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体间螺纹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疗效

赵楷生;朱冬承;庞施义;王培刚;吴昊;刘仲

关键词:椎体间融合器, 螺纹融合器, 治疗, 腰椎滑脱, 椎间隙高度, 随访资料, 手术方法, 疗效评价, 融合率, 系统
摘要:自1997~2002年开展椎体间融合器(TFC或BAK)置入,融合腰椎滑脱48例,3年以上的有2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25例,从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高度、融合率和疗效评价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为手术方法和融合器的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椎体间螺纹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疗效

    自1997~2002年开展椎体间融合器(TFC或BAK)置入,融合腰椎滑脱48例,3年以上的有2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25例,从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高度、融合率和疗效评价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为手术方法和融合器的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赵楷生;朱冬承;庞施义;王培刚;吴昊;刘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的治疗分析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再次复发,影像学显示有突出者.传统的后路手术约有15%~30%症状复发[1].

    作者:李文革;杨昀焯;刘刚;李继云;刘国平;徐莘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折比较

    自1997年1月~2002年5月采用重建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移位骨折142例的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陈贞庚;林荣标;钟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系统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价

    自1999年3月~2002年5月间采用TSRH(美国枢法模产品)、RF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器械,同时于椎间植入双cage(椎间融合器:美国枢法模产品),治疗腰椎滑脱31例,经随访证实疗效满意,达到对腰椎滑脱行减压、复位、固定、融合四大原则.

    作者:郝定均;温世明;窦榆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脂肪移植体大小的筛选研究

    目的比较用不同大小自体脂肪株植入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腔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大片脂肪植入组,n=20)、B组(直径约为4~6 mm的脂肪株植入组,n=20)、C组(直径约为2~4 mm的脂肪株植入组,n=20)、D组(直径约为1~2 mm的脂肪株植入组,n=20)、E组(空白对照组,n=20),在椎板切除造模同时,取手术动物的自体脂肪精确制成大小不同的脂肪株后,将其植入椎板缺损区.分别于术后2、4、8、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各组预防硬膜外腔瘢痕粘连效果的比较结果为C组优,B组次之,A组、D组差别不大.结论用直径为2~4 mm的自体脂肪株植入预防硬膜外腔瘢痕粘连比用其他大小的自体脂肪效果更佳,从而为在临床上应用自体脂肪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腔瘢痕粘连时选用移植体的大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孙庆仲;李正维;闫红艳;郭文希;王鹏;高栩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肩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Neer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经手术证实:20例中Neer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7例,普通X线片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55%(11/22),螺旋CT SSD、MPR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90%(18/2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蔡靖宇;朱庆生;郭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自体髂骨骺板移植重建胫骨骺板

    目的研究自体髂骨骺板移植修复胫骨骺板损伤的效果.方法6周龄新西兰白兔10只,切取全层髂骨骺板软骨,切除双侧胫骨上端骺板前内侧部分1/2,然后将所取的髂骨骺板软骨移植入左侧骺板损伤处,右侧不进行移植作为对照.第8周时摄双侧下肢X线片,并取双侧胫骨上端,行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结果移植8周时胫骨角对照组38.80±3.50,髂骨骺板移植组8.36±3.9(P<0.01).组织学检查示对照组胫骨近端骺板内侧缺损处有明显骨桥形成,移植组骺板缺损区由骺板样软骨修复充填,与邻近骺板融合,无骨桥形成.结论自体髂骨骺板移植修复骺板损伤效果良好.

    作者:尹飞;王金成;郭丽;高中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马尾神经内畸胎瘤一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因劳动腰部用力时突然引起双下肢截瘫1 d入院.

    作者:马玉仓;刘桂林;李永利;齐学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石膏指夹板治疗掌骨颈骨折26例

    自2000年10月~2002年5月,应用闭合复位石膏指夹板外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傅捷;衷鸿宾;徐明球;王跃庆;刘志刚;陈福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椎体间螺纹融合器与RF-Ⅱ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自1999年1月~2002年6月采用RF-Ⅱ系统结合椎体间螺纹融合器治疗腰椎弓峡部裂伴滑脱症21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东;周劲松;刘团江;付亚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Z-Plate钢板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自2001年1月~2002年3月采用前路手术减压,矫正脊柱畸形,应用结构性植骨,结合Z-Plate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的方式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1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周健;李永华;张富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记忆合金网球与单纯减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记忆合金网球植入与单纯减压植骨两种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Ⅱ~Ⅲ期)45例,分别采用记忆合金网球植入和单纯减压植骨+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网球组23例26髋,减压植骨组22例26髋,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的功能评分.结果网球组和减压植骨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62.4±20.5 min、50.8±16.6 min(P<0.05)和180.6±38.5 ml、169.9±45.8 ml(P>0.05),术后所有病例经平均32个月随访,采用百分评分法评价,网球组的优良率为88.4%,减压植骨组的优良率为53.8%(P<0.05).结论记忆合金网球植入能增加股骨头的机械支撑力,重建股骨头血运,延长股骨头的使用年限.

    作者:林斌;练克俭;郭延杰;郭林新;郭志民;陈梓锋;王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进行性加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自1995~2002年收治的31例进行性加重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疾病的手术干预时机提供依据.

    作者:吴福春;林权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髌骨鹰嘴化固定在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髌骨鹰嘴化固定在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创伤病理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时均行髌骨鹰嘴化固定6~8周及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去石膏后开始CPM活动2~4周,取出固定斯氏针.结果随访1~3年,在单纯动力重建和单纯缝合实质部的损伤8例,后抽屉试验(PDT)(++);静力重建后2例,PDT(+);静力+动力重建及在后交叉韧带附丽点撕脱骨折的8例,PDT(~).术后2例出现退针,1例压迫皮肤.所有的病例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接近正常.结论认为髌骨鹰嘴化固定可以有效地防止胫骨上端下沉,有利于手术中调节修复或重建韧带的张力,利于早期的功能活动.

    作者:孙建峰;刘沂;顾敏琪;邓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胸腰椎前路三种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创伤,常用的前路内固定器械较多,自1999~2002年应用Ventro Fix、TSRH和SDRS前路内固定手术2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夏长所;邹云雯;叶发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寻求治疗股骨头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本组对24例股骨头骨折采用骨牵引治疗、切开复位可吸收螺丝钉结合可吸收棒固定、全髋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2~11年.结果优17例,良4例,可3例.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骨折脱位类型决定.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获得满意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棒治疗股骨头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张喜善;王信胜;高扬;亓建洪;王仁成;孙培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半椎体骨骺破坏骶棘肌肌力均衡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先天性侧方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半椎体骨骺破坏止长、骶棘肌肌力均衡,利用肌肉牵拉结合术后外固定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共10例.结果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5年,平均3.5年,10例平均矫正度数17°,无一例畸形加重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术式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更接近自然矫正,创伤小、出血少,对3~5岁因畸形椎体导致的脊柱侧弯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兴;李宏伟;马远征;商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虎咬伤5例治疗体会

    自1998~2002年共发生了5例被老虎严重咬伤.报告如下.

    作者:骆建敏;秦强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椎弓根侧前方减压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自1996年7月~2001年10月,共收治13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其中54例行减压内固定术,46例得到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官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跟腱断裂早期诊断与急诊手术治疗

    对1988年9月~2001年10月收治的65例跟腱断裂和相关文献[1~6]进行分析,着重对其发生机制、误漏诊原因、损伤类型与手术疗效、并发症间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长明;陈勇;童星杰;王建雄;沈瑞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