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和普通X线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2例,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MSCT组和X线组,每组分别26例.MSCT组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的进行检查,X线组使用X线进行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MSCT组患者的骨折检出率为100%,X线组为76.92%,2组患者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检出率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葛一帆;曹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瘤段扩大切除对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的疗效及QOL评分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共有64例病患被诊断患有股骨近端骨肿瘤.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瘤段扩大切除术;对照组给予瘤体壁灭活、病灶刮除及骨植入联合内固定,对比2组术后疗效、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等.结果: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优良率87.50%(28/32),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20/32);治疗后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QOL良好占37.50%(12/32),显著高于对照组15.63%(5/32),观察组极差占比3.13%(1/32),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瘤段扩大切除术对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宇霞;魏淑青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可吸收螺钉对于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对于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建儒;云玉芬;石俊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肌肉骨骼超声(MSUS)对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高回声点、痛风石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乐山市人民医院GA患者5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其他关节炎患者52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MSUS检查,分析对比2组高回声点、痛风石情况.结果:观察组受累关节73个,对照组受累关节75个;观察组韧带内高回声点发生率、痛风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腔内高回声点发生率10.96%(8/73),高于对照组1.33%(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韧带内高回声点敏感性8.22%,特异性100%,关节腔内高回声点敏感性10.96%,特异性98.63%,痛风石敏感性9.59%,特异性100.00%.结论:对GA患者行MSUS检查可提高诊断高回声点、痛风石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丁斌;李利琼;许朕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48例患者,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后,为患者配合相关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获得康复,3周之内均康复出院,没有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发生,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41±2.4分,对照组为82.6±4.1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为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手术以后为患者采用术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指导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患者出现相关的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马静;于静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接收的90例患复杂性的阑尾炎小儿资料,随机分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开腹式阑尾切除手术(OA)治疗,而观察组行经脐单孔式腹腔镜的手术(UOTLA)治疗,探究2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术后的排气时间对照组是27.46±4.41小时,观察组是15.21±3.11小时,观察组排气时间更早(P<0.01);WBC(白细胞计数)观察组术后3天是(4.52±2.24)×109/L,对照组是(8.97±4.38)×109/L,观察组比对照组WBC低(P<0.01);并发症率之比,观察组是11.11%(5/45),对照组是40.00%(18/45),观察组并发症率较低(P<0.01).结论:经脐单孔型腹腔镜对复杂性小儿阑尾炎实施治疗,效果佳.
作者:郭健童;梁健升;吕少霞;欧国昌;吴志强;杨庆堂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三维重建在复杂性颅底骨折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20例复杂性颅底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选择64排螺旋CT进行薄层容积扫描,并对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根据三维立体图像来指导外科治疗.结果:患者颅底三维重建CT图像能够直观的显示患者颅底骨折的情况,并且在三维重建图像中能够直观显示出骨折片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和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手术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风险的预防,也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结论:颅底CT三维重建对于复杂性颅底骨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高玉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围术期体温护理在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3例.2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体温护理.比较2组围术期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后APTT、TT、PT、FIB指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体温护理可有效调节老年骨折手术机体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松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患者25例进行研究,其入院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给予患者锁骨钩钢板治疗,对其平均愈合时间、固定失败概率、术后3、6、12个月的肩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进行研究.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其平均愈合时间为10.29±0.42周,未有患者出现固定失败的情况,其临床总好转概率为96.00%,手术耗时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4.72±3.71分钟与69.93±4.75ml;患者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的肩关节评分均明显较术后3个月高,且术后12个月肩关节评分亦高于术后6个月,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固定效果可靠,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徐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本文就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94例创伤骨科患者,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观察组患者施以外固定架治疗,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将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围术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对照组均更快更短,经统计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斌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银离子敷料在慢性伤口疗效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于观察组患者,使用38~40℃的乳酸钠格林氏液清创,后使用银离子敷料联合藻酸钙渗液吸收贴覆盖在伤口位置.结果:观察组病患共计100例,其中治愈者63例,好转者25例,无效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治疗前,观察组病患细菌高培养例数为88例,治疗后,细菌高培养阳性结果者共计4例.观察组治疗前后的TNF-α,IL-10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IL-6和IL-12的治疗前后值无显著差异(P>0.05).证实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血清水平更为接近正常值.结论:银离子敷料能够利用局部抗菌,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的方式,促进慢性伤口愈合,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值得进一步在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冯丽影;叶雪梅;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实施记忆合金髌骨爪方案、克氏针张力带方案的效果.方法:研究以2012年3月~2016年3月间进入我院骨科的髌骨骨折患者为主要对象,并且从中抽选出4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内16例实施克氏针张力带方案,而观察组内24例则实施记忆合金髌骨爪方案,予以随访12个月,并对2组疗效、手术时间、并发症状况以及住院时间等统计,再于2组之间比较.结果:对照组16例优良率62.50%(10/16),观察组24例为91.67%(22/24),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74.00±18.29分钟,观察组51.22±12.00分钟,P<0.05;对照组5例(31.25%)出现并发症,而观察组有1例(4.17%),P<0.05.结论:当髌骨骨折患者接受治疗时,实施记忆合金髌骨爪方案效果突出,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长,控制并发症,而且还能提升其膝关节组织功能的恢复效果,并且有效提升其疗效,可推广.
作者:费兵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老年患者骨折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7例合并冠心病的骨折老年患者,临床分组以随机排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观察2组,其中对照组48例(使用氯吡格雷)、观察组49例(用药低分子肝素).比较应用药物前后患者血凝指标变化情况,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组PT、APPT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1%,相比于对照组16.7%,观察组出血风险小,P<0.05.结论:临床对合并冠心病的骨折老年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起到抗凝作用,且患者术后不良出血事件少.
作者:李倩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评估分析其对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相关科室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24例作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2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评估个体化营养干预对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患者进行干预后2周蛋白质水平较第1天均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ALB及Hb提高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2周的K、Na、Cl和P水平升高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肺部感染和压疮发生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盆骨折的患者,建议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加快切口愈合速度.
作者:刘晓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接骨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以往就诊的8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状态、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全数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27.45±20.83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265.91±105.47ml,安置7孔接骨板者35.37%,9孔者43.90%,13孔者20.73%;膝关节屈曲病人优良率占91.46%;其中有15例加以外固定,经回访观察愈合延迟2例,内固定无效3例;而病人治疗中并发症总产生率占13.41%.结论: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股骨远端骨折病人其治疗效果较佳,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良好,临床具有运用价值.
作者:王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选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占40例.对照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下地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23±1.61天,平均下地时间为3.94±0.46周,相较于对照组14.84±2.13天、7.26±1.34周,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64±0.54分、ADL评分为86.54±6.7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姜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下利用髌骨环治疗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方式,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观察组采用关节镜的方式,利用髌骨环固定.对患者术后1年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计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观察组有效率为9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髌骨环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观察组没有发现明显的并发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骨环的治疗效果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董庆民;王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以及微创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3月14日~2016年1月23日我院7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均、完全随机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改良双钢板法固定,予以观察组微创内固定系统.观察2组手术情况、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72.75±4.81分钟、愈合时间10.98±0.71个月、失血量191.25±3.78ml,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值<0.05;两者住院时间对比性不强,P值>0.05;2组在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临床效果方面数据对比价值不大,P值>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微创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预后佳等优势,利于功能改善,与改良双钢板固定相比,但临床效果均较高,安全性较佳,但微创内固定系统愈合及操作时间更短,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术式.
作者:茹云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都利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2组比较有实际意义.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有非常好的效果,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秀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1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霍明哲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