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甲状腺的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相泓冰

关键词:胎儿, 甲状腺,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用超声检查并测量胎儿甲状腺的左右径及前后径,分析甲状腺的发育规律。方法:选择我院超声科接受胎儿产前检查的孕妇228例,将胎儿按照胎龄分为7组,对胎儿甲状腺进行观察,并测量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计算平均值,分析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测量,23~24周胎龄共32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48±0.06cm,前后径0.36±0.05cm,25~26周胎龄共31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52±0.06cm,前后径0.40±0.03cm,27~28周胎龄共34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60±0.03cm,前后径0.45±0.06cm,29~30周胎龄共33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69±0.02cm,前后径0.51±0.07cm,31~32周胎龄共35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76±0.07cm,前后径0.56±0.05cm,33~34周胎龄共32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84±0.05cm,前后径0.59±0.06cm,35~36周胎龄共31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95±0.05cm,前后径0.64±0.05cm,由以上结果可知,胎儿甲状腺的左右径及前后径测量值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用超声观察甲状腺,测量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简单可行,能够为甲状腺肿大胎儿的检出提供诊断依据。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院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发病频率及再入院时间的影响

    目的:分析院外强化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期收治已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均分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取院外强化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将2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度作对比,同时比较2组患者出院1年后再入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以及并发症等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出院后1年内回访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普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静息状态下心衰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或心悸发作次数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少,且再入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t值为2.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发病频率,延缓再入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矫晓伟;王静;宋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国产左旋氨氯地平与进口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高血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2组。5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试验组)5mg/d,50例服用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5mg/天,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行血压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生化检验、血常规、心电图。结果:左旋氨氯地平片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96%,经统计学分析,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服药后4周的24小时、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服药4周后相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重大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浅析

    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对比2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2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比2组患者麻醉方式的安全性。结果:经过对手术过程中各种麻醉数据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所用时间要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式安全性高,优于全身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宝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78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非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2组相关数据显示,实验组的2小时PG,FPG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会加重疾病,提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李景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Pilon骨折

    目的:总结应用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2年1月采用胫骨远端微创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关节面,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恢复关节面平整及骨折的对位对线,经皮插入锁定加压钢板( locked com-pression plate LCP )治疗56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3例,Ⅱ型20例,Ⅲ型33例;闭合性骨折40例,开放性骨折16例;骨折按AO分型43-B2型13例,43-B3型15例,43-C2型19例,43-C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小时~14天,平均7.8天。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见关节面及干骺端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2例延迟愈合,2例皮肤软组织坏死,经对症处理愈合良好。经12~30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56例患者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42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1%。无骨折不愈合,无内固定物脱出、断裂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精准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平整,患者损伤小,可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郭瑞峰;刘培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80例在我院就诊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睡眠情况、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VAS评分及睡眠时间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还可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关系,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雪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症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重症胸腺瘤患者,其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44例重症胸腺瘤患者,其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2组重症胸腺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加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144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院的血糖正常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脑出血量,血脂,尿素氮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出血量≤20ml、脑出血量>20ml且≤30ml、脑出血量>30ml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的患者相比较正常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出血量多,神经损伤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且预后效果较差。

    作者:贾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胆总管结石是指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是由于胆囊结石经胆囊管下降形成的,就其来源和性质来说,常分为2类。即: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很凶险的病理损害,是胆囊结石病的较严重的并发症。⑵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它原发于胆总管,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石症而并发的胰腺炎,在我国占到了胰腺炎发病率的30%。胆源性胰腺炎主要的症状(约95%的患者)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作者:张修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参粉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减轻症状,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观察人参粉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原有疾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医按心悸辨证分型治疗的汤药,并适当配合人参粉每次2g,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第1周加用胺碘酮0.2g 每天3次口服,第2周胺碘酮减量至0.2g/次每天2次口服,第3周减为维持量0.2g每天1次口服。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包括治疗前后病人的自觉症状、中医症候、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所显示的心率、早搏、ST-T等改变,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治疗组自觉症状及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ST-T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粉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疗效肯定、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价值评述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消化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42例,进行分类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中埃索美拉唑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大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录的80例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孕妇,根据其临床手术是否进行围手术期麻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均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方法实施全身麻醉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对照组孕妇则在未进行麻醉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对比2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孕妇中,术中无1例患者出现疼痛情况,平均手术时间约为3.32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约为18.4mL,其中仅有5例孕妇出现呕吐、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对照组40例孕妇中,有6例孕妇于术中出现一般疼痛,其余34例孕妇均出现剧烈疼痛,平均手术时间约为8.47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约为19.1mL,其中有11例孕妇出现临床手术不良反应(P<0.05)。即观察组孕妇的临床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孕妇的临床手术效果。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中,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兰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活动指导、体位指导等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结果:对比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牛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根据28例患者不同分型给予加味酸枣仁汤日2次口服,耳穴压豆每天1次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2.8%。结论:应用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兆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探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3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手术后的6小时、24小时的疼痛分级高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综合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海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循环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75.6%,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x2=7.361)。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作者:霍从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2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方法,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廖清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情况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采取心理干预对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的出血量、产褥期的感染率及分娩后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缩短产程和改善初产妇分娩的结局,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较积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熊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临床康复干预后,对通过体位、推拿按摩、针灸、饮食、心理及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8例患者经康复保守治疗后疗效显著,患者对治疗效果为非常满意的占45例,对治疗效果基本满意的占11例,不满意为2例,其总有效率占96.7%。结论: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其具有疗效快、风险低、痛苦小、经济实用的特点,极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翠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