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分析

何新;丁洪忠;由宏博;王立民;杨鹏

关键词:腰椎后路, 椎弓根钉, 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 下腰椎结核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腰椎结核患者共36例,对本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观察并分析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改善以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8~22个月,所有患者均平安渡过手术期,无出现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情况,无死亡.随访期间无1例出现结核病复发情况,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出现象.根据Macnab法判定疗效,优良率为91.67%;36例患者中33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1.67%,3例患者植骨融合欠佳,表现为植骨块吸收.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成效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成效.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导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脑卒中疾病的同时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模式,采用体位摆放、运动指导、物理康复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护理.采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肩关节及患侧上肢的运动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比较患者在综合康复护理前、后的差异.结果:患者通过4周的综合康复护理后肩关节及患侧上肢的运动及疼痛情况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成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共96例,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以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传统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93.8%,对照组手术效果优良率77.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除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卓越的手术效果,其相较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效果更好、手术指标也更加优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维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防治骨科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防治骨科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68例在我院就诊的骨科卧床患者,就诊时间为2013年6月~2014年10月.并将他们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较,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为突出.通过西医药物治疗及中医腹部按摩及腹部贴敷相结合,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突出中医护理特点,使护理效果更加理想.尤其对于骨科卧床患者的便秘症状,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便秘,降低患者因便秘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疗效,为患者的尽快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杨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60例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130.7±20.8分钟,术中出血350.5±50.8ml,术后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7±1.2个月,没有发生断钉、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Johner-Wmch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3.3%.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可减少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曲辉;刘学义;张晓新;邱小英;刘慧波;肖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

    目的:探析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运用l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随访10~30个月,本组的43例患者中,40例手术感染得到Ⅰ期控制,其余3例行1~3次清创术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骨折愈合和延长停止后,37例患肢长度较对侧缩短<2.5cm,占86.05%,5例为2.5~3.0cm,占11.63%,1例为3.0~4.5cm,占2.33%,并且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临床上运用l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对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还能改善患肢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小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治疗,随访1年.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定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利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利用ODI评价活动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均很成功,与术前相比,本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所上升,而术后VAS与ODI评分则有所下降,由于P均<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acnab评分显示,优良率为62.5%,术中并发症3例,术后并发症6例.结论:椎间孔镜对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迅速等优点,但要注意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国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西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干预组实施中西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20名患者正确掌握功能锻炼例数为18名,掌握率为90%;健康教育达标人数为19名,达标率为95%;平均医疗费用为4128.3±843.2元;平均住院时间为23.1±3.1天;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100%.对照组正确掌握功能锻炼例数为10名,掌握率为50%;健康教育达标人数为12名,达标率为60%;平均医疗费用为5812.3±946.2元;平均住院时间为28.5±2.6天;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0%.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年内收治的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1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近期治疗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及中期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近期以及中期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手段对患者治疗,能够明显提升近期和中期的治疗效果,而在治疗安全性上也更高,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纯猛;金日龙;李力;马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成效

    目的:研究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指导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康复训练.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分别采用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时间进行2组比较,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均处于较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我管理模式提高了膝关节置换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成效显著.

    作者:于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骨科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所接收,保证实验公平性有效性期间,将其按照不同固定治疗方法,均分成2组,就DHS固定治疗(对照组,n=41)与PFNA固定治疗(观察组,n=41)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从治疗优良率方面分析,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6%,对照组为78.05%,组间差异显著,经x2检验后,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骨折的愈合,建议临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固定治疗.

    作者:马震;洪晓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配合理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在颈椎病中应用针灸配合理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科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口服、颈椎推拿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配合理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较之对照组的80%明显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椎前屈活动度、VAS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前屈活动度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VAS疼痛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内径、大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大(P<0.05),血流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针灸配合理疗的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颈椎活动功能、椎动脉血运,还能有效减轻疼痛.

    作者:刘品一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观察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观察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常规组与试验组,各组50例,常规组入院后采取常规临床救治护理,试验组入院后采取急救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有效性.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9.5±4.4天、骨折处愈合时间为8.2±2.34周,机械通气时间为5.2±2.0天、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为8.65±3.6天、住院时间为15.2±6.14天;常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14.3±2.4天、骨折处愈合时间为10.2±3.0周,机械通气时间为7.3±1.28天、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为10.5±2.4天、住院时间为22.0±5.65天,常规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处愈合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试验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16.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为4.0%,试验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取入院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崔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空心钉固定治疗小儿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深入探讨在小儿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空心钉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选接受时间先后并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4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切开复位式空心钉治疗,观察组患儿行克氏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然后就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各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80.00%(16/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60.00%(12/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方法经过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借鉴.

    作者:张友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1例连枷胸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3.25±1.23分钟、骨折愈合时间6.08±2.45天,均明显比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11.63±3.47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2.97±5.61天短,P<0.05;观察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VC74.58±13.52ml、FVC69.23±12.41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VC60.12±11.12ml、FVC66.14±13.17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26%,P<0.05.结论:将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应用在连枷胸诊疗中,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预后,并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小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2例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并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出院后均获得了完整的回访资料,平均回访时间为1.48±0.57年.手术成功复位率为100%,石膏固定的平均时间为3.25±1.49周.所有患者术后尺骨冠状突骨折均愈合,且愈合情况良好,无肘关节再次脱位情况发生,治疗优良率为76.19%;42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作为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上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田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应用三叶草型钢板固定,治疗组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对比2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33±8.56分钟、12.12±4.61周,对照组分别为60.76±7.59分钟、20.33±6.62周,2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手术方便,利于骨折愈合,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康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6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病症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独立性评分48.13±7.21分、社会关系评分41.97±7.33分及精神评分11.2819±3.66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93.03%,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7例患者中复发患者3例(4.48%),显著低于对照组56例患者中复发11(19.64%)例,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康复中起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病症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儿童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儿童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外贴膏药、拄拐负重、双下肢皮牵引、髋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1%,治疗组髋关节症状、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儿童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喜凤;胡建庚;郭永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

    目的:分析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10例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均行X线平片,5例CT扫描,5例做MRI检查.结果:10例中9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9例为单关节发病,1例为双侧关节同时发病.10例表现为关节内或周围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结节状钙化或骨化影.结论:X线平片能够显示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CT不仅能显示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还能显示关节积液.MRI不仅能清楚显示对未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并且能显示滑膜增厚及关节积液.

    作者:熊巧玲;杨富辉;黄秀模;王梅;张秀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效果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共入选研究对象38例,均为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一组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9例),另一组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观察组,19例),观察2组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恢复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评分2.12±0.56分、关节功能恢复天数22.26±0.23天、住院天数13.53±0.35天,治疗总有效率94.74%及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吕小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