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谢福杰;孙春汉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 颈脊髓损伤,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道路交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常导致患者不完全或完全性瘫痪,也包括肌肉撕裂、 椎间盘周缘损伤等颈椎不稳定;还有的是产生身体慢性疼痛和劳动力丧失,给社会资源和家庭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临床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本文就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颅脑损伤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对小儿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例颅脑损伤患儿作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和细致的护理,24例患儿中有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儿偏瘫,另22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在小儿颅脑损伤的急救中,除了采取积极有效的的急救措施外,还需结合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急救的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李翠平;唐福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名.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VAS评分、影像学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与传统方法手术相似的固定复位效果,且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术后疼痛,这一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波;周竖平;唐俊;蒋卫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品管圈在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品管圈在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当中应用的效果,以便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本研究调查所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髋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选择患者为8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个组别,每组均为40例.本研究对照组选择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对于观察组患者将品管圈纳入到康复护理当中,评价本研究2组患者的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对于2组研究对象的术前和出院后的Harris评分和出院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从Harris评分的角度来说,术前2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出院以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角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护理的时候,将品管圈纳入其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还能够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原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9例累及胫骨平台后髁的骨折患者,3柱骨折及内侧柱合并后侧柱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及后内侧入路,必要时加用前外侧入路;外侧柱合并后侧柱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及后内侧入路或后外侧入路.显露折端,撬起关节面,植骨,以钢板固定支撑.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在3-7个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1个月.X片显示骨折均I期愈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与术后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切口及后侧支撑钢板治疗累及后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滑及下肢力线,骨折愈合良好.

    作者:杨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上肢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复杂肩胛盂骨折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上肢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复杂肩胛盂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合并上肢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复杂肩胛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均实施围术期护理,分析实施前后临床护理效果.结果:64例合并上肢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复杂肩胛盂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实施前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上肢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复杂肩胛盂骨折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肩关节功能,促使患者重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樊文娜;符琼月;曾丽芬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老年Colles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要点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护理干预要点,探讨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治疗的84例老年Colles骨折患者通过单双号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开展观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系统化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lles患者实施观察化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田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伤口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将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伤口出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48例实施延续护理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延续护理组,将4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质量生活评分.结果:延续护理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常规护理组77.08%,护理后延续护理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且P<0.05.结论:针对慢性伤口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该护理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阿尔祖古丽.约赛音;茹鲜姑丽.吐鲁洪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减少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减少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68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84例)和对照组(n=84例),观察组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肢体肿胀程度,同时采用VAS评分法评价2组病人的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的肢体肿胀程度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病人的肢体肿胀程度及疼痛,对促进骨折的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顾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Barton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对于Bart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Barton骨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入选者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且均予以半年随访,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显示37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1.89%,总满意度为94.59%;且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丢失范围则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存在确切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对于Barton骨折的疗效确切,能促进腕关节活动度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山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道路交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常导致患者不完全或完全性瘫痪,也包括肌肉撕裂、 椎间盘周缘损伤等颈椎不稳定;还有的是产生身体慢性疼痛和劳动力丧失,给社会资源和家庭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临床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本文就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福杰;孙春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临床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及评估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68例2016年7月-2018年7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治疗.比较2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手术实施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患者骨关节活动分值、疼痛评分、独立生活能力;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实施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骨关节活动分值、疼痛评分、独立生活能力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骨关节活动分值、疼痛评分、独立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骨折内固定牢固安全,手术创伤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加速康复.

    作者:袁建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于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下肢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75例)和对照组(n=75例),观察组病人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对2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比2组病人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72/75),对照组满意度为89.33%(67/75),2组比较,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病人中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黎晓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下颌骨骨折病患4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术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41例病患中术后仅2例没有恢复咬合关系,其余39例术后咬合关系均达到正常状态.出院时所有病患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结论:在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患围术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和避免并发症情况发生.

    作者:刘姝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显微外科修复腕掌侧切割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腕掌侧切割伤神经,血管,肌腱的损伤患者采取显微外科修复体会.结果:41例(男性33例,女性8例.年龄18-65岁之间,平均41.5岁,正中神经损伤24例,尺神经损伤11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联合损伤8例,指浅屈肌断裂3条以上29例,合并指深屈肌腱完全断裂3条以上12例.)获得3-18个月的随访,手指活动优良率87.8%,感觉均恢复,其中1例鱼际肌萎缩,对掌功能受限.结论:术中彻底清创,损伤的肌腱,血管,神经除1例正中神经碾挫缺失5cm2期自体腓肠神经移植外,均1期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早期的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岳鹏;杨勇;刘亦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营养支持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所选80例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总结探讨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朱翠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射频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射频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所有患者采用射频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知识掌握度、射频治疗配合度;干预前后患者心理健康、情绪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生理、环境、心理、社会方面的舒适度.干预前后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知识掌握度、射频治疗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健康、情绪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环境、心理、社会方面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射频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护理中的作用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生理、环境、心理、社会舒适度,改善腰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乔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简称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抽样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PFNA治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降钙素、口服维生素D钙和钙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2组的腰椎和健侧髋关节的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和骨痂愈合时间.结果:在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折都愈合,对照组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腰椎和健侧髋关节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要依赖PFNA内固定术,还要结合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不能忽略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只有把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展开治疗,才能对骨痂愈合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有效的进行缩短,提高骨密度,从而促进骨小梁重建,有利于骨细胞的形成,从而减少老年人在患病时的痛苦,缩短了骨折愈合的时间,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与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3种手术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克氏针结合不锈钢丝、克氏针结合钢缆、单纯带线锚钉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分析.方法:自2012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髌骨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不锈钢丝内固定30例、克氏针钢缆内固定30例、带线锚钉内固定30例,术后对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0例骨折均获得有效随访,时间8个月-14个月,平均12.2个月.除1例再次手术以外,其余均1期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定:克氏针不锈钢丝组优良率80.0%.克氏针钢缆组优良率86.7%.锚钉组优良率96.7%.锚钉内固定组优良率高于克氏针不锈钢丝张力带组,P<0.05;与克氏针钢缆组相比,优良率无差异,P值>0.05.锚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张力带组及克氏针钢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生物力学固定牢靠,且无需2次手术,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朱卫;龚志强;徐晓峰;陈叶新;吴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胫骨骨折患者48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7月1日-2016年7月2日,将胫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4例患者实施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对照组24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将2组胫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胫骨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87.5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胫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12.45±2.01)天、术后出血量(105.28±10.15)ml、骨折愈合时间(2.15±0.45)个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胫骨骨折患者实施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景志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