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斌;林其仁
对于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笔者检索了多个中文数据库,均未见报道.英文文献中也大多为个案报道,较大宗的是Eyres等[1]报道了一组12例喙突骨折,其中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3例.2005年12月,笔者收治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1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江涛;俞敏;张孟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临床较为多见,肩锁关节脱位多由暴力自上而下作用于肩峰引起,锁骨远端骨折一般为直接暴力所致.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36例,经随访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自2001年10月~2004年12月,笔者使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骨折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黄一平;林群贤;林宗锦;林建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蛋白激酶,特别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和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ine kinases,RTKs)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哺乳动物的细胞内发挥重要的作用,涉及到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细胞因子的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并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在关节软骨的退变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病程中,蛋白激酶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证实参与了OA发病的MAPK和RTK有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激酶(p38 kinase)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此外,JAK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通路也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MAPK可以通过自身磷酸化引起活化,而这一过程需要其上游激酶,如MKK、MKKK以及MKKKK的诱导.明确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关节软骨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对发现OA治疗的新方法有关键的意义.
作者:杨丰建;夏军;俞永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手段很多,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较大,诸如膝关节内外翻、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已早为人们所熟知[1,2].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微创技术的使用明显提高了上述创伤的治愈时间、骨折愈合率,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笔者自2000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微创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共1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南伟;周栋;黄勇;翁益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海水浸泡爆炸伤关节滑膜组织学变化,了解关节液对哌啶醇氮氧自由基(TEMPO)的作用.方法 制作爆炸伤模型.随机分组,关节内注入TEMPO溶液0.5 ml(浓度10-4 mol/L),电子自旋共振仪(ESR)检测TEMPO,同时取滑膜作组织观察.结果 1个月时滑膜组织仍肿胀,漏出的红细胞未完全吸收,关节液清除TEMPO能力低;2个月时滑膜组织形态改善,细胞数尚少,关节液清除TEMPO能力有提高;3个月时滑膜组织修复已近于正常,关节液清除TEMPO能力与正常关节液相比,5 min和1 h时差异不明显,2 h和3 h时差异明显.结论 海水浸泡的兔关节爆炸伤经3个月修复,滑膜组织组织学观察已近于正常;关节液对外源性氮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短期正常,2 h和3 h时仍低于正常,且差异显著.
作者:张雪非;吕荣;陈士明;陈道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动态监测血浆前降钙素原(proprocalcitonin,PCT)对多发骨折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多发骨折患者79例分感染、非感染两组于入院后的第1,3,5,7,10,14,21天收集血标本;对照组30例于入院后第1天收集血标本.应用Lumitest PCT-Q试剂盒测定血浆PCT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多发骨折患者非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PCT水平轻度升高,CRP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感染组患者所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血浆PCT明显升高(P<0.05),而血浆CRP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以2.0 μg/L、250 mg/L为PCT、CRP的临界值预测感染,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CRP.结论 血浆PCT是多发骨折患者并发感染敏感的预测指标,进行常规PCT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创伤后感染并发症,预测创伤的转归和预后.
作者:梁届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PFN和DCS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成年男性新鲜尸体股骨6对,每对标本随机分成PFN和DCS固定组,先后模拟Seinsheimer Ⅰ型骨折、ⅢA型骨折恢复内侧皮质完整、ⅢA型骨折移除内侧皮质.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予垂直载荷,测定抗压载荷及股骨近端应变分布情况.结果 PFN对股骨的正常生理应力分布的干扰较DCS明显.两组刚度差异不明显,仅在ⅢA型骨折移除内侧皮质标本PFN的刚度明显高于DCS(P<0.05).两者均能提供较强的极限载荷,PFN组高于DCS组(P<0.05).结论 对于Seinsheimer Ⅰ型骨折,PFN与DCS均可作为较好的内固定物选择.在ⅢA型骨折,PFN生物力学特性要明显优于DCS,尤其是内侧皮质复位不佳者.术后功能锻炼时,两者均要采取保护性的功能锻炼方法.
作者:刘振宇;刘长贵;李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自1998年1月~2006年1月,笔者共收治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21例,其中15例采用肱三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黄贵读;欧阳永生;黄善武;李加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3例Melone分型ⅡA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后X线片观察、腕关节功能随访等分析,评价该方法的疗效.结果 经术后平均1.7年随访,18例术后没有腕关节疼痛,能满足日常生活要求;2例术后仍存在腕关节疼痛;3例存在手指活动受限.术后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平均掌倾9.8°,尺偏19.5°;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平均长1.1 cm;1例桡骨远端较术后早期X线片缩短0.2 cm.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Melone分型ⅡA以上),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配合服用中药骨康方煎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合伟;乔荣勤;柴生镲;黄宏兴;刘庆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钳夹式外固定器是通过夹持皮质骨但不穿透骨髓腔的一种外固定器械,探讨其能否在临床应用中保持足够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方法 对钳夹罗盘锁紧后的抗拉伸能力进行试验,观察静力松弛、动态疲劳和抗拉伸刚度.钳夹固定于健康人胫骨标本的两端及骨干部位,进行拔出实验,计算大拔出力.结果 ①200 N拉伸力下,在实验的6 h内基本保持稳定.②动态实验中到36 000次循环时,钳夹臂位移平均增加0.32%,之后的循环加载中钳夹臂位移基本保持不变.③钳夹臂抗拉伸初始刚度平均为(1.36±0.14)N/m,到460 N左右时平均刚度减低为(0.23±0.049)N/m.④拔出实验中,固定胫骨两端大号钳夹的平均拔出力为(670±50)N;固定胫骨骨干部位的小号钳夹的拔出力为(460±32)N.结论 钳夹式外固定器在生理载荷下的强度可以达到使用要求.
作者:汪爱媛;卢世璧;梁雨田;江霞;马建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自从1938年Phillip Wiles施行第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在假体的设计、工艺、材料,以及手术技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然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其中假体松动是公认的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假体周围的骨溶解是引起人工关节松动的主要原因.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尚未完全清楚,但其致病原因可归纳为两大主要因素:一为生物学因素,即骨溶解由磨损颗粒引起;另一为机械因素,即骨溶解由应力遮挡、关节液压力、假体固定不牢等引起.
作者:谢建荣;张爱平;郑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闭式植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肱骨干骨折12例采用闭式植骨自锁髓内钉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6.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顺行置钉:优5例,良2例,可1例.逆行置钉:优3例,良1例.结论 闭式植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方法简便、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太明;朱裕成;杨伟民;杨春;高先亭;孔祥如;许兴柏;马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4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入院后在精神药物控制的同时给予电休克治疗.电量100 mA,通电时间1.2 s,抽搐时间30 s.双侧髋关节先屈曲,后伸直.发作停止后双下肢缩短外旋畸形,患者清醒后诉双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摄骨盆X线片示双侧股骨颈骨折,对位差(图1).转入骨科后行双侧全髋置换术,术后随访6个月,髋关节无疼痛,双下肢活动好.
作者:眭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4年10月~2006年2月,笔者采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结果 经随访3~15个月所有病例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左右.术后2周佩戴腰围支具下床.术后3个月即可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者.结论 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创伤小,可以完成开放手术的所有步骤,但技术难度高、X线暴露时间长.
作者:祝海炳;龙亨国;洪文跃;刘玖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手部高压注射伤是手外科临床少见的特殊急症.由于早期症状轻,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延误及时、正确的治疗.自2002年4月~2004年10月,笔者共收治手部高压注射伤患者13例,采用一期彻底清创、引流及二期闭合创面等方法进行治疗,患指均存活且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燕;许光跃;蒋纯志;谢仁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JohanssonⅠ型和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股骨假体周围的JohanssonⅠ型和Ⅱ型骨折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处理,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12~18个月),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对患髋做评估.另选同时期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后一次随访时,对照组患者髋关节的平均Harris评分为88分(69~97分),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平均Harris评分为77分(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1个月(2~6.2个月),无感染或者假体松动现象,无深静脉栓塞现象.结论 对于JohanssonⅠ型和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
作者:徐长明;储小兵;吴海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带锁髓内钉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以提高锁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手术治疗50例锁骨中1/3骨折,其中带锁髓内钉固定20例,克氏针固定3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克氏针固定相比,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愈合时间提前(P<0.05),手术时间稍长(P<0.05),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带锁髓内钉固定组未发生骨不连、退钉,以及骨折端旋转等并发症.克氏针固定组中7例出现退针现象,1例出现成角畸形,1例骨不连.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感染.结论 与克氏针相比,带锁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魏海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笔者共手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3例,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玉素甫;孙吉英;尼加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自1993年7月~2002年7月,笔者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16例,5例为应用行走支具非手术治疗病例,11例为同期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以探讨行走支具在假体柄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刚;刘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