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辅助检测中的临床观察

高树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肺癌, 检测, 临床治疗,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辅助检测中的临床展开观察,为今后的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前来我院进行肺癌检查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情况,对所有参与此次实验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包含研究患者90例.2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行常规检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测基础上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性检测,通过检测后所得的指标情况对比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并由检测结果进行不同检测方法所得效果的对比判定.结果:经过临床检测,并截取相关临床检测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更加精确,并且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利于后期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并成功降低患者后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从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NSE检测结果为17.4±13.2,对照组为9.2±8.7;观察组CEA检测结果为8.6±5.7,对照组为3.3±2.0.从2组数据的对比结果上来看,观察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检验分析,P<0.05.结论:近年癌症的发生率一直呈现居高不下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而肺癌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肺癌患者的检测工作中,可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辅助性的检测,不仅可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同时为医生的治疗与诊断提供更多参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损伤的MRI表现与Frankel分级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判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急性期脊髓损伤及29例慢性期脊髓损伤的MRI形态及信号特征,研究MRI表现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脊髓损伤MRI表现包括脊髓水肿、出血、压迫等.单纯脊髓水肿多见于Frankel C-E级患者;水肿范围大小与脊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脊髓出血提示完全性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较高,预后差;伴有脊髓压迫患者的神经损伤较无压迫者重,神经功能多为Frankel A-B级.慢性期脊髓损伤MRI表现包括脊髓变性、萎缩、软化或空洞形成等,主要由脊髓完全性损伤及严重脊髓压迫导致,使神经功能损伤加重,Frankel分级上升.结论:MRI在判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中有重要价值,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准确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任明达;刘树学;郭永飞;唐玉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苏叶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苏叶地黄汤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苏叶地黄汤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对2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接受1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2组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苏叶地黄汤可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184例,采用南丁格尔医院型乳腺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患者接受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184例患者接受治疗前疼痛评分为1.96±0.64分,接受治疗后疼痛评分为0.48±0.32分,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84例乳腺增生患者接受第1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7.72%,接受第2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93%,接受第3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74%.结论:南丁格尔医院型乳腺治疗仪通过中科包络波的智能效应电场和红外辐射器直接作用于患处,电波刺激,使乳痛症状减轻,肿块缩小,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郭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枚及3枚空心钛镙钉在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上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2枚、3枚空心钛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空心钛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2枚螺钉50例,为2枚组,3枚螺钉内固定30例,为3枚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随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49.0±14.5)VS(70.5±15.5)]分钟、术中出血量[(26.8±14.6)VS(45.6±13.5)]ml及X线透视次数[(6.4±1.8)VS(9.5±2.2)]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股骨头坏死、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访1年,2枚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0%,与3枚组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枚、3枚空心钛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效类似,但2枚螺钉手术时间相对短、术中出血量相对少.

    作者:黄军雷;陈关;王磊;蒋德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3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聚乙烯醇微粒(PVA)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栓塞前、后3个月、6个月,分别评估所有病人的痛经程度及月经量改善情况,并且采用经腹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大小进行动态监测,同时检测血红蛋白及血清CA-125的变化.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后,痛经症状明显缓解,月经量显著减少,贫血得以纠正,子宫体积显著减小,血清CA-125显著下降.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冶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唐勇;潘丽贞;汪学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n=48)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功能锻炼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膝关节WOMAC评分,根据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及下肢活动受限率,综合评价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膝关节WOMAC总评分为12.5±6.9分,对照组的膝关节WOMAC总评分为23.1±13.8分;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00%、病情复发率14.00%、下肢活动受限率4.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2.00%、病情复发率38.00%、下肢活动受限率18.00%;2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及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王梅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试析前牙全瓷美容修复规范化操作的护理配合

    目的:分析研究前牙全瓷美容修复规范化操作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前牙全瓷美容修复规范化操作的患者一共有56例,对5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修复以后,6个月以及1年复诊,56例患者对其修复效果非常满意,主诉全瓷修复体美观和舒适,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对其修复体进行检查的时候,没有出现崩裂、脱落以及松动等,口腔卫生情况良好.结论:规范化操作是保证前牙全瓷美容修复效果的重要保障,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配合,可以使病人就诊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顾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对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体检的健康人群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迈瑞BC5380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常规分析,比对2组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等结果.结果:静脉采血45例血常规结果为白细胞(WBC):(10.31±2.98)×109/L;红细胞(RBC):(3.29±1.03)×1012/L;血红蛋白(HGB):(116.12±15.69)g/L;红细胞比容(HCT):(41.85±19.9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02±19.01)g/L;血小板(PLT):(229.03±81.32)×109/L.末梢采血45例血常规结果为白细胞(WBC):(8.91±3.21)×109/L;红细胞(RBC):(3.79±0.83)×1012/L;血红蛋白(HGB):(122.38±29.02)g/L;红细胞比容(HCT):(31.51±21.5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5.02±18.01)g/L;血小板(PLT):(213.53±81.39)×109/L.2组血常规检测结果中MCHC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等项目检测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不同采血方式得到的血常规结果差异很大,同时采用静脉采血具有更高的检验准确性和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明;林发波;金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在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在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非搏动灌注相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鲁氏四联症治疗的32例患儿,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2组,每组孕妇16例.对照组采用非搏动灌注治疗方式,试验组采用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治疗方式,比较2种治疗方式对患儿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治疗方式对儿童体外循环的搏动灌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搏动灌注对血液破坏的程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方式可以在儿童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顺利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炎性因子的浓度,维持微循环的良好状态以及身体器官的功能.

    作者:丁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胆道手术后带T型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胆道手术后带T型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胆道手术后带T型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7.0%,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1%,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道手术后带T型管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非常好,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李桂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

    目的:深入探讨并分析关于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到我院门诊就诊的500例疑似阴道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分泌物病原体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例疑似阴道炎症妇女,检出含有病原体的标本共计378例,占检查总人数的75.60%;其中淋球菌感染28例(7.41%),滴虫感染30例(7.94%),衣原体感染52例(13.76%),细菌性阴道炎76例(20.11%),支原体感染80例(21.16%),真菌感染112例(29.63%).结论:真菌感染是阴道炎主要的发病原因,该疾病多见于31~40岁人群.

    作者:吕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检验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细菌标本检验,研究组60例实施质量控制,观察并比较2组检验合格率及研究组各类细菌的检验标本合格情况.结果:研究组检验总合格率90.00%,比对照组71.67%高(P<0.05);研究组创伤组织标本的合格高(95.00%),其次血液标本92.31%、粪便的标本88.89%、生殖道的分泌物标本88.89%、尿液的标本83.33%,且均高于痰液标本的合格率66.67%(P<0.05).结论: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中予以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可提高细菌检验合格率,且严格按照要求采集、运送及处理各类标本,从而提高细菌检验的标本质量.

    作者:袁惠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68例严重胸外伤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自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严重胸外伤患者的综合护理模式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胸外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治愈或基本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护理模式下,注意整体观念,全面检查、综合分析判断病情、及时妥善诊断处理、精心全面综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有力保障.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淑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并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宫外孕中的临床疗效,并探究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与市中心医院接受宫外孕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归为实验组,将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宫外孕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研究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发生鼻饲并发症中应采取的防范及护理对策.方法: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选取在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共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鼻饲并发症发生的诱因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提供针对性的防范及护理对策,大大提升了对并发症的控制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开展相应的鼻饲活动后,应提供完善的防范并发症发生的护理对策,以维持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常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64例设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体检健康者64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结果:实验组的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51.5%,尿糖检测阳性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没有检测出白蛋白阳性和尿糖阳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能够大大提高糖尿病检出率,防止误诊漏诊,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韩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辅助检测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辅助检测中的临床展开观察,为今后的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前来我院进行肺癌检查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情况,对所有参与此次实验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包含研究患者90例.2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行常规检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测基础上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性检测,通过检测后所得的指标情况对比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并由检测结果进行不同检测方法所得效果的对比判定.结果:经过临床检测,并截取相关临床检测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更加精确,并且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利于后期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并成功降低患者后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从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NSE检测结果为17.4±13.2,对照组为9.2±8.7;观察组CEA检测结果为8.6±5.7,对照组为3.3±2.0.从2组数据的对比结果上来看,观察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检验分析,P<0.05.结论:近年癌症的发生率一直呈现居高不下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而肺癌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肺癌患者的检测工作中,可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辅助性的检测,不仅可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同时为医生的治疗与诊断提供更多参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评价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经胸冠脉超声方法对冠状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检测,并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TTE方法对冠状动脉的3支血管进行检测,统计病变血管数、检出人数、硬化斑块的形态、血管狭窄程度,并与冠脉CT检查或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同时统计212例健康体检者冠状动脉各支血管的检出率.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硬化的检出例数、多支病变的检出例数均比非糖尿病病人多,单发、多发梗阻性狭窄节段也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非糖尿病病人单支病变的例数高于糖尿病病人,检测结果与CT、冠脉造影符合率较高.健康体检者中右冠脉的检出率为87.3%、左回旋支的检出率为68.9%、左前降支的检出率为97.7%.结论:经胸冠脉超声方法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检出效果良好,2型糖尿病病人更容易出现复杂病变、多支病变、硬化斑块等.

    作者:孙华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型红外陶瓷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新型红外辐射陶瓷材料在石膏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肢体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丹东市第一医院骨科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80例,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成2组,每组各40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新型红外辐射陶瓷结合石膏绷带进行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石膏绷带外固定治疗,对比观察肿痛缓解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肿痛缓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疗效间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红外陶瓷用于石膏外固定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石膏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早期炎性肠梗阻手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患有早期的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配合非手术的治疗,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结合非手术的治疗与合理的护理方法,没有并发症的产生,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炎性肠梗阻在手术后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其治愈率的提高.

    作者:陈丽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