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水浸泡爆炸伤关节滑膜修复的研究

张雪非;吕荣;陈士明;陈道运

关键词:爆炸伤, 滑膜组织, 组织学, 哌啶醇氮氧自由基
摘要:目的 观察海水浸泡爆炸伤关节滑膜组织学变化,了解关节液对哌啶醇氮氧自由基(TEMPO)的作用.方法 制作爆炸伤模型.随机分组,关节内注入TEMPO溶液0.5 ml(浓度10-4 mol/L),电子自旋共振仪(ESR)检测TEMPO,同时取滑膜作组织观察.结果 1个月时滑膜组织仍肿胀,漏出的红细胞未完全吸收,关节液清除TEMPO能力低;2个月时滑膜组织形态改善,细胞数尚少,关节液清除TEMPO能力有提高;3个月时滑膜组织修复已近于正常,关节液清除TEMPO能力与正常关节液相比,5 min和1 h时差异不明显,2 h和3 h时差异明显.结论 海水浸泡的兔关节爆炸伤经3个月修复,滑膜组织组织学观察已近于正常;关节液对外源性氮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短期正常,2 h和3 h时仍低于正常,且差异显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带锁髓内钉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带锁髓内钉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以提高锁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手术治疗50例锁骨中1/3骨折,其中带锁髓内钉固定20例,克氏针固定3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克氏针固定相比,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愈合时间提前(P<0.05),手术时间稍长(P<0.05),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带锁髓内钉固定组未发生骨不连、退钉,以及骨折端旋转等并发症.克氏针固定组中7例出现退针现象,1例出现成角畸形,1例骨不连.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感染.结论 与克氏针相比,带锁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魏海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行走支具在髋关节假体柄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自1993年7月~2002年7月,笔者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16例,5例为应用行走支具非手术治疗病例,11例为同期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以探讨行走支具在假体柄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刚;刘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记忆合金颈椎后路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经颅骨牵引复位后,采用后路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内固定、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术后软颈围固定3个月.结果 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疗效评定采用NASCIS评分标准,优4例,良3例.术后无一例颈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7例均获骨性融合,无颈椎夹钩松脱、断裂发生.结论 寰枢椎不稳采用记忆合金夹钩后路固定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疗效优良的治疗方法.

    作者:舒小秋;靳安民;尹东;万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LISS钢板治疗股骨髁及胫骨近端骨折的早期临床观察

    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手段很多,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较大,诸如膝关节内外翻、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已早为人们所熟知[1,2].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微创技术的使用明显提高了上述创伤的治愈时间、骨折愈合率,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笔者自2000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微创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共1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南伟;周栋;黄勇;翁益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闭式植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闭式植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肱骨干骨折12例采用闭式植骨自锁髓内钉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6.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顺行置钉:优5例,良2例,可1例.逆行置钉:优3例,良1例.结论 闭式植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方法简便、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太明;朱裕成;杨伟民;杨春;高先亭;孔祥如;许兴柏;马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微创改良Dewar术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肩部损伤,对于Allman Ⅲ度的完全性脱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手术治疗.自1997年9月~2005年10月,笔者在黄公怡[1]改良的Dewar术基础上对手术切口、入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做出了改进,经过30例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鹏程;庞敬沛;仲崇柱;杜敦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及经关节突入路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8例胸椎间盘突出症选择经关节突入路手术干预,随访4~6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参照Otani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5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 胸椎间盘突出症以下胸椎多见,因其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易致漏诊.临床上须提高警惕,熟悉诊断要点.有症状的胸椎问盘突出症一经确诊应早期手术.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便于掌握、疗效满意和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王杰;陈昌伟;王振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肱三头肌外侧入路治疗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

    自1998年1月~2006年1月,笔者共收治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21例,其中15例采用肱三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黄贵读;欧阳永生;黄善武;李加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鹿瓜多肽注射液促进尺桡骨骨折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梅乐注射液)促进尺桡骨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 两组均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功能锻炼.治疗组55例,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8~12 ml,加入250~500 ml生理盐水静滴,每天1次,15 d为1个疗程,按病情及患者条件应用2~3个疗程;对照组55例,未用任何促进骨愈合的药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经χ2检验,P<0.01,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尺桡骨骨折愈合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多节段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多节段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自1999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峡部裂10例.全部为L4、L5双节段峡部裂,4例伴L5椎体滑脱,6例伴L4椎体滑脱.3例术前没有发现滑脱邻近节段峡部裂.6例行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双椎问融合手术,另4例行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滑脱节段椎间融合及邻近节段峡部与后外侧植骨手术.结果 随访10~52个月.按Macnab评分标准,优2例,良6例,可2例.放射学检查显示10例腰椎滑脱复位良好,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8.10 mm恢复至术后13.11 mm.本组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融合器塌陷,无滑脱复发现象.结论 多节段腰椎峡部裂临床少见,术前漏诊率较高.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脊柱节段稳定性、椎间盘退变程度或突出情况等,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后路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手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倪文飞;池永龙;徐华梓;林焱;黄其杉;毛方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微创带锁髓内钉技术在下肢骨干骨折治疗中应用

    由于带锁髓内钉具有更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骨折易愈合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下肢骨干骨折的治疗.笔者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微创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125例下肢骨干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岑文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4年10月~2006年2月,笔者采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结果 经随访3~15个月所有病例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左右.术后2周佩戴腰围支具下床.术后3个月即可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者.结论 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创伤小,可以完成开放手术的所有步骤,但技术难度高、X线暴露时间长.

    作者:祝海炳;龙亨国;洪文跃;刘玖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临床较为多见,肩锁关节脱位多由暴力自上而下作用于肩峰引起,锁骨远端骨折一般为直接暴力所致.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36例,经随访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问合并粗隆下骨折

    自2001年10月~2004年12月,笔者使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骨折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黄一平;林群贤;林宗锦;林建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跟骨解剖钢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24例,按Paley提出的跟骨骨折分型,A型2例,B型8例,C型12例,D型2例.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参照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优12例,良9例,可2例,差1例.结论 跟骨解剖钢板能有效提供固定的稳定性,外侧L形切口解剖清楚,操作难度不大,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作者:陈义泉;袁太珍;杨安群;龚国龄;王进东;陈志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应用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5例,疗效满意.

    作者:李俊明;郑水长;张云飞;黄红山;李道选;胡军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腰椎管狭窄症的不同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和术式选择,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入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7例,其中156例获得随访.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全椎板或半椎板)89例,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3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34例.结果 156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平均4年1个月.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89.89%、87.88%、88.24%.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林小斌;林其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 评价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3例Melone分型ⅡA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后X线片观察、腕关节功能随访等分析,评价该方法的疗效.结果 经术后平均1.7年随访,18例术后没有腕关节疼痛,能满足日常生活要求;2例术后仍存在腕关节疼痛;3例存在手指活动受限.术后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平均掌倾9.8°,尺偏19.5°;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平均长1.1 cm;1例桡骨远端较术后早期X线片缩短0.2 cm.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Melone分型ⅡA以上),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配合服用中药骨康方煎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合伟;乔荣勤;柴生镲;黄宏兴;刘庆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一例

    对于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笔者检索了多个中文数据库,均未见报道.英文文献中也大多为个案报道,较大宗的是Eyres等[1]报道了一组12例喙突骨折,其中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3例.2005年12月,笔者收治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1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江涛;俞敏;张孟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人工髋关节界面的应力研究进展

    自从1938年Phillip Wiles施行第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在假体的设计、工艺、材料,以及手术技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然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其中假体松动是公认的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假体周围的骨溶解是引起人工关节松动的主要原因.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尚未完全清楚,但其致病原因可归纳为两大主要因素:一为生物学因素,即骨溶解由磨损颗粒引起;另一为机械因素,即骨溶解由应力遮挡、关节液压力、假体固定不牢等引起.

    作者:谢建荣;张爱平;郑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