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嗜酒者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门诊发现要素

陈睿;宋恒平;倪凤民;张皓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嗜酒, 中老年, 门诊
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嗜酒者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门诊发现要素.方法 30例中老年嗜酒者发生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行人工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10例(严重侧)行髓芯减压,6例于放射线下行患髋动脉介.注射蛇毒溶酶或血管扩张剂,5例自服中药,3例自服药酒,2例行介入治疗.结果 4例行人工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10例(严重侧)行髓芯减压、6例于放射线下行患髋动脉介入注射蛇毒溶酶或血管扩张剂、5例自服中药者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自行服药酒及2例行介入治疗者失访.结论 中老年男性有嗜酒成瘾者,腰髋膝痛要检查髋关节托马氏征、4字征、髋关节叩击试验(髋外展,屈膝叩膝试验),常规摄骨盆X线片,有怀疑者行髋关节CT、MRI检查以排除股骨头坏死,对MRI示股骨头“星月征”者要随访,注意早期股骨头坏死.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隔离层在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支架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隔离层在一种新型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支架中对支架生物力学的影响以及在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检测具有隔离层的实验组骨软骨复合支架和没有隔离层的对照组支架的大抗拉、抗剪切强度.将向软骨方向和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别接种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软骨复合支架的软骨支架和骨支架上,然后将两组骨软骨复合支架分别回植于兔自体股骨髁间窝骨软骨全层缺损处.术后3、6个月取材,对新生骨软骨组织的Micro-CT三维重建和HE组织学染色的结果进行观察;对新生软骨下骨的骨矿物质密度(BMD)、新生软骨的压缩模量进行检测.结果 具有隔离层的实验组骨软骨复合支架的大抗拉和抗剪切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骨软骨的Micro-CT三维重建和HE组织学染色的形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软骨下骨的BMD值与新生软骨的压缩模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离层能显著增强骨软骨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并显著提高骨软骨复合支架修复骨软骨缺损的能力.

    作者:笪虎;刘建;穆云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骨科防滑丝省力螺丝刀的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

    临床上经常遇到部分锁定螺钉旋出阻力过大,传统螺丝刀反复旋拧易导致螺钉滑丝(Stripping).螺钉滑丝会大大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取出失败和发生医源性骨折.笔者分析传统螺丝刀旋拧大阻力锁定螺钉时发生滑丝的原因,设计出一种防滑丝省力螺丝刀并初步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王书军;冯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周围皮肤缺损33例.结果 33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一期愈合,随访0.5~2.5年,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皮瓣恢复部分感觉功能,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穿支血管位置恒定,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理想供区;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及程度灵活选择合理术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农明善;黎斌兵;雷鸣;陈凯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关节镜辅助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关节镜辅助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08-03-2011-01行手术治疗的18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以膝关节内侧间室病损为主.术前进行MR及X线片评估;术中采用关节镜进行检查和清理,并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平均21(18~36)个月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迹象.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71.3分提高至87.2分,优15膝,良3膝;平均关节活动范围(ROM) 127°(112~141°).结论 关节镜下准确评估、清理关节病损为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提供临床依据,提高了疗效,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坚;陈孙裕;肖展豪;潘玲;吴德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粉碎性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的选择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和U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19例(141足)跟骨粉碎骨折采用外侧改良L形切口或U形切口显露,复位后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对跟骨进行放射学评估.结果 119例平均随访15.4个月.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9.22%.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疗效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58足,良71足,可10足,差2足,优良率91.5%.结论 应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和U形切口入路均可以充分显露术野,保证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减少切口并发症.

    作者:陈杰;曹立海;李绍光;梁卫东;马海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脱位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脱位的发生原因,为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1-12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资料.其中33例伴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后偏瘫29例、帕金森病4例.术后随访时观察股骨头脱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均获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216例中共有9例(4.2%)发生股骨头脱位,其中4例术前伴有神经系统疾病,2例存在假体安装不匹配的问题.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术后脱位发生率为12.1%(4/33),其他患者术后脱位5例,占2.7%(5/183),两组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合并的神经系统疾病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脱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假体安装匹配不良也是术后发生脱位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伟;沈波;黄笑鹏;刘中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采用Singh指数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 根据Singh指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股骨粗隆骨折,按照Singh指数将其分成非骨质疏松组(A组)及骨质疏松组(B组).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按照Harris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t =-3.956,P<0.001)、术中出血量少(=-8.782,P<0.001),但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6,P=0.675).结论 Singh指数作为临床常用的判断骨质疏松的方法,可以在术前对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手术创伤做出正确评估.

    作者:邹强;孙磊;胡宏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FNA-Ⅱ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Ⅱ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找到避免手术失败及补救的方法.方法 对采用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术后及随访复查X线片及部分三维重建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5例失败病例,其中螺旋刀片头颈切割1例,髋内翻1例,螺旋刀片穿入髋关节1例,股骨近端劈裂骨折1例,螺旋刀片退出1例.结论 手术方式不当、手术操作不当、骨质疏松、术后过早负重均是PFNA-Ⅱ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败原因;正确的手术方式、标准的手术操作及完善的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是避免手术失败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仲锋;王心宽;冯国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严重踝关节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早期行跟骨牵引,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48例获得平均22(12~34)个月随访,均未发生感染,切口一期愈合.根据Baird和Jackson改良的X线评价及主客观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 正确评估局部皮肤和软组织损伤情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能显著减少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谢峰;黄涛;薛刚;吴晓光;杨澜波;黄昌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术前被动关节功能锻炼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术前被动关节功能锻炼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方法 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76例分为对照组39例及实验组37例,对照组术前行石膏固定,实验组术前行被动关节功能锻炼,术中复位关节面并植骨后行钢板内固定.结果 至末次随访时实验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6个月实验组平均大屈曲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即行被动关节功能锻炼可防止关节粘连,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李光辉;段建辉;邵先舫;刘志军;邓智刚;沈勤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新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且均获得随访.结果 36例获平均14.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疗效按Sanders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7.2%.结论 新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效果可靠、生物力学特性佳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林福庆;邹瑞;郭玉祥;蔡小林;应晓峰;项春林;温传阳;赵清华;林禄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漂浮体位下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漂浮体位下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漂浮体位下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9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8例获得6~32个月随访,骨折X线愈合时间平均14.2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4~97分.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内固定松动等.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在漂浮体位下联合后内侧倒L形与前外侧入路能有效地进行复位和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可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卢华定;侯刚;赵慧清;姚辉;王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FNA与Gamma3钉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进钉点偏外时的矫正方法

    目的 探讨PFNA、Gamma 3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钉道偏外的矫正方法和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15例扩髓时出现钉道外偏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及时用止血钳环向内推压导针以及阻挡钢板等方法矫正外偏的钉道.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发生髋内翻畸形及股骨头切割.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5例,差1例.结论 止血钳环向内推压导针以及使用阻挡钢板等小技巧的应用,明显改善PFNA、Gamma3钉内固定股骨粗隆骨折扩髓时钉道外偏现象,主钉顺利置入,骨折获得良好复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康国;张志明;蒋定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并及时治疗.结果 1例钽棒周围骨拆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1例右髋关节严重化脓性感染经敏感抗生素应用,隔日1次关节腔穿刺冲洗、并注射臭氧20 ml,2个月后感染控制,复查1年无复发;1例取出钽棒病理检查提示鳞状上皮癌骨转移,系误诊.结论 虽然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出现钽棒周围骨折、感染、误诊误治的概率不高,但是也应该警惕.

    作者:艾进伟;韩叶萍;杨豪;曹玉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目的 探讨新一代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 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结果 本组均获平均14.5(5~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松动、失效.末次随访时按JOA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8.0%.结论 InterTan钉设计合理,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孙建皖;杨家赵;徐磊;王叙进;方诗元;孔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告)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翻修原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32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髋关节后侧入路,取出松动的股骨侧及髋臼侧假体,根据缺损情况植骨,然后按技术要求换置假体.结果 2例术中出现股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愈合良好.1例髋臼行植骨、骨水泥假体固定,术后1年出现髋臼假体松动,行二期翻修术.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3分,术后平均83.5分.结论 ①无菌性松动和医源性错误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②髋臼翻修首选非骨水泥假体生物型固定,对于包容性髋臼骨质缺损,应行颗粒打压植骨+非骨水泥臼固定;③翻修术中股骨柄取出困难可行股骨大粗隆延长截骨;④术后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作者:翁绳健;李炜明;詹洋;吴星;吴立忠;陈国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Lisfranc关节损伤一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根据AOFAS功能评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所有患者足弓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步态基本正常.AOFAS评分:优23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 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海龙;管国平;杨业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同侧跟骨、距骨、胫骨远端、外踝骨折一例

    笔者于2012-11收治同侧跟骨、距骨、胫骨远端、外踝粉碎骨折1例,报告如下.1 病倒报告患者,男,32岁,因“从3m高处坠落致左踝部肿痛、活动受限2d”由地方医院转入本院.行CT三维重建检查提示左跟骨粉碎性骨折,跟骨结节角变小,距骨粉碎性骨折,距骨体压缩并塌陷,胫骨远端前外侧骨折(关节内),外踝冠状位撕脱骨折.

    作者:谢长伟;原小兵;李文平;王宾;马玉伟;侯立松;邢孟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后失效临床分析及后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策略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后失效的原因并探讨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后失效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5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获随访6~24个月,其中12例术后顺利恢复,3例因所合并的内科疾病加重,经积极治疗后好转;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Harris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后失效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习勇;张小军;王海贤;李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68例(7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关节面骨折,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后用钢板固定.采用AOFAS评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68例均获得平均22(12~4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Bohler角由术前(6.5±11.6)°恢复至术后(27.2±6.8)°,Gissane角由术前(88.7±10.4)°恢复至术后(123.5±10.2)°.19足出现并发症.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适当的手术时机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杨立新;孟昭宇;王云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