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楠;刘洁
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了创伤性骨折患者28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对照组141例仅限于此,另外的试验组141例则在此基础上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舒适程度以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的中度不适率与重度不适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术后8周的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后12周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6±4天,愈合时间为14±4周;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1±6天,愈合时间为18±6周;经统计学分析,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积极开展疼痛控制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反应,并促进患者术后更快出院,骨折更快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周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围术期康复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40例.2组患者均采用PFNA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纳入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下地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配合采用PFNA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将康复护理纳入围术期护理干预当中,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李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3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7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按照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常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早期康复组则施行早期康复护理.评价:(1)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康复护理的满意率;(2)护理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3)膝关节康复效果.结果:(1)早期康复组患者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康复护理的满意率显著比常规康复组高,其中,常规康复组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0例、10例和7例,满意率为81.08%;早期康复组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3例、15例和0例,满意率为100.00%,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2组护理前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而早期康复组护理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比常规康复组好,P<0.05;(3)早期康复组膝关节康复效果显著比常规康复组高,P<0.05.其中,常规康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15例、14例、5例、3例,优良率为78.38%;早期康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26例、11例、1例、0例,优良率为97.37%,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和改善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严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实施康复疗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单行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变化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78.05%,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接受康复疗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有效促进症状改善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林蔚楠;刘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63例,其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患者为38例,采用普通钢板患者为25例,通过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了解锁定加压钢板对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其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良好,与普通钢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对于肱骨干骨折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法,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及功能恢复较好等优势.
作者:姜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根据置换术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1年随访检查患侧髋关节侧位片及双侧髋关节正位片,对照组髋臼完好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但髋臼磨损、增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2组生物假体松动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1年对照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髋臼生物假体前倾角、髋臼生物假体外展角的情况明显差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地减少髋臼磨损及增生的发生率,改善假体髋臼的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功能情况,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连俊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及成效.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8例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进行分组.46例病历号尾数为奇数的患者纳入研究组范畴,针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特点予以护理干预;42例尾数为偶数的患者纳入参照组,采取一般骨科护理干预手段.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50例患者给予急性期制动基础上口服舒筋活血片的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在急性期制动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理疗.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积分评定进行比较.结果:在30天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积分评定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许同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疼痛控制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4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痊愈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患者短,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都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缩短痊愈时间,提高质量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可以增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值得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实践和应用.
作者:谭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分析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骨折椎体位于T12~L4.手术方式为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者通过透视检查确定置钉部位,准确拧入后上下撬拔螺钉,再向前推压.测量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腰椎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椎管横截面积以及Cobbs角的大小,行X线和CT检查,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骨质的愈合情况.术后随访8~24个月,根据随访结果综合判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椎管的横截面积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患者的Cobbs角明显减小,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后,患者均1期愈合,无1并发症发生,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折断现象,患者均可下地行走,且较术前相比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术后脊柱矫正效果较佳,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毅贤;程德根;陈子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56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治疗,3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18例患者行次全切除术治疗,6例患者行全切除术治疗.通过Ikeuchi膝关节评分系统来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全部56例患者中,36例为优,15例为良,5例为可,临床优良率为91.1%(51/56),并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临床中采用关节镜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微创、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早发现、早诊治,尽量保留一定长度的稳定性理想的健康半月板组织则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胫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48例给予临床康复护理,对比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58%)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总愈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速度,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任媛媛;赵西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应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对照组3组,观察组A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B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对3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观察组A治疗有效率为97.5%,观察B的治疗有效率为95%,均明显比对照组的80%高,且观察组A与观察组B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5%,均明显比对照组的22.5%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相较于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较为确切,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较低,可行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薛红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40名,采取随机、平分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2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0%,对照组2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仅有4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状况较低,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患者15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病灶清除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同时经过2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后,所有患者愈合良好,并未出现1例复发的情况.结论: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方法治疗,应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与有效的负压效果,观察创面与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做好相应的护理服务,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0月~2015年12月间接治的6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78.13%,治疗后的AOFAS踝-后足评分为81.16±3.59分,Mcguire踝关节评分为86.04±5.27分,骨性愈合率为93.7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泽钦;洪友钦;陈振;高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急性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收治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CT、X线、MRI检查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应用镇痛药的几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在应用CT、X线以及MRI检查进行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刘海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深入探讨鼓励性功能性活动作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康复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先后的顺序并征得患儿家属的同意后,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儿仅行骨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鼓励性功能性活动,然后就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理,2组患儿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加入鼓励性功能性活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许华;李彦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在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3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髌骨关节炎患者10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常规组,每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的膝关节康复训练指导,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关节松动术和肌力训练辅助康复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常规组患者,2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0,P<0.05).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指标状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2组之间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t=14.95、26.46,P<0.05).结论:采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对髌骨关节炎术后的康复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舫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的老年患者80例.术前患者均进行CT检查,依据CT成像显示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伴外侧壁骨折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不伴外侧壁骨折40例,2组患者均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切口感染和螺钉松动以及骨折端移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完整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股骨转子间合并外侧壁骨折患者.
作者:黎文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