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瘤段扩大切除对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的疗效及QOL评分的影响

史宇霞;魏淑青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瘤段扩大切除, 股骨近端骨肿瘤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瘤段扩大切除对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的疗效及QOL评分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共有64例病患被诊断患有股骨近端骨肿瘤.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瘤段扩大切除术;对照组给予瘤体壁灭活、病灶刮除及骨植入联合内固定,对比2组术后疗效、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等.结果: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优良率87.50%(28/32),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20/32);治疗后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QOL良好占37.50%(12/32),显著高于对照组15.63%(5/32),观察组极差占比3.13%(1/32),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瘤段扩大切除术对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接收的90例患复杂性的阑尾炎小儿资料,随机分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开腹式阑尾切除手术(OA)治疗,而观察组行经脐单孔式腹腔镜的手术(UOTLA)治疗,探究2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术后的排气时间对照组是27.46±4.41小时,观察组是15.21±3.11小时,观察组排气时间更早(P<0.01);WBC(白细胞计数)观察组术后3天是(4.52±2.24)×109/L,对照组是(8.97±4.38)×109/L,观察组比对照组WBC低(P<0.01);并发症率之比,观察组是11.11%(5/45),对照组是40.00%(18/45),观察组并发症率较低(P<0.01).结论:经脐单孔型腹腔镜对复杂性小儿阑尾炎实施治疗,效果佳.

    作者:郭健童;梁健升;吕少霞;欧国昌;吴志强;杨庆堂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全髋、半髋2种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人中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的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的置换术,观察组则采用全髋关节的置换术,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1%,2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高,2组差异不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低,2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欧锐金;黄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探究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84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2组,分别为克氏针手术组42例、空心螺钉手术组42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无手术治疗禁忌,签署同意书,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克氏针手术组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克氏针固定治疗,空心螺钉手术组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Lisfranc关节损伤恢复优良率;Lisfranc关节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住院平均天数;干预前后患者足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内固定松动等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空心螺钉手术组Lisfranc关节损伤恢复优良率高于克氏针手术组,P<0.05.其中,克氏针手术组优有20例,良有13例,可有5例,差有4例,Lisfranc关节损伤恢复优良率为78.57%;空心螺钉手术组优有27例,良有13例,可有2例,差有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恢复优良率为95.23%.空心螺钉手术组Lisfranc关节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住院平均天数83.25±10.02天、9.65±1.61天,短于克氏针手术组117.13±15.05天、15.13±2.57天,P<0.05.干预前2组足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相近,其中,克氏针手术组足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41.61±4.45分、6.02±0.66分、61.35±4.22分,空心螺钉手术组足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41.29±4.74分、6.73±0.65分、61.49±4.21分,经比较,P>0.05;干预后空心螺钉手术组足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克氏针手术组,其中,克氏针手术组足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82.57±4.59分、3.25±0.61分、81.11±5.34分,空心螺钉手术组足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93.36±4.71分、1.14±0.62分、92.51±3.59分,经比较,P<0.05.空心螺钉手术组内固定松动等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克氏针手术组,P<0.05.其中,克氏针手术组有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有4例患者出现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肿胀,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3.81%;空心螺钉手术组有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肿胀,并发症发生率7.14%.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确切,优于克氏针固定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足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Lisfranc关节损伤的理想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寇荣善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1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霍明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探讨可吸收螺钉对于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可吸收螺钉对于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对于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建儒;云玉芬;石俊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64排螺旋CT和普通X线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价值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和普通X线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2例,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MSCT组和X线组,每组分别26例.MSCT组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的进行检查,X线组使用X线进行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MSCT组患者的骨折检出率为100%,X线组为76.92%,2组患者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检出率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葛一帆;曹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克氏针张力带与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实施记忆合金髌骨爪方案、克氏针张力带方案的效果.方法:研究以2012年3月~2016年3月间进入我院骨科的髌骨骨折患者为主要对象,并且从中抽选出4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内16例实施克氏针张力带方案,而观察组内24例则实施记忆合金髌骨爪方案,予以随访12个月,并对2组疗效、手术时间、并发症状况以及住院时间等统计,再于2组之间比较.结果:对照组16例优良率62.50%(10/16),观察组24例为91.67%(22/24),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74.00±18.29分钟,观察组51.22±12.00分钟,P<0.05;对照组5例(31.25%)出现并发症,而观察组有1例(4.17%),P<0.05.结论:当髌骨骨折患者接受治疗时,实施记忆合金髌骨爪方案效果突出,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长,控制并发症,而且还能提升其膝关节组织功能的恢复效果,并且有效提升其疗效,可推广.

    作者:费兵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用于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断指患者中选出6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镇痛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法,对比2组患者再植指血流动力学指标、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的再植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高,且阻力指数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更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镇痛中采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确切,减轻患者再植指的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有助于促进患者再植指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利于提高断指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泽粤;梁明坤;陈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烫熨结合肩手操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偏瘫后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肩关节运动障碍的重要原因. 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不仅在静止时,而且在被动活动时也存在疼痛,并影响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从而影响了脑卒中的预后. 脑卒中后偏瘫侧肩痛多见于卒中后1~3个月[1] ,发生率为16%~84%[2].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如Brunnstorm 方法、Bobath方法、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3]. 本研究通过烫熨与肩手操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并与单纯烫熨组及单纯肩手操组进行对照观察,結果表明前者疗效更优. 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云;黄春水;倪欢欢;杨颖;来雁;季力;励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ADL评分与Feg-Mevyer对比无差异,治疗8周后,观察组ADL与Feg-Mev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围手术期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70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比例各35例.予以基础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同对照组比对明显较低,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对明显较短,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观察组相对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使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得以降低,术后生存质量可以明显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佩莲;冯彩玲;李素贻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法将其分为A组(空心螺钉,27例),B组(克氏针张力带,17例),C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22例)及D组(带线锚钉,20例).比较4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和少于其他3组(P<0.05).术后第6个月比较4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结果显示A组优良率高,其次为C组和D组,B组低(P<0.05).结论:空心螺钉、克氏针张力带、锁定钢板及带线锚钉4种内固定物均可用于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其中空心螺钉和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邱柱雄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都利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2组比较有实际意义.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有非常好的效果,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秀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术后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接骨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接骨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以往就诊的8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状态、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全数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27.45±20.83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265.91±105.47ml,安置7孔接骨板者35.37%,9孔者43.90%,13孔者20.73%;膝关节屈曲病人优良率占91.46%;其中有15例加以外固定,经回访观察愈合延迟2例,内固定无效3例;而病人治疗中并发症总产生率占13.41%.结论: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股骨远端骨折病人其治疗效果较佳,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良好,临床具有运用价值.

    作者:王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目的:分析并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48例患者,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后,为患者配合相关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获得康复,3周之内均康复出院,没有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发生,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41±2.4分,对照组为82.6±4.1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为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手术以后为患者采用术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指导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患者出现相关的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马静;于静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病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和患者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6.7%和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和80.0%,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着显著提高,其可以有效提高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下肢静脉溃疡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成叶;黄秀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评估分析其对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相关科室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24例作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2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评估个体化营养干预对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患者进行干预后2周蛋白质水平较第1天均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ALB及Hb提高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2周的K、Na、Cl和P水平升高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肺部感染和压疮发生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盆骨折的患者,建议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加快切口愈合速度.

    作者:刘晓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优于解剖钢板,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玉科;马雪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银离子敷料在慢性伤口疗效及炎性因子变化的观察

    目的:分析银离子敷料在慢性伤口疗效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于观察组患者,使用38~40℃的乳酸钠格林氏液清创,后使用银离子敷料联合藻酸钙渗液吸收贴覆盖在伤口位置.结果:观察组病患共计100例,其中治愈者63例,好转者25例,无效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治疗前,观察组病患细菌高培养例数为88例,治疗后,细菌高培养阳性结果者共计4例.观察组治疗前后的TNF-α,IL-10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IL-6和IL-12的治疗前后值无显著差异(P>0.05).证实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血清水平更为接近正常值.结论:银离子敷料能够利用局部抗菌,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的方式,促进慢性伤口愈合,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值得进一步在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冯丽影;叶雪梅;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