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黄海;张喜才;潘华;许丽江;左海强;余晓栋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加压锁定钢板,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5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并对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57例术后均获随访6~3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3.6周.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4例,良18例,可5例,优良率91.2%.结论 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便,固定的稳定性好,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股骨大粗隆的有效固定方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股骨大粗隆有效固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股骨大粗隆结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术后平均第10天开始负重,平均住院时间14d.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大粗隆骨折复位并固定满意,假体位置良好.随访6~20个月,无骨折再移位及假体松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94分,优3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5.0%.结论 采用张力带钢丝有效固定股骨大粗隆结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安全可靠,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刘冰山;王晓;李国军;刘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粉碎性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的选择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和U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19例(141足)跟骨粉碎骨折采用外侧改良L形切口或U形切口显露,复位后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对跟骨进行放射学评估.结果 119例平均随访15.4个月.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9.22%.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疗效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58足,良71足,可10足,差2足,优良率91.5%.结论 应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和U形切口入路均可以充分显露术野,保证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减少切口并发症.

    作者:陈杰;曹立海;李绍光;梁卫东;马海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入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入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入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12例,经VSD负压封闭引流7~10 d后,行清创、载抗生素骨移植替代材料植入术.结果 12例术后均获平均8.9(6~12)个月随访,ESR、CRP、WBC于术后平均15.2(11~24)d恢复正常.12例全部治愈,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入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易远历;杨茂伟;王凯;孟洪正;刘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多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大粗隆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累及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获得随访的累及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近端骨折49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多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定期复查,见骨痂形成时逐步负重正常活动.结果 49例均获得平均15.4(12~24)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Harris评分优44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5.9%.结论 股骨近端多钉锁定板可为累及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的股骨近端多种类型骨折提供良好的内固定,内固定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康复.

    作者:张庆林;冯彩燕;李江;袁正兵;尚建伟;袁志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老年嗜酒者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门诊发现要素

    目的 探讨中老年嗜酒者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门诊发现要素.方法 30例中老年嗜酒者发生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行人工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10例(严重侧)行髓芯减压,6例于放射线下行患髋动脉介.注射蛇毒溶酶或血管扩张剂,5例自服中药,3例自服药酒,2例行介入治疗.结果 4例行人工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10例(严重侧)行髓芯减压、6例于放射线下行患髋动脉介入注射蛇毒溶酶或血管扩张剂、5例自服中药者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自行服药酒及2例行介入治疗者失访.结论 中老年男性有嗜酒成瘾者,腰髋膝痛要检查髋关节托马氏征、4字征、髋关节叩击试验(髋外展,屈膝叩膝试验),常规摄骨盆X线片,有怀疑者行髋关节CT、MRI检查以排除股骨头坏死,对MRI示股骨头“星月征”者要随访,注意早期股骨头坏死.

    作者:陈睿;宋恒平;倪凤民;张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与髋臼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骨盆、髋臼骨折经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术后影像学表现、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9~3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2(28~34)周.根据Matta标准:31例影像学复位满意,4例良好,满意率88.6%;根据Majeed标准:随访至术后1年时29例中优26例、良3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腹股沟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创伤较小,联合其他入路可应用于绝大多数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

    作者:叶阳春;熊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三维外固定架治疗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 16例获得3~36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疗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87.5%.结论 闭合复位、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等优点,该方法较实用.

    作者:王哲;曹义锋;刘锋;吴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周围皮肤缺损33例.结果 33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一期愈合,随访0.5~2.5年,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皮瓣恢复部分感觉功能,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穿支血管位置恒定,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理想供区;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及程度灵活选择合理术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农明善;黎斌兵;雷鸣;陈凯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分析61例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DHS(32例)和PFNA(29例)内固定的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61例围手术期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较DHS组短,术后失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3.1%)明显高于DHS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疗效较好,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李振鹏;邹延澄;陈泽锋;林耿春;刘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采用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应用AOFAS足踝功能量表评分,并测量下胫腓联合间隙及胫腓重叠影.结果 8例均在术后4周开始支具保护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l例于术后11个月取出钢板,其余7例均于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术后6个月AOFAS评分平均85分,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91分.术后下胫腓联合间隙及胫腓重叠影恢复正常,均未发现内固定失效.1例术后11个月时因局部刺激,要求取出内固定.结论 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早期效果可靠,允许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但也存在局部刺激需取出内固定的可能.

    作者:易志坚;孙文建;王茂林;曹家树;孟宁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10例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Ⅵ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10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10例均获得平均33.6(6~4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疗效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43例,良51例,可10例,差6例,优良率85.5%.结论 术中应根据具体骨折类型采用相应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充分植骨并解剖复位关节面,维持下肢正常力线,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雷金来;卢代刚;张堃;庄岩;李忠;师建军;魏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目的 探讨新一代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 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结果 本组均获平均14.5(5~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松动、失效.末次随访时按JOA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8.0%.结论 InterTan钉设计合理,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孙建皖;杨家赵;徐磊;王叙进;方诗元;孔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骨科防滑丝省力螺丝刀的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

    临床上经常遇到部分锁定螺钉旋出阻力过大,传统螺丝刀反复旋拧易导致螺钉滑丝(Stripping).螺钉滑丝会大大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取出失败和发生医源性骨折.笔者分析传统螺丝刀旋拧大阻力锁定螺钉时发生滑丝的原因,设计出一种防滑丝省力螺丝刀并初步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王书军;冯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 采用骨水泥型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9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标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3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1~90 min,平均78 min;术中出血量300~600 ml,平均410 ml;其中19例术中输血,输血量200~800 ml,平均320 ml.随访期间死亡1例,其余28例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d患者可拄双拐下床活动.术后1个半月,24例患肢功能明显改善,行走能力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未出现髋臼磨损及股骨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出现脑梗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异位骨化2例.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18例,可4例,差1例.结论 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穆文博;曹力;杨德盛;胥伯勇;郭文涛;艾力·热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骶骨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骶骨骨折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技术要点.方法 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骨牵引至骨折竖直方向复位满意后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自骶骨伤侧行经皮长骶髂螺钉固定骶骨骨折,以重建钢板固定耻骨上支骨折.结果 术中无重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严重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双下肢不等长及内固定失效,骨折均顺利愈合.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均为优.结论 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骶骨骨折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骶髂螺钉固定方式.

    作者:赵勇;张树栋;孙涛;王丹;邹德鑫;谭江威;赵宇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体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收治距骨体骨折26例,均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5(12~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疗效采用Hawkins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0.8%.结论 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体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固定牢靠,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作者:蒋志康;黎观保;黎品泉;陈秋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钢板螺钉骨水泥强化结合VSD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

    目的 探讨钢板螺钉骨水泥强化结合VSD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1/3管型钢板螺钉固定并用骨水泥强化、切口VSD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35例.结果 35例均获12~24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疗效评估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本组疼痛症状(42.0±1.2)分,踝关节功能(47.0±2.7)分,总评(90.0±2.3)分.结论 钢板螺钉骨水泥强化和VSD技术二者有机结合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作者:陈石玉;罗建光;汪玮;罗坚;智云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Lisfranc关节损伤一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根据AOFAS功能评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所有患者足弓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步态基本正常.AOFAS评分:优23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 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海龙;管国平;杨业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TDHC)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提高对TDHC的认识.方法 对4例TDHC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4例均一期行闭合复位、皮牵引固定治疗.结果 4例获随访1.5~7.0年,平均3.6年.患儿髋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X线片未见股骨头坏死征象.结论 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发生率较低,造成创伤所需的能量较小.早期诊断并及时行关节复位,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刘之群;岳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采用外固定治疗及50例采用切开复位单或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其中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6例.结果 5例早期切开减压二期清创行骨折内固定及植皮治疗,切口一期愈合.1例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胫前肌及伸趾伸拇肌全部切除后导致垂足垂趾.骨折一期愈合,内固定钢板无松动、断裂.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可并发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严密观察每个间室张力变化,以防发生不可逆的肌肉、神经等组织坏死.

    作者:唐接福;胡三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