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不稳定肩关节前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张家红;陈晓东;戴力扬

关键词:肩关节, 前脱位, 骨折, 肩袖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不稳定肩关节前脱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自1998年7月~2001年4月共收治急性不稳定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4例,均行骨折内固定和损伤结构修补手术.结果24例手术患者复位佳,骨折愈合,无明显疼痛,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复发性再脱位.结论对急性不稳定肩关节前脱位及时手术修复骨和韧带等限制性结构是防止复发性再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下腰椎骨折的前路减压K-plate内固定

    自2001年12月~2003年1月采用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K-plate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狭窄8例.报告如下.

    作者:侯平;冯应树;陈立强;胡云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二期假体再置换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

    目的探讨二期假体再置换术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效果.方法3例TKR术后深部感染,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平均为5个月.采取清创、二期假体再置换术并结合抗感染治疗.结果经治疗后随访,3例患者膝部肿、痛消失,感染无复发.HSS评分平均为68分,膝关节活动平均为75°.结论二期假体再置换术是在目前众多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治疗方法中成功率较高,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治疗措施.

    作者:董彦;刘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对62例共70个跟骨骨折治疗做回顾性分析,将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方法手术包括撬拔法、单纯切开复位骨胶填充和外固定、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和双端螺纹松质骨螺丝钉(Modified Herbert screw)内固定.11例复位后植骨.平均随访时间3年(24~60个月)*结果按Maryland Foot Score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手术组优良率为86.1%,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组70%(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Essex-LoprestiⅡ型和Ⅲ型,应积极采用开放复位和内固定治疗.双端螺纹松质骨螺丝钉多用于Ⅱ型,而跟骨钢板多用于Ⅲ型.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的相适应性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态.植骨则有利于防止术后关节面再塌陷.

    作者:邓磊;肖京;刘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跟骨是人体中大的跗骨,在人体负重和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而跟骨骨折临床上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大部分骨折涉及跟距关节面,预后较差,即使精心治疗也总有部分患者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和严重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30%[1],其原因在于跟骨骨折后复位、固定难度大,骨折畸形愈合[2].

    作者:祝海炳;李展振;龙亨国;危立军;刘志安;洪文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骨折,尤其是涉及跟距关节的移位骨折,目前仍是创伤骨科的一个棘手问题,若治疗不当,常遗留足的畸形和距下关节炎等严重后遗症,而影响正常的行走.近年来,对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1],我们自1998年3月~2002年1月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卫;赵钢生;鲍丰;陈洵其;张永民;赵品益;吴英勇;楼舒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双侧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

    自2002年2月~2003年3月采用经双侧椎间孔Cage骨复合体椎间融合,同时行脊神经鞘膜切开减压术治疗13例腰椎不稳症并神经症状的病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仕雄;姚国荣;袁九安;杨永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腰椎损伤764例临床分析

    腰椎损伤是脊柱创伤中的多发疾病,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损伤,危害十分严重.我院从1991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脊柱损伤病人1153例,其中腰椎损伤764例(72.9%),分析如下.

    作者:贾涛;张雅丽;罗学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伤截肢后严重股骨外旋一例

    1病例报告男,9岁,因右下肢外伤截肢后髋关节外旋畸形、活动受限1.5年入院.1年半前因车祸致右小腿毁损伤、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行膝下截肢及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术后1年发现髋关节严重外旋、活动受限无法安装假肢.查体:一般情况可,脊柱、双上肢及左下肢正常,骨盆倾斜,右下肢膝下截肢术后,切口愈合佳,髋关节外旋约80°畸形,活动度:外展10°,内收0°,前屈10°,后伸0°,内外旋障碍,右膝固定于90°位.辅助检查:X线示右髋臼骨折愈合,右股骨外旋约90°,骨质疏松(图1).

    作者:斯清庆;侯春林;陈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肱骨髁间骨折AO双钢板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收治肱骨髁间骨折24例,均行切开复位双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随访时间4个月~3年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均在8~12周,18例术后功能恢复优良,优良率75%.结论肱骨远端形态构造特殊,双钢板及螺钉能有效固定骨折端,并早期功能锻炼,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曾青东;方国华;陈雪荣;李志龙;孙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空滑动母子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器械-中空滑动母子钉,介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应用中空滑动母子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共53例,平均随访2.7年.结果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有2例未愈合(3.8%),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9.43%).结论中空滑动母子钉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尤其适用于骨折不稳定的股骨颈骨折.

    作者:王庆;龚遂良;许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皮挑割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并发症

    近20年来,用小针刀挑割治疗腱鞘炎的报导越来越多.一般认为该方法简单易行.符合大多数病人的心理,且无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根据我们的临床发现小针刀治疗腱鞘炎有一定的并发症.本文就收治的14例来说明使用小针刀治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陈明;李之斌;陈滔;王海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膝关节后外侧角(PLC)具有多变的静态和动态稳定结构的解剖特性,是膝关节晚被认识的区域和重要的稳定结构,曾一度被视为膝关节的盲区(Dark side)[1].由于①PLC损伤容易漏诊,致使合并的前或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的重建归于失败;②所造成的关节不稳定极易累及软骨、半月板,造成创伤性关节炎乃至关节的病废.因此,近年通过大量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的研究,目前对PLC复杂的解剖、功能力学和诊治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孙康;徐强;王光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前路腰椎间自锁式植骨术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能提高椎间融合率的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腰椎间自锁式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5例.结果5例病人随访1年~4年9个月,术后腰腿痛及马尾压迫症状均缓解,滑脱腰椎复位满意,椎间融合良好,无复位丢失现象.结论前路腰椎间自锁式植骨术植骨块嵌合牢固,椎间融合率高,疗效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良好方法.

    作者:岑海洋;林锎;岑健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不稳定肩关节前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不稳定肩关节前脱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自1998年7月~2001年4月共收治急性不稳定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4例,均行骨折内固定和损伤结构修补手术.结果24例手术患者复位佳,骨折愈合,无明显疼痛,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复发性再脱位.结论对急性不稳定肩关节前脱位及时手术修复骨和韧带等限制性结构是防止复发性再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张家红;陈晓东;戴力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47例

    自1999年7月~2002年5月对47例移位髋臼骨折AO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丽水;林久灶;陈光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其与腕关节位置的关系.方法5侧标本通过克氏针固定前臂于中立位,调整加载支架,使腕关节分别处于中立、掌屈30°、背伸30°、尺偏30°及桡偏10°,通过桡侧、尺侧屈腕肌腱、桡侧、尺侧伸腕肌腱,垂直加载12kg固定负荷,富士压敏薄膜通过腕关节背侧切口置入,应用颜色密度测量仪FPD-305E及密度压力转换器FPD-306E分别测量舟骨窝、月骨窝的应力.结果舟骨窝及月骨窝内应力分布不同,且随腕关节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结论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应力分布区;桡舟关节并非紧密嵌合,舟骨窝内应力分布不均匀;桡月关节在腕关节中立、掌屈、尺偏位时嵌合不紧密,月骨窝内应力分布不均;而在腕关节背伸、桡偏时嵌合紧密,应力均匀分布;腕关节背伸位时,舟骨窝及月骨窝的应力大.

    作者:宫旭;路来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的处理(附98例临床分析)

    踝部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踝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需手术恢复踝穴的完整或关节的稳定,自1986年~1999年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损伤128例,随访98例,效果良好.

    作者:张元贵;李京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距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失败的原因探讨及对策

    距下关节脱位(Subtalarjoint dislocation,STJD)于1811年,首先由Judcy和Dufaurets报告,主要由高能量的创伤所致,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手法复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文献报告手法复位失败率高达20%.自1985~2000年我院收治距下关节脱位53例.其中11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存在开放复位困难,现就其原因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王众;申屠刚;苏加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椎板切开回植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自1996年3月~2001年3月,对3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骨性椎管狭窄的病人进行AF系统内固定,同时行椎板切开回植椎管成形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民;封波;秦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股骨髁上骨折多次治疗失败一例分析

    股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多见的骨折,其多为高能损伤,在治疗上有效果较好的传统方法.但临床上仍有较多的并发症发生,如:畸形愈合、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感染、膝关节活动受限等[1,2].本文通过对一例多次手术失败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对其治疗的原则和国际上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作者:王春生;王坤正;柏传毅;党晓谦;时志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