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型钛板钉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颈部骨折

王欣;陈宏;薛建波;张健

关键词:微型钛接骨板, 板钉, 内固定治疗, 骨头, 治疗效果, 指骨骨折, 颈部骨折, 手部, 螺钉, 报告
摘要:自2001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国产微型钛接骨板及螺钉固定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456例(527处),其中治疗掌骨头颈部骨折33例(42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浅论指间关节截指方法

    传统的指间关节截骨术不能大限度地保留残指的长度,且影响外观.笔者介绍一种保留关节软骨面的中央部分,用吻合的伸、屈肌腱于一定张力下覆盖其表面,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永英;刘万林;金朝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髋关节闭孔内脱位伴骨盆骨折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因被煤车撞击致骨盆、左下肢畸形4 h住院.查体:患者神志恍惚、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口渴.血压:50/30 mmHg,脉搏:124次/min,呼吸:25次/min,体温:36.7℃.查体:腹部稍胀,腹肌紧张,下腹部及会阴部区广泛皮下瘀血,骨盆倾斜,挤压、分离实验(+),左侧大转子内陷,左下肢外旋畸形.X线片示:右侧闭孔消失,双侧坐、耻骨支骨折,左侧髂耻线分离,股骨头脱位于闭孔内.CT示:左骨盆底边平面横断,远侧坐、耻骨折段位于股骨头内侧,股骨头颈部嵌夹于骨折端.诊断:①创伤性休克;②左侧髋关节闭孔脱位;③双侧坐、耻骨支骨折.处理:①快速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②行左股骨髁上骨牵引.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牵引重量为6 kg.

    作者:智良;刘红军;贾辉;李会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胫骨平台骨折并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12例治疗体会

    自1998年5月~2004年2月应用T型髁钢板和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12例胫骨平台骨折并后交叉韧带(PCL)撕脱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伟强;孙忠良;方克恒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其中喙突外侧部分的骨折约占总数的15%[1],Neer将锁骨外侧端骨折分为三型,其中Ⅱ型为不稳定性骨折.自1994年9月~2003年11月,不同时期分别采用单纯钢丝、钢针钢丝张力带、锁骨钩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74例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并获得随访,现就治疗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讨论.

    作者:陈旭宏;鲍丰;张根福;丁必成;赵钢生;陈红卫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带锁髓内钉技术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预防

    本文总结了208例髓内钉复位固定手术,回顾其术中并发症.按照手术的不同阶段(准备、入路、复位、固定)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建议其预防和补救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初次进行这种手术的医生少走弯路,使髓内钉技术成为医生乐意接受的治疗方法,并在基层医院得到推广普及.

    作者:王金成;高忠礼;尹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伸缩式菱形加压梅花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是股骨干骨折理想的固定物,由于抗旋转能力较差,其适应证受到了限制.带锁髓内钉虽然扩大了髓内钉的应用范围,但操作相对复杂[1,2].自1999年1月~2003年3月,采用自行研制的伸缩式菱形加压防旋转梅花钉(简称菱形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己;王建民;万新海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GSH钉结合CPM治疗陈旧性股骨髁上骨折并膝关节僵硬

    自2000年3月~2003年6月笔者应用GSH钉固定结合CPM治疗陈旧性股骨髁上骨折并膝关节僵硬1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波;王志国;连海云;常浩胜;陈发红;张树峰;罗建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股骨干中点以下骨折两种髓内钉治疗方法的比较

    交锁髓内钉固定长骨骨折被认为是骨科内固定的一大飞越[1].我院自2001~2002两年间共收治股骨干中点至膝关节上9 cm范围内骨折79例,分别行股骨交锁髓内钉或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两种交锁髓内钉都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第三医疗器械厂产品,以下称股骨钉和髁上钉),愈合好,疗效较满意.现比较如下.

    作者:李振清;刘新各;孙春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ACL,PCL)的疗效.方法回顾调查了36例孤立性交叉韧带损伤病人,将其分为2组,A组:ACL损伤28例;B组:PCL损伤8例.分别应用同种异体B-PT-B、半腱与股薄肌腱、胫后肌腱、跟腱-骨和四头肌腱-骨重建,平均随访21.5个月.结果 Lysholm评分:A组术前平均63±5.6;术后90±5.5;B组术前平均61±7.6,术后88±6.0;两组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1); IKDC评分:A组 A级2例(7%),B级16例(57%),C级8例(29%),D级2例(7%);B组A级1例(12.5%),B级3例(37.5%),C级3例(37.5%),D级1例(12.5%).KT2000测定:A组由术前胫骨前移平均 11.90±0.27 mm减少至术后 4.30±1.42 mm;B组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10.5±2.5 mm减少至术后5.9±1.5 mm,两组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1).术后健患侧比较:A组平均2.3±0.9 mm;B组2.7±1.3 mm;健患差异:A组<3 mm23/28例(82%),>5 mm 3例(11%);B组<3 mm 5/8例(62.5%),>5 mm 2例(25%).前后抽屉试验大部分平均恢复1°以上,并呈现明显的硬终点.术后ROM,A组:正常26/28例(93%),接近正常2/28例(7%);B组:正常6/8例(75%),接近正常2/8例(25%).结论同种异体移植物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是自体组织重建的良好的替代物,但失败率高,不应首选.

    作者:孙康;汤继文;徐强;刘晓阳;周路刚;郝永强;王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腰椎力学强度与骨矿丢失程度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腰椎椎体骨矿不同程度丢失后骨力学强度的改变,以认识骨质疏松时腰椎骨折的危险性.方法实验选取成年新西兰兔12只,取其第3至第7腰椎共计60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个.第Ⅰ组为对照组,不做脱矿处理;第Ⅱ、Ⅲ组浸入脱矿液中使其骨矿丢失分别约20%、35%.采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沿椎体纵轴施加压缩载荷,记录大平衡载荷,测定各组椎体强度极限.结果骨矿丢失对椎体强度破坏较大,对照组的椎体力学强度为40.18±6.48MPa;第Ⅱ组骨矿丢失约19.07%时为23.17±3.75MPa;第Ⅲ组骨矿丢失约31.42%时为15.94±7.70 MPa,各组相差显著(P<0.01).

    作者:赵斌;齐进如;周斌;何志民;吴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是老年人群中较难治疗的骨折,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此类骨折2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荣;杨淮海;王四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Apofix与Simmons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疗效比较

    自1992年5月~2003年6月应用Apofix与Simmons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145例,其中合并脊髓不全损伤61例,现就两种治疗结果及有关问题加以分析.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雷伟;王臻;孙宏慧;宋宗让;窦榆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微型钛板钉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颈部骨折

    自2001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国产微型钛接骨板及螺钉固定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456例(527处),其中治疗掌骨头颈部骨折33例(42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欣;陈宏;薛建波;张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30例

    肩锁关节脱位在骨科创伤中颇为常见,自2001~2003年采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30例急性重度肩锁关节脱位(Ⅲ~Ⅵ型)和Rockwood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随访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姜雪峰;张云庆;顾家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186例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6例(189处),根据骨折类型并结合主骨折块与塌陷部位选择切口显露及有限切开部位,术中单纯空心钉、松质骨螺钉或螺栓固定51处,T型、L型或曲棍球棒形支撑钢板固定89处,复合固定包括曲棍球棒形支撑钢板加T 板、L板或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49处;骨折压缩部位复位后的骨缺损应用髂骨或人工骨植骨101处.结果 178例获得随访,骨折均在12周内愈合,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优96例,良68例,可11例,差3例,优良率92%.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需依据骨折类型,遵循分期治疗原则,满意的疗效取决于:①关节面平整、下肢力线和关节韧带连续性的恢复;②骨折压缩部位复位后骨缺损必须植骨支撑;③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有效内固定;④妥善处理软组织包括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⑤适时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万连平;张施龙;张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用单侧钢板、双侧钢板及单纯螺钉、克氏针对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作内固定疗效.同时分析伤后手术时机、术后外固定和屈膝功能锻炼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本组共186例随访6个月~6年,总优良率为85.5%.伤后第一阶段(1~5 d)手术,伤口一期愈合率为86.92%,伤后第二阶段(6~10 d)手术,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6.5%.术后2周内作屈膝功能锻炼者膝关节伸屈功能90%以上恢复,外固定6周后再作屈膝功能锻炼者27.5%病例出现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减小.结论单侧钢板适用于按Schectzker分类Ⅰ~Ⅳ型骨折,双侧钢板适用于Ⅴ~Ⅵ型骨折,单纯螺钉克氏针,可用于Ⅰ~Ⅲ型骨折,但稳定性差.手术时机在受伤1周以后局部水肿消退,皮肤出现皱纹时为佳.术中植骨将减少术后胫骨平台的下陷,并能早期屈膝及负重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作者:顾龙殿;王永安;瞿卫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脊柱无骨折脱位型腰段脊髓损伤

    外伤导致的腰段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外伤,预后常不理想,脊柱无骨折脱位的腰段脊髓损伤较为少见,较易漏诊或误诊.自1996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4例此类损伤,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廖永兴;康晓鹏;李天鹏;孟增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空心加压钛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自2003年3月~2004年5月,采用空心加压钛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8例,效果十分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卜保献;张作君;石福明;史相钦;郭会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腕管综合征手术方法的改进及疗效观察

    腕管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常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而使劳动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丧失.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42例有严重正中神经功能障碍的腕管综合征,采用传统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22例,采用改良法治疗20例.对两组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作了临床观察及比较,发现改良腕管综合征手术方法优点明显多于传统手术方法.

    作者:李之斌;雷慧;陈滔;阮建伟;王海宝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AO钢板内固定与斯氏针撬拔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比较研究

    自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新鲜跟骨骨折115例,对52例临床资料较相似、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及C型臂X线机透视下斯氏针撬拔治疗,现将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徐阳平;方苏亭;刘国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