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泓冰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丁咯地尔+丹参注射液+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82%,明显高于对照组88.2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郑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收治的48例高龄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并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间采取一般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式护理,患者护理期结束后根据身体指标变化将2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患者术后各指标得知,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以及肺部感染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高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间护理干预程度,能直接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帮助患者快速回归日常生活。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王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护理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工作中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结果:39例痊愈,5例好转,1例死亡,好转率为97.78%。结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患者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叶佩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2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及影像学测量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手术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值以及术后伤椎高度等影像学测量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使用雷贝拉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每组100例。采用x2检验对3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0%,奥美拉唑组为72.00%,雷贝拉唑组为71.00%。联合治疗组与奥美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高疗效、高安全性等特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魏伦收;索智敏;王雪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的6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艳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PCI手术患者3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4例和观察组1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评估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01±0.78分、3.98±0.97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13±0.34分、3.12±0.5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12±0.57分、4.02±0.58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02±0.17分、3.01±0.1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CI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轶卿;高珊珊;顾爱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预防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296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7例和观察组1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泌尿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体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出血程度、术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重度出血0例,中度出血5例(3.36%),轻度出血144例(96.64%);对照组患者重度出血7例(4.76%),中度出血9例(6.12%),轻度出血131例(89.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出血量为191.13±19.31ml,对照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出血量为313.46±21.44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实施体位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出血程度,减少患者的术后24小时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初淑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本文为中药结核丸联合异烟肼( H)利福平( R)吡嗪酰胺( Z)乙胺丁醇( E)应用,为抗结核治疗的合理联合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为例,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结核丸联合2HRZE/4HR,对照组只用2HRZE/4HR系统治疗6个月,观察病人病灶吸收情况以及空洞缩小情况。结果:用2HRZE/4HR方案加结核丸治疗肺结核病人,全程系统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病灶吸收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洞缩小率亦有明显差异。结论:以西药为主,加以中医药辩证论治,辅助治疗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作者:梁鹏;陈玉玲;刘茵;姜爱波;刘蓓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盆自主神经保护手术治疗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取研究对象78例,均在TME、PANP指导原则下行根治手术治疗,其中盆自主神经保护手术注意要点包括术中游离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时尽量采用超声刀;在距离根部1 cm处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注意保护腹主动脉神经丛及上腹下神经丛纤维;将直肠游离至左右髂总动脉前方时,注意保护腹下神经干的左右2支;于Denovilliers筋膜前游离直肠前壁时避免损伤位于Denovilliers筋膜侧前方的盆神经丛发出的直肠外分支等;观察手术情况、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43.8±30.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37.5±26.0ml;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9%,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2%。结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盆自主神经保护手术治疗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佳,可进一步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汤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方法下儿科疾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方法:我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分段护理方法安排,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与2013年5月~2014年5月2个阶段的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解决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在护理的第1阶段中共出现了90例护理风险事件,其中60例由于医护工作人员疏忽造成,占总风险的66.6%;20例由于医护人员擅自离岗造成,占总护理风险的22.2%;其他10例。第2阶段中仅出现了30例护理风险事件。2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因为年纪普遍较小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护理,所以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保证自身护理的责任,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至低。儿科护理风险的出现不仅威胁到儿童的安全,更使医患关系变得紧张,也为后续护理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曲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病情康复的影响,寻求更加合理的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之间收治的1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实施系统的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晨僵时间、日常的活动能力以及关节活动疼痛等都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代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若配以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术为主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术对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4月符合诊断标准的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利用常规治疗药物+蜡疗+肩胛松动术+主动运动;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药物+蜡疗+主动运动。治疗1~2个疗程,通过肩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效果评定,观察肩胛松动术在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结果:干预组显效2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4.7%,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患者的肩功能障碍采用常规的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如合并利用肩胛为主的肩关节松动术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莉;赵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糖尿病的5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皮肤健康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31%,高于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6.7%,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6, 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61.5%,低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0,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皮肤损伤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的护理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采取心理干预对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的出血量、产褥期的感染率及分娩后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缩短产程和改善初产妇分娩的结局,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较积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熊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9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感染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能否减少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方法:将61例需吸氧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记录2组早产低体重儿平均吸氧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吸氧时间观察组为7.2±1.3天,对照组为8.1±1.6天,观察组平均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吸氧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能改善呼吸道症状,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内细胞发育,促进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泌,促进肺发育成熟,缩短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广大医院中推广此种治疗方法。
作者:蔡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周病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系统性治疗措施,观察组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加以牙周病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指数(SBI)、临床附着丧失(CAL)、探针深度(PD)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I、PD指数均显著性下降(P<0.05),CAL无显著性变化(P>0.05);对照组SBI、CAL、PD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方面,2组患者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病治疗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2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比2组患者麻醉方式的安全性。结果:经过对手术过程中各种麻醉数据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所用时间要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式安全性高,优于全身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宝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