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实施Orem自理模式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探讨

侯翠翠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 orem自理模式, 护理知识知晓率,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实施Orem自理模式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rem自理模式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要点.方法:收集90例微创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治疗的效果上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实施微创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整体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填充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彻底清除病灶结合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植入,并视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皮瓣修复创面治疗,通过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0例切口Ⅰ期甲级愈合,5例切口处有渗液,经换药及应用重组人上皮生长因子后完全愈合,2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随访X光片见骨缺损处填充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逐渐吸收,新骨逐渐长入.所有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万古霉素结合硫酸钙粉固化后形成颗粒较坚固,能替代植骨,作为一种骨移植替代物,颗粒能够在骨骼修复过程中逐渐被吸收,并被新生骨组织取代.由于这些颗粒是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的,所以可用于被感染的部位,其具有填充和缓慢释放抗生素作用,且能够逐渐吸收,诱导骨长入,在解决骨缺损的同时,还可以维持局部抗生素浓度在较高水平,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肖辉;韩纲;贺占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在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法的不同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Harris评分更高,P<0.05;2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相差不大,P>0.05.结论: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在符合该术式适应证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该术式治疗.

    作者:罗文辉;王俊;洪钟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架固定术,观察组实施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内固定术,比较2组桡骨改善优良率,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比较2组腕关节功能,同时测量其桡骨远端长度维持程度,并观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观察组桡骨远端长度丧失0.92±0.58mm,低于对照组3.10±0.14mm,观察组Conney评分90.04±1.25分,高于对照组78.36±1.13分(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5.40%、8.1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内固定术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较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好,能明显维持桡骨长度,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剑锋;孙春汉;廖海雄;马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修复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差异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修复胸腰椎骨折的效果,选择一种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式.方法:将2011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术式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开放手术修复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组患者治疗后VAS、ODI评分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0.01),且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也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观察组围术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VA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2组术后Cobb's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显著术前(P<0.05),且2组术后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修复相比,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更为显著,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付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膝关节复杂骨折的多排螺旋CT及MRI诊断优势对比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及核磁共振(MRI)对膝关节复杂骨折诊断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8例膝关节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分别采用多排螺旋CT(CT组)和MRI检测(MRI组),每组各24例患者,分析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优势与不足之处.结果:本组检查结果发现关节内骨折18例,浮膝骨折3例,胫骨平台外侧骨折6例,胫骨平台内侧骨折5例,胫骨内外髁骨折分别为2例和7例,胫骨踝间嵴细微骨折3例,髌骨骨折4例;本组多排螺旋CT在关节内骨折,胫骨平台外侧骨折,股骨外髁骨折、股骨内髁骨折上出现诊断差异,而低场MRI仅在胫骨平台内侧骨折上出现1处差异,并在准确率上出现较大差异,MRI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对比多排螺旋CT与MRI2种检查方式发现,MRI 诊断膝关节复杂骨折准确率更高,辨明结构相对清晰,同时对合并症、陈旧性外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天赐;王继芳;徐学权;王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应用效果评估及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钢丝环扎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钢丝环扎联合张力带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5.0%,与对照组的45.0%、77.5%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HSS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钢丝环扎联合张力带对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尽快愈合.

    作者:白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患者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在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中医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骨痂的光密度值、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骨痂光密度值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例数也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林朝迪;杨梓华;张景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股骨颈骨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段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施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与常规组的70.0%相比较高,(P<0.05);(2)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5%,较常规组的72.5%较高,(P<0.05);(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7.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5.0%,(P<0.05).结论:股骨颈骨骨折患者舒适护理后,不仅可获取理想的疗效,而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月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评估,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提高老年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0例老年股骨骨折的病人,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50例老年股骨骨折病人,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艳丽;于丽敏;张光华;任广欣;丛广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外伤性胫骨骨髓炎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胫骨骨髓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胫骨骨髓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护理干预模式可促进其康复,同时还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探讨手术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6~15个月,平均10.5±2.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或感染病例.60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2例末次随访时抽屉试验为弱阳性,但患者自述无不稳定表现,其余58例均未发生膝关节不稳定情况.治疗后的Lvsholm评分80.5±6.9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5.2±2.9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手术治疗是青少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龚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膝髋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膝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在置换人工关节后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tis thrombosis,简称DVT)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5月共计465名(男95名,女370名)进行过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研究其在手术之后2~7天的下肢深静脉的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根据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非DVT组和DVT组.非DVT组为男性患者为70人,女性为248人,DVT组为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为122人.2组的平均年龄为66.98岁和65.91岁,以这2组为基础进行分析其患者中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心血管疾病史,体重指数,恶性肿瘤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潜在风险等关联性.结果:在膝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中,BMI≥24.9kg/m2(OR=1.698;94%CI=1.150~2.700;p=0.015)以及心血管疾病史(OR=3.397;94% CI=1.119~10.126;p=0.029)会对关节置换手术后DVT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其风险.结论: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以及高BMI的患者是膝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高发病率的潜在危险因素[1].

    作者:刘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7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行膝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完全负重及住院时间、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具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吴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77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有38例患者,研究组有3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与对照组患者(68.42%)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9.74%)与对照组患者(76.32%)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Pilon骨折患者实施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娄本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四肢骨折病人在运用微创接骨板技术进行诊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四肢骨折病人76例,按照1:1的比例将7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微创组病人38例为一组,参考组病人38例为一组.微创组38例病人运用微创接骨板技术进行诊治,而参考组38例病人则运用传统常规内固定术进行诊治,统计分析2组病人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临床诊治效果,之后将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在2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微创组38例病人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平均时间分别为62.82±2.8分钟、62.68±6.3ml、9.93±4.1天,参考组38例病人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平均时间分别为93.54±3.68分钟、209.87±5.9ml、15.86±4.4天.在临床诊治效果对比方面,微创组38例病人中,30例病人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6例病人的骨折部位明显愈合,2例病人的骨折部位愈合缓慢,1例病人的骨折部位并未愈合,整体临床诊治有效率为92.31%;参考组38例病人中,18例病人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9例病人的骨折部位明显愈合,7例病人的骨折部位愈合缓慢,4例病人的骨折部位并未愈合,整体临床诊治有效率为71.05%.2组病人进行手术的相关数据以及临床诊治效果在进行组间对比时,2组数据的差异性显著(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传统常规内固定术而言,运用微创接骨板技术对四肢骨折病人诊治,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更短,并且病人进行手术后的诊治效果更佳.由此可知,微创接骨板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李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AO微型钢板在复杂手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AO微型钢板在复杂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29例复杂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AO微型钢板进行治疗.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所在医院29例复杂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内固定处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26±0.47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52±0.61周,2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62.07%,2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AO微型钢板治疗手部复杂手术,不仅内固定牢固,同时能够尽量缩短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袁琛鸥;王永富;卢顺平;吴卫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4月77例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将循证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分别应用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2组干预后3个月康复锻炼遵从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康复锻炼遵从性为89.74%(35/39),对照组康复锻炼遵从性为68.42%(26/38),观察组康复锻炼遵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情绪、精力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高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对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患者的修复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对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患者的修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4年收治的128例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手指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邻指皮瓣修复组(对照组)58例和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修复组(观察组)7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指修复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手指外形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手指终均修复成功,但观察组患者首次成活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4%;随访后,观察组患者手指ADL评分以及2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指外形恢复更好,对手指恢复的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对于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的修复效果良好,不仅外观恢复好,ADL评分和2pd也较高,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邱忠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