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伸;郭延杰;练克俭;郭林新;刘晖
目的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器(AIFC)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2例,Ⅰ~Ⅱ度滑脱20例,Ⅱ~Ⅲ度滑脱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4例.前路手术5例,后路手术27例,其中18例同时行内固定,手术共植入AIFC 46个,其中一个间隙植入2个10例,植入1个18例,同时2个间隙各植入1个4例.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26例,良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术后3~4个月部分患者手术撑开后的椎间隙高度有1~2 mm的回落丢失,发生椎间隙感染、AIFC破裂、断钉各1例,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AIFC具有足够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功能,抗滑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永久植入的一些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理想材料与方法.
作者:陈建常;史振满;王鑫;许刚;季明华;严耘;张海京;曹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Steffee钢板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术中操作技巧直接影响其复位效能.自1999年7月~2002年11月应用Steffee钢板治疗30例腰椎滑脱症,获得随访24例,现谈谈手术心得.
作者:卢东辉;罗柏清;李海云;邓庭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胫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钉内固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开放性骨折应用交锁钉固定具有一定风险.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实心交锁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65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周振宇;姜海莹;吴静炯;王晓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后路脊柱内固方法,但术中定位失误时有发生[1,2].为了减少和避免失误,争取手术成功,总结1998~2001年胸腰椎骨折病例1200例,就其中发生定位失误的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宋宗让;贺宝荣;李宝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后交叉韧带(P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将直接导致膝关节的后直向不稳定,远期出现关节退行性变,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自1995年10月~2002年5月,对21例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进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满意.
作者:陈旭宏;鲍丰;杨晓东;丁必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复杂Pilon骨折属高能量损伤,骨折严重粉碎,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损伤,治疗困难.本文总结2000年1月~2003年4月收治的14例复杂Pilon骨折的治疗过程和随访结果,就治疗上的一些难题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姚学东;林金矿;姚晓滨;李毅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下颈椎是指C3~7,包括C7~T1的连接部位.颈椎损伤指的是颈椎外伤后颈椎骨折脱位或颈椎间盘突出,常合并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或损伤.自1999年1月~2002年6月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5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成彬;肖增明;李世德;劳山;陈前芬;陈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腰椎滑脱短节段复位内固定器(SSRF)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测量SSRF内固定器固定后的脊柱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对临床应用SSRF治疗的病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采用SSRF内固定其平均强度和刚度均比正常标本高,其平均强度、刚度和极限强度均比Steffee钢板、MSF内固定器、SF内固定器高.36例手术患者,随访6~24个月,完全复位率91.6%,影像学证实脊椎融合良好,无断钉、断板和松动现象发生.结论腰椎滑脱症采用SSRF内固定生物力学性能优越,而且固定坚强、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丁亮华;赵爱民;徐飞;陈虹;张落舟;王以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左髋臼骨折术后,左足下垂4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因车祸受伤,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髋臼骨折,左下肢皮牵引7 d后行左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入院时查体:左足呈下垂状;左大腿后侧和小腿肌肉松弛,左小腿感觉减退;左足背伸肌力0级,跖屈肌力Ⅰ级,屈膝肌力Ⅰ级,伸膝和屈髋伸髋臼力均为Ⅴ级.
作者:王金成;高忠礼;梁海东;李志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后路植入椎体间螺纹融合器(BAK)及椎弓根内固定对腰椎失稳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6例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固定并椎间植入BAK手术治疗.结果146例患者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6个月.未发现椎间植骨不融合情况,术后优良率94.5%.结论后路椎间植入BAK并配合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具有入路简单,并能充分减压的特点,它克服了传统椎间融合术的许多不足,提高了对腰椎失稳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融;夏刚;杜文君;温俊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髋臼帽定位器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器械,目前使用的定位器定位角度人为误差较大.作者设计了髋臼帽定位器,可以同时较精确地控制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复合角.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自1987年10月~2002年12月在5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中应用自制的足形椎体击入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岳全仓;张重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自1997年3月~2003年6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7例49足.其中切口感染13例,占26.5%.现对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王传忠;郑奋;周海林;刘丰;高如峰;陈宗文;孟庆丰;徐清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非扩髓胫骨带锁髓内钉(UTN)和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开放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2例胫骨带锁髓内钉或外固定架治疗的胫骨开放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愈合时间、感染率和畸形愈合率,其对伤口及软组织处理原则相同,病人特征和损伤分类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愈合时间,髓内钉组5.2个月,外固定架组7.6个月;畸形愈合率外固定架组高于髓内钉组2.5倍:感染率没有差别.结论对于大多数胫骨开放性骨折非扩髓胫骨带锁髓内钉的疗效优于外固定架.
作者:卜延民;张铁良;赵秀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髂前上嵴撕脱骨折发病率不高,且多集中于青少年及运动员.撕脱的骨片多较薄,螺钉固定易致骨片碎裂,单纯克氏针固定则不牢固.自1995~2003年,笔者运用克氏针张力钢丝治疗此类骨折2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宗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自1994年7月~2002年7月,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96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57例,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建伟;叶应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自1994年7月~2002年8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507例,其中473例获得随访,本文就发生并发膝前区疼痛的病例作一回顾.
作者:王武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笔者自2001年以来,参考郭效东等[1]有关资料,自行研制出一套股骨干骨折牵开复位固定器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保良;冯贤强;方达刚;王建民;王兴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自1990年1月~2004年5月收治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11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颈截骨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郭林新;刘庆军;林斌;练克俭;丁真奇;郭延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自1999年3月~2002年11月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78例,对其中17例术中、术后所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正文;张世君;李文刚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