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
目的:比较分析高频超声与电生理对腕管综合征(CTS)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我院需要手术治疗的CTS患者40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疗效评价和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及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患者总优良率和电生理检查方法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切口长度为1.58±0.32cm,手术时间为9.66±1.62分,术后住院时间为2.11±1.11天,恢复工作时间为20.36±4.25天.超声检查显示患者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SA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查显示患者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DML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SCV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总优良率与电生理检查方法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生理可准确评价CTS患者正中神经功能状况,而高频超声检查可以显示患者CSA水平,二者相互补充,可对CTS患者术后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作者:卢苇;傅仲带;余征;张前茜;黄伟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屈曲畸形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屈曲畸形,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取膝关节镜下清理,治疗组采取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Muller稳定性、MMT、ARO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Muller稳定性、MMT、ARO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为23.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屈曲畸形采取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减少发生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7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实施循证护理,对比2组焦虑、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95.45%,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夏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86例Bennett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运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2组骨折复位效果及腕关节活动度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5.35%,与对照组的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腕关节活动度相近,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Bennett骨折方面,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相当的疗效,且闭合复位内固定易于操作,可减少创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纪树青;吕达;奚向宇;李长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中医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骨痂的光密度值、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骨痂光密度值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例数也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林朝迪;杨梓华;张景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早期康复介入对其关节活动度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78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对比干预前后2组下肢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下肢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研究组下肢功能评分87.56±7.05分、关节活动度107.40±11.3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4%,低于对照组3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应用早期康复介入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肢功能及关节活动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彬;钟庆华;覃登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行改良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与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关节面塌陷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当即塌陷高度与末次随访塌陷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观察组优良率为96%,对照组优良率为7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率的比较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通过改良后的塌陷关节面复位治疗相比关节镜内固定治疗,疗效肯定,但2种方法间治疗效果比较,改良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建议推广.
作者:高立;孙世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半环组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患儿在牵引下行闭合手法复位,4例手法复位失败采用小切口下复位,C臂机透视位置满意后克氏针经皮固定骨折端,然后安装半环式组合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远期疗效按Kolmert[1]等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达88%.结论:经皮穿针配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无需2次手术,远期疗效肯定等优点.
作者:李文强;高峰;张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胫骨骨髓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胫骨骨髓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护理干预模式可促进其康复,同时还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88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及支持恢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SCL-90得分、GQOLI-74得分、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术后当天2组患者的SCL-90、GQOLI-74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当天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SCL-90得分和GQOLI-74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出院前2组患者SCL-90、GQOLI-74、肺部感染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手术及疼痛带来的焦虑、减少肺部感染和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王国红;崔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创伤骨科中的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治疗的59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A组29例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B组30例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3.33%)与研究A组患者(96.55%)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B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并发症、假体松动或脱位等预后情况(0例、1例、0例)与研究A组患者(1例、0例、0例)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B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67%)与研究A组患者(96.55%)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的效果较好.
作者:洪忠;刘立林;叶桂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临床疗效观察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人,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骨折3期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折3期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手术后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患者信赖.
作者:张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讨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对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患者的修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4年收治的128例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手指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邻指皮瓣修复组(对照组)58例和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修复组(观察组)7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指修复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手指外形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手指终均修复成功,但观察组患者首次成活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4%;随访后,观察组患者手指ADL评分以及2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指外形恢复更好,对手指恢复的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对于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的修复效果良好,不仅外观恢复好,ADL评分和2pd也较高,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邱忠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外固定组50例和内固定组50例.内固定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外固定组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就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评分和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外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跟内固定组接近,P>0.05.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评分跟内固定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均有良好效果,无严重远期并发症,可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作者:黄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TLIF技术与P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2例,电脑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PLIF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TLIF技术手术治疗,比较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优势,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椎曲分值、百分评定值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同组相比均显著性改善,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改良TLIF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传统PLIF技术不仅在手术时间上、出血量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且在患者临床疗效方面也具有显著性提高.
作者:郑剑平;赖伟强;孙春汉;黄启治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评估,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提高老年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0例老年股骨骨折的病人,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50例老年股骨骨折病人,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艳丽;于丽敏;张光华;任广欣;丛广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疗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挑选46例,按入院编号平分2组:23例对照组实施DHS手术,23例研究组实施PFNA手术,统计2组患者的手术结果.结果:研究组疾病优良率为91.3%,对照组疾病优良率为65.2%,2组统计有区别,P<0.05;研究组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固定术式作用突出,可防止并发症,改善关节功能,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王洪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和成人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MPFL)损伤的 MRI 特点.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青少年和成人组各42例,分析并对比2组患者MPFL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损伤部位.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42例青少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患者的MPFL损伤发生率为97.62%(41/42),其中I°损伤、II°损伤、III°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67.5%、30%;42例成年患者的MPFL损伤发生率为95.24%(40/42),其中I°损伤、II°损伤、III°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5%、60 %、32.5%.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部位分布中,股骨侧、髌骨侧、韧带体部损伤及联合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7.5%、50%、12.5%、10%;成人MPFL损伤部位分布中,股骨侧、髌骨侧、韧带体部损伤及联合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5%、25%、10%、10%.结论:青少年和成人急性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发生率均较高,其中MPFL损伤分度以II°损伤常见,其次为III°损伤,I°损伤少见;青少年的MPFL损伤部位多见于髌骨侧,其次为股骨侧,而成人则多见于股骨侧,其次为髌骨侧.
作者:恩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靶向穿刺侧路镜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6月~2016年1月,采用经皮靶向穿刺腰椎侧路镜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结果:32例获得随访6~12个月.按照VAS疼痛评分法、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 评分标准行临床疗效评定.术前、术后、及术后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 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改良MacNab 评分优良率为90.6%.结论:在掌控好手术适应证下,精准的经皮靶向穿刺技术结合腰椎侧路镜治疗单节段HLDH疗效确切,减压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鲁尧;李勇;张劲新;林新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预防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7.3%)低于对照组(26.8%),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栗夏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