈合者术后7~12个月骨折愈合,平均(8.5±1.1)个月.4例出现明显针道感染,5例出现严重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结论 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疗效确切,骨折愈合率高且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梅生;陈建军;周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股骨干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05-2013-05收治15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及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LCP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5~19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切口感染和骨髓炎.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愈合后患肢经功能锻炼无明显功能障碍,其中有5例分别于术后12、15、17个月行手术取出钢板螺钉.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4例.结论 采用LCP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满意,固定牢固,可重建骨折端血运,刺激成骨细胞生成,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骨折愈合率高.

    作者:孙强;王洪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改良前外侧入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2-12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评估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的安全性.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1046个月,平均25.2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正常,无假体松动及脱位,无假体周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54例,良8例.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外展肌损伤小,不损伤外旋肌群,不易损伤坐骨神经.老年患者术后可以早期坐起及翻身,降低了脱位发生率,能较快恢复髋关节功能及正常生活.

    作者:陈戎波;王仁;李小建;许向东;禹晓东;刘军;王二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给药途径镇痛方式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2种不同给药途径镇痛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由同组医师完成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TKA40例(40膝),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术后静脉镇痛泵给药镇痛组(A组)和术后持续切口镇痛装置给药镇痛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的药物为曲马多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混合,B组采用的药物为盐酸丁哌卡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混合.比较2组在术后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围手术期VAS评分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TKA术后采用术后持续切口镇痛装置给药镇痛明显优于传统静脉泵给药途径,可以明显降低辅助口服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获得了良好的镇痛疗效,镇痛的靶向性更强、使用更安全.

    作者:徐海栋;赵建宁;郭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1-02-2013-08采用髋前方和外侧双切口将骨折解剖复位,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46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60min;出血量50~200 ml,平均100 ml.46例均获得平均18.5(8~30)个月随访,42例骨折获得愈合,其中8例出现骨折端部分吸收,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0(20~40)周.4例出现股骨头部分坏死.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36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9.1%.结论 应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可达到骨折复位精确、内固定牢靠、手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戚珊红;徐辉豪;施百寿;夏春欢;何文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带线锚钉固定下移髌腱止点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固定下移髌腱止点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3-2012-12收治24例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术中行胫骨结节截骨,去除截骨块后髌腱止点下移并用带线锚钉固定,Kessler法缝合髌腱止点,空心钉固定胫骨结节截骨对合面.结果 22例获随访16~128个月,平均49.2个月.均无患侧髌骨再脱位,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伸膝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61.95±6.2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95.98±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1);Kujala评分平均(93.52±6.54)分,与术前的平均(62.80±7.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5,P<0.001).结论 带线锚钉固定下移髌腱止点是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有效方法,具有髌腱止点固定牢固、髌骨脱位无复发、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孙浩;岳勇;汤志宏;赵东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

    目的 总结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结合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闭合复位DHS结合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42例,完成DHS固定后,在其近侧置入1枚与拉力螺钉平行的空心钉或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 42例获平均随访28(12~60)个月,39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2(4~6)个月.7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4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0.95%.结论 闭合复位DHS结合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固定可靠、内固定失败率低的优点.

    作者:王拓;汪金平;廖瑛;唐正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有限双切口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有限双切口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1-2012-08采用有限双切口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15例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分析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73.3%.结论 对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取有限双切口复位、双钢板内固定,并且重视术后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作者:杨国栋;朱杰鹏;毛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微型钢板纵向加压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纵向加压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08-2013-06对13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纵向加压内固定.结果 13例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X线片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术后疗效按Maryland评分评定:优7例,良6例.结论 采用微型钢板纵向加压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顾利华;顾龙殿;许大峰;吕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ONFH)是不同原因造成股骨头血供破坏或骨细胞变形导致骨的有活力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终导致股骨头力学强度下降、塌陷变形,患髋出现疼痛、活动障碍,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骨关节疾病.早期(Ficat Ⅰ、Ⅱ期,股骨头塌陷前期)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终都不可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现阶段,ONFH的治疗方案被放眼于保髋的方式上,包括限制负重、药物治疗、高压氧疗法、髓芯减压术、骨移植等等.其中药物治疗包括扩血管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二膦酸盐类药物(BPs)等,笔者就近些年来BPs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李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自2009-08-2012-09将88例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被动持续运动,对照组术后主动活动踝关节.对比2组出院时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半年AOFAS评分,患者初始下地时VAS评分,术后半年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后切口并发症.结果 患者出院时治疗组踝关节周径平均(35.2±1.2)cm,对照组平均(40.3±1.9)cm;术后半年时治疗组AOFAS评分平均(92.4±4.5)分,对照组平均(85.4±5.7)分;治疗组术后半年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治疗组VAS评分平均(2.3±0.9)分,对照组平均(3.1±1.2)分;2组以上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可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可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减轻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的疼痛,并不增加切口并发症.

    作者:许琳;王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阻挡钉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不使用阻挡钉、使用1枚阻挡钉、使用2枚阻挡钉3种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将8具国人新鲜尸体的双侧胫骨制成胫骨远端骨折模型,每具尸体的左右侧胫骨随机分成A、B2组.其中A组截骨平面位于踝关节平面上方7 cm,用以模拟低位胫骨远端骨折,能使用2枚冠状面锁钉的骨折类型;B组截骨平面位于踝关节平面上方5 cm,用以模拟极低位胫骨远端骨折,仅能使用1枚冠状面锁钉的骨折类型.A、B2组均在不使用阻挡钉、使用1枚阻挡钉、使用2枚阻挡钉3种条件下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结果 在A组实验中,不使用阻挡钉、使用1枚阻挡钉、使用2枚阻挡钉之间位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测试中,不使用阻挡钉与使用1枚阻挡钉时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1枚和2枚阻挡钉时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组类型骨折中使用交锁髓内钉,可以结合阻挡钉以显著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在B组类型骨折中使用交锁髓内钉,必须使用2枚阻挡钉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固定的稳定性,但与A组相比,总体稳定性明显变差,如在临床中确需使用,需加用恰当的外固定或采用改良型交锁髓内钉.

    作者:方玮;马兆龙;杨文贵;何晓锋;韩雪昆;张东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Russell-TaylorⅡB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Russell-TaylorⅡB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11-2012-12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例Russell-TaylorⅡB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结果 15例术后平均随访12(5~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无内固定失败的患者,术后6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Russell-TaylorⅡB型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初始稳定性好,创伤相对小的优点.

    作者:张亮;刘文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立体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立体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06--2013-03收治复杂跟骨骨折34例(36足)均采用立体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本组34例(36足)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2个月摄X线片显示骨折呈骨性愈合,重建的距下关节面无移位.2足切口疼痛,1足腓肠皮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按Maryland评分:优9足,良21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83.3%.结论 采用立体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疗效满意,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张勇;陈敬煌;余国荣;杨文宇;卢光辉;曹武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3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对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DHS(28例)、DCS(19例)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15例)内固定.比较3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Brumback评分.结果 3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组术中失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各有其适应证.手术方案的制定应考虑骨折类型、基础病情、骨质疏松等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王汝武;衣英豪;李祥义;王相如;曹克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有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3-09-2012-04对51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骨缺损者根据骨缺损长度进行分组,其中24例一期行外固定架结合腓骨钢板固定骨折端,二期骨缺损处行髂骨植骨;27例一期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结果 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者肢体长度完全恢复,患者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均<2 cm,无一例出现畸形,皮肤软组织得到修复.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钢板固定是治疗合并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骨缺损6 cm以内患者肢体功能及长度得以重建.Ilizarov骨搬移技术也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骨缺损长度大于6 cm的患者.

    作者:韩立仁;赵北;贺新兵;闫军;韩士章;杨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RetroButton-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应用RetroButton-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05在膝关节镜下行RetroButton-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1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症状体征的基础上采用Lysholn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均获得平均10(4~18)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提示骨折复位满意,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43(35~62)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平均95(93~97)分,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RetroBuRon-EndoButton微型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监控直接、复位可靠、坚强固定、并发症少、早期功能锻炼的特点,疗效满意.

    作者:陈志永;刘春晖;何昌隆;孟武庆;孙迪;高怀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掌骨钢板结合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掌骨钢板结合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有明显移位的ACL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使用掌骨钢板结合不可吸收Ethicon缝线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积极康复训练.结果 16例获随访0.5~2.5年,术后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无骨折移位出现.术后3个月,无膝关节松弛或者不稳定发生,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伤前水平.末次随访时IKDC主观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1±2.8)分.结论 关节镜下利用掌骨钢板和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ACL止点撕脱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好、创伤小,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能够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作者:吕宏升;林洪光;郑佳鹏;尤瑞金;郑文忠;陈昆;刘爱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自2008-09-2012-04行TKA186例,共有5例伤口愈合不良,从患者自身及手术技术方面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 5例切口愈合不良中2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1例为强直性脊柱炎,长期服用英太青;1例合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例肥胖患者,脂肪液化.结论 预防TKA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应以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为主.

    作者:游戊己;林晓毅;袁华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联合肾上腺素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微量肾上腺素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CIS)发生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0-01-2013-11施行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其中骨水泥植入前未用乌司他丁及肾上腺素者(对照组)36例,骨水泥植入前用乌司他丁联合微量肾上腺素者(干预组)12例.比较2组骨水泥植入前及植入后1、5、10、1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对照组:血压在骨水泥注入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骨水泥植入1 min时血压显著下降(P<0.05),5 min后开始回升(P<0.05),10~15 min时基本恢复;HR和SpO2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骨水泥植入前30 min微量泵入肾上腺素及30万U乌司他丁,骨水泥灌注前后各时间点SBP、DBP、HR、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微量肾上腺素联合乌司他丁静脉泵入能有效预防BCIS的发生.

    作者:张富荣;何亮;李军民;尹建伟;杨也天;金文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