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宏;鲍丰;张根福;丁必成;赵钢生;陈红卫
目的介绍采用组合组织移植修复复杂手外伤的方法.方法第2~5指毁损伤采用双侧第二趾移植(2块组织)7例,双侧第二趾带拇趾腓侧皮瓣(2块组织)3例;第2~5指毁损伴手掌、手背皮肤撕脱伤采用双侧第二趾加股前外侧皮瓣 (3块组织)8例;第1~5指毁损伴手掌皮肤撕脱伤采用拇甲瓣与另一侧第二趾加股前外侧皮瓣 (3块组织)1例;第1~5指毁损伴手掌、手背皮肤撕脱伤采用拇甲瓣、双侧第二趾加股前外侧皮瓣 (4块组织)1例.结果 20例51块游离组织移植全部成活,功能良好.结论组合组织移植是修复复杂手外伤的理想方法.
作者:庄小宁;孟凡坦;杜聪明;付长生;曾耀明;庄建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随着全世界暴力行为的增加,火器伤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在美国,每年脊髓损伤者中因火器伤而致的占13%~17%[1].脊髓火器伤的治疗一直较为棘手,本文就其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长青;梁朝革;贾连顺;李家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髌骨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可由直接或间接外伤所致[1].髌骨骨折造成的重要影响为伸膝发置的连续性丧失及潜在的髌股关节失配.临床上内固定方法很多.自2001年起应用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技术治疗髌骨骨折15例,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锐;贾思明;张培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跖肌腱扇形膜片和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术式及结果.方法对14例平均89 d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跖肌腱扇形膜片和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跟腱缺损范围为3.6~7.3 cm,平均为5.2 cm,跟腱缺损范围较大时(大于6.5 cm),可加用跖肌腱加固术.结果平均随访2年4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11例(78.6%),良2例(14.3%),优良率为93%.结论跖肌腱扇形膜片和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潘哲尔;顾湘杰;黄加张;王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1.5 cm缺损,一侧植入自体MSCs、15 mg 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M+F),另一侧植入自体MSCs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M+F).另一组等数量实验兔造成相同缺损后,一侧植入15 mg 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M),另一侧留作空白对照.术后第2,4,8周做放射学、组织学和ECT检查.结果 B+M+F组在术后2周即产生填满缺损区的骨痂影,8周时骨缺损得到良好修复.B+M组所产生骨痂量和修复效果均不如B+M+F组,但优于M+F组.结论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克明;葛宝丰;刘兴炎;白孟海;王勇;高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8个月.结果疗效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定位诊断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颈椎MRI结合CT能协助定位诊断.
作者:宋红星;沈惠良;杨敏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是老年人群中较难治疗的骨折,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此类骨折2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荣;杨淮海;王四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髌周支持带挛缩在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治疗对策.方法本研究共有27例患者,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松解,均行外侧支持带切开,部分病例行内外侧支持带切开.结果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均存在内外侧支持带的挛缩,术后25例恢复良好,术中屈膝达到95°~110°,术后2年以上随访达到110°~140°(平均125°).结论髌周支持带挛缩是伸直位膝关节僵硬的病理因素之一.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松解,酌情行内外侧支持带切开,可以减少术中骨折的并发症.
作者:桂鉴超;顾湘杰;王黎明;黄河;蒋纯志;马昕;陈劲松;姜建元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以提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手术治疗79例,肱骨干骨折,其中肱骨加压钢板内固定56例,交锁髓内钉固定23例,骨折均为闭合性,比较两种技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疗效指标和桡神经损伤、骨不连、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相比,髓内钉内固定操作的手术时间短(P<0.01),骨折愈合时间提前(P<0.01),而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内固定未发生骨不连,钢板有9例出现骨不连接.暂时性的桡神经麻痹钢板与髓内钉分别为6例、1例,肩功能功能障碍分别为3例、5例,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感染.结论与钢板相比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彭海洲;刘明礼;罗睿;蔡嘉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颈性眩晕(CSA)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其确诊率,现就其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成;田勇;胡中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腕管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常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而使劳动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丧失.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42例有严重正中神经功能障碍的腕管综合征,采用传统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22例,采用改良法治疗20例.对两组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作了临床观察及比较,发现改良腕管综合征手术方法优点明显多于传统手术方法.
作者:李之斌;雷慧;陈滔;阮建伟;王海宝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自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新鲜跟骨骨折115例,对52例临床资料较相似、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及C型臂X线机透视下斯氏针撬拔治疗,现将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徐阳平;方苏亭;刘国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改良的回旋托入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方法选择我院1997~2003年间的肩关节前脱位54例,应用回旋托入法复位,观察复位效果和分析复位原理.结果 54例均一次性复位成功,复位过程中未出现继发损伤.结论本法与传统整复方法(Hippocrates法和Kocher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掌握容易、无需麻醉、整复效果明显的优点,且对肩周组织刺激小,能有效地避免继发损伤;尤其适用于受肩周软组织影响所致的难复性脱位.
作者:吕晶;罗承耀;郭树泉;董丽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外伤导致的腰段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外伤,预后常不理想,脊柱无骨折脱位的腰段脊髓损伤较为少见,较易漏诊或误诊.自1996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4例此类损伤,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廖永兴;康晓鹏;李天鹏;孟增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自2001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国产微型钛接骨板及螺钉固定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456例(527处),其中治疗掌骨头颈部骨折33例(42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欣;陈宏;薛建波;张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交锁髓内钉固定长骨骨折被认为是骨科内固定的一大飞越[1].我院自2001~2002两年间共收治股骨干中点至膝关节上9 cm范围内骨折79例,分别行股骨交锁髓内钉或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两种交锁髓内钉都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第三医疗器械厂产品,以下称股骨钉和髁上钉),愈合好,疗效较满意.现比较如下.
作者:李振清;刘新各;孙春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传统的指间关节截骨术不能大限度地保留残指的长度,且影响外观.笔者介绍一种保留关节软骨面的中央部分,用吻合的伸、屈肌腱于一定张力下覆盖其表面,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永英;刘万林;金朝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自1998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59例锁骨骨折并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锁骨中外段骨折内固定的42例全部出现患侧肩和胸的外上部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为避免此并发症的再发生,对59例手术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冕;胡佰文;李纯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无骨折脱位的闭合性肱动脉损伤在临床上并不罕见,由于其相对隐蔽,容易在诊断上造成困难.自2001年1月~2003年6月,收治4例此类损伤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俊明;黄红山;黄贺军;李道选;蔡喜宇;徐文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因被煤车撞击致骨盆、左下肢畸形4 h住院.查体:患者神志恍惚、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口渴.血压:50/30 mmHg,脉搏:124次/min,呼吸:25次/min,体温:36.7℃.查体:腹部稍胀,腹肌紧张,下腹部及会阴部区广泛皮下瘀血,骨盆倾斜,挤压、分离实验(+),左侧大转子内陷,左下肢外旋畸形.X线片示:右侧闭孔消失,双侧坐、耻骨支骨折,左侧髂耻线分离,股骨头脱位于闭孔内.CT示:左骨盆底边平面横断,远侧坐、耻骨折段位于股骨头内侧,股骨头颈部嵌夹于骨折端.诊断:①创伤性休克;②左侧髋关节闭孔脱位;③双侧坐、耻骨支骨折.处理:①快速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②行左股骨髁上骨牵引.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牵引重量为6 kg.
作者:智良;刘红军;贾辉;李会奇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