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华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扩张通道微创单节段复位内固定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选择我院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对观察组患者经扩张通道微创单节段复位内固定术式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比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手术前后2组的压缩率以及Cobb角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后1次进行随访时发现,观察组的压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躯体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为250.4±41.0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5±32.8ml,观察组手术全程所需时间为90.2±35.4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5±22.6分钟(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预后效果为优者占70.00%,优良率达到9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以及78.00%(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扩张通道微创单节段复位内固定术式治疗能够对患者的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度进行有效修复,但是对于手术之后矫正度的丢失性明显更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孙秀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30位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0位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将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输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长、骨骼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86.66%(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长、骨骼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选择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患者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冰;樊培新;高彦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体位拉伸在治疗骨盆旋移综合征过程中的重要性及有效率.方法: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结合体位拉伸组)和对照组(使用热疗及电疗理疗法).收集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临床评定数据,作对比分析,总结其治疗有效率.结果:2组骨盆旋移综合征患者经热疗及电疗治疗和使用热疗、电疗及体位拉伸法治疗效果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骨盆旋移是脊柱力学失衡引起的临床病症,而恰恰体位拉伸是调整骨盆力学改变的重要方法,所以应用体位拉伸在治疗骨盆旋移综合征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肱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肱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满意度、肩关节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满意度评分较高,疼痛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利于患者恢复肩关节功能,降低复发率,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潘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下端骨折患者69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用于对照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用于观察组的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9.24±3.5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89.35±16.52ml、骨折愈合周期为15.31±2.04周,对照组3项指标分别为71.65±8.54分钟、224.51±23.14ml和11.36±1.39周,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3.5%和94.3%,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和2.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相比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邵峰;郭璐璐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前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对照组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0%,明显高于观察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对接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前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者则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术后康复护理要点.结果: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B组1例术后出现压疮,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并发症的5例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操作后,均治愈出院.此外,经随访,A、B2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93.0%与95.3%.结论: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以手术特点为依据,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充分促进手术成功率及预后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药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及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120例神经根及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通过中药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及颈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名峰;董俊球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施以传统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运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和下地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0%,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下地时间比之于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创伤患者运用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关节骨功能,手术的治愈率高,手术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术后的粘连情况不严重,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采用VSD术,而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创面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住院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3%、81.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创面治疗费用、创面愈合天数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SD术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显著,其临床有效率高,费用少、愈合快,住院短,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白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82例,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本组患者进行平均划分,每组比例各41例.予以基础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后比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骨折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同对照组比对明显较高,各项功能恢复指标同对照组比对后也明显较优,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比例有所下降,2组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应用康复训练护理,效果理想,功能指标恢复较快,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罗微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措施对单侧截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单侧截肢患者3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间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率和护理舒适度.结果:2组患者间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率和护理舒适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痂出现所用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所用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要短,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单侧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晓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后踝骨骨折行微创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后踝骨骨折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外踝切口固定治疗,另一组治疗方式为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观察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的优良情况、骨折愈合、完全负重情况的时间进行对比,并观察分析2组后踝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7.52±1.64天、患者完全负重的时间为10.12±1.06天,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0.05;经过治疗发现,对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概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P值<0.05.结论:后踝骨骨折应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为可观,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孙雨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手术中应用EC耳脑胶联合颅骨锁行1期碎裂颅骨成型整复固定方法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硬膜外血肿手术中应用EC耳脑胶联合颅骨锁行1期碎裂颅骨成型整复固定术的病例资料.结果:随访半年,30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头皮下积液、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复查颅脑CT+三维重建均显示骨瓣固定良好,无塌陷变形等情况,达到了正常颅骨的生理弧度.结论:EC耳脑胶联合颅骨锁在成型整复固定碎裂颅骨手术中具有良好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同时避免再次行颅骨修补术,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节约医疗费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曾振坤;伍海青;吴伟源;黄威;李景东;吴胜青;邱伟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对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97例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一组采取开放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一组采取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将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以及不同阶段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氏角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除手术用时外,剩余指标均是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在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氏角方面,术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3个月)观察组的后凸Cobb氏角更佳(p<0.05),椎体前缘高度在术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采取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方案可行性较高.
作者:谢为民;李文贵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文关怀在骨外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骨外科门诊中收治的患者1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再加入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相关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外科门诊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关艳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以及各项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角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可靠,值得应用.
作者:刘迎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根因分析法在骨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300例,均采用根因分析法,对比实施根因分析法前后的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实施根因分析法后,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33%,相比实施前数据(4.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跌倒坠床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方案,有利于将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进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荣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关节镜治疗糖尿病患者膝关节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关节肿痛例数、平均住院时间,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关节肿痛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为94.0%,对照组为68.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升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5±4.1分,对照组患者为77.3±7.6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74.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关节镜治疗糖尿病患者膝关节损伤中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同时还能缓解患者关节肿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刘晗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脊椎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采取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差8例,良好4例,优秀37例,优良率为83.67%;观察组麻醉效果差2例,良好5例,优秀42例,优良率为95.92%;经x2检验,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咪达唑仑麻醉相比,在脊椎骨折手术中采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彦文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