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李雅华;叶小梅
目的:探讨针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观察对其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5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结肠造瘘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26例):针对结肠造瘘患者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A1组(观察组26例):针对结肠造瘘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结肠造瘘患者完成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2组结肠造瘘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在A1组结肠造瘘患者中,表现为造瘘口坏死的患者1例,针对患者实施肠断切除术以及实施造瘘口重建手术,全部有效痊愈。于造瘘口周围表现出皮炎的患者1例,对患者实施局部皮肤护理以及换药后有效痊愈。在A2组患者中,表现为造瘘口坏死的患者6例,于造瘘口周围出现皮炎的患者5例,同A1组患者进行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A1组结肠造瘘患者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完成手术后针对结肠造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成功凸显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作者:臧晓凤;李彩燕;曹馨媛;张晓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痔:是痔病的总称,是一类常见的、多发的肛门疾病,是人类所特有的疾病,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1关于痔的概念1.1传统的概念: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1.2现代的概念:痔是肛垫的病理性肥大、移位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液淤滞形成的团块。1.3对上述2种概念的认识:就其定义的正确与否暂且不论,单从对某一疾病的定义上讲,显然存在着不合理性和片面性。不合理性:他们是把痔做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来加以定义,把发生在不同的解剖部位,不同的病理改变总结在一起,来定义某一疾病,显然是不合理。片面性:按既往痔的发生位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2种概念只能定义内痔和静脉曲张性外痔,不能解释其它性质的痔,显然两种痔的概念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全面性。
作者:吕宝东;侯绪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B超及腹部B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76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8例患者予以腹部B超诊断,研究组38例予以阴道B超诊断,分析2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及诊断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阴道B超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结果符合率为94.74%(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29/38);研究组患者采用阴道B超检查其包块及孕囊时间平均时间39.24±5.67天,明显少于对照组50.31±6.35天。2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B超诊断有效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便。
作者:黄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主要分为分型证治、中药敷脐治疗、针灸推拿治疗、行为疗法、饮食疗法、外科治疗等。结果:根据临床观察表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辩证分析对症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具有独特的疗效,具有潜在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患者呼吸管理与麻醉处理的有效方式。方法:以148例VATS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74例,均以气管插管全麻进行手术,观察组另外给予针对性的呼吸道管理,观察麻醉效果及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手术时间等指标对比上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MAP(平均脉动压)及HR(心率)变化幅度小,而对照组术中、术后2指标明显较术前变化幅度大,2组MAP、HR在术前、术后MAP、HR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但术中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采取气管插管全麻术的同时应配合有效的呼吸管理,以此提高VATS手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实现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衬云;张曙;黄德辉;何炳华;胡笑明;郭庆聪;叶玉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手术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麻醉病人术中、术后HR、BP、EKG、SPO2和EtCO2平稳,术毕清醒快。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差,麻醉前仅应用阿托品即可满足要求,极小剂量的镇静药物即可引起严重副作用。
作者:高连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无环鸟苷( ACV )双途径给药联合白细胞介素Ⅱ( IL-2)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 )的疗效及降低复发的作用。方法:将确诊的 HSK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5例在无环鸟苷双途径给药的同时联合 IL-2全身应用。对照组30例用无环鸟苷滴眼剂点眼治疗,治愈后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病程较对照组缩短( P<0.01),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临床应用ACV双途径给药联合IL~2治疗HSK疗效明显,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作者:苏剑;冯战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比动力髋螺钉( DHS)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中,45例患者应用DHS内固定,41例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对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DHS组2例螺钉穿出股骨头,3例钢板螺钉松动致髋内翻;PFNA组1例延期愈合。2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DHS及PFNA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NA较DHS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微创,术后恢复快,PFNA优于DHS。
作者:王斌;余进伟;陈旭;郭甲瑞;李德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巨大儿概率、剖宫产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产结局影响显著,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妊娠质量以及保障孕妇和新生儿安全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郝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功能锻炼干预,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临床护理,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中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观察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00%(45/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为68.7±3.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9.7±3.5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的肢体肌力恢复显著较对照组好,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佳选择时间。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救治的156例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56例患者急诊手术治疗25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8例,黏连性肠梗阻5例,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2例。保守治疗131例,其中经保守治疗治愈101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30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对于肠梗阻治疗,要认真检查,针对单纯性肠梗阻要给予保守治疗,多数患者能够治愈,对于在保存治疗12~24小时,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者,应抓紧进行手术。对于保守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采取手术治疗。对诊断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和肿瘤导致的肠梗阻患者应立即进行手术,不能拖延或采取保守治疗。
作者:尹井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从肿瘤根治原则探讨微创治疗消化道肿瘤类型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根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用时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良恶性消化道肿瘤有确切的效果,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李全营;秦长江;郭国校;孙嵩洛;杜冰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临床水痘治疗护理方式。方法:我们将接收的水痘患儿进行隔离,使用炉甘石洗剂和阿昔洛韦软膏来对患儿的外部症状进行改善,若是存在瘙痒感,可以配合抗组胺药物口服治疗。并且对患儿提供全面的临床护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结果:42例患儿治疗7天后痊愈23例,痊愈率为54.76%,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78.75%,治疗14天后痊愈37例,痊愈率为88.1%,总有效率42例,总有效率为100.00%。皮疹面愈合良好,无瘢痕形成。结论:为水痘患儿提供精心的护理,配合临床的外用药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副作用少,也是目前治疗小儿水痘的优秀方法之一。
作者:潘文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方法:对1例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显著。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方法与采用单一方法治疗相比,可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范永春;谢瑞红;李雪红;李伟;闫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92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分诊,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分诊。比较2组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正确率、急救成功率(93.15%、90.41%)、患者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心理指导、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巡视及态度评分(97.32±8.45、95.24±8.10、96.42±7.34、94.15±8.57、97.26±8.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3.4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腹症分诊中应用前瞻性护理,可提高分诊正确率及急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楚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麻醉实施效果。方法:84例择期接受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比较不同麻醉实施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见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以及阻滞平面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治疗,见效快,镇痛效果良好且用药治疗后效果显著,应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作者:赵王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观察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4.66%,而对照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23.2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确保分娩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新生儿骨折发生率,确保新生儿健康。
作者:桑李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氧、祛痰、抗感染,氨茶碱静滴解痉平喘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19例(63.33%)显效,10例(33.33%)有效,1例(3.33%)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有12例(40.0%)显效,11例(36.67%)有效,7例(23.33%)无效,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5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2例恶心呕吐,1例面部发热、输液部位疼痛,1例上腹部不适,1例胸闷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有4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1例恶心呕吐,1例面部发热、输液部位疼痛,1例上腹部不适,1例胸闷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奚正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封闭式负压吸引应用于慢性创面的机制及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的96例慢性创面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则随机性分成2组,一组48例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进行治疗作为试验的观察组;一组48例患者采取创面换药治疗作为试验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医疗费用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减少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并且操作简便、疗效非常理想。
作者:邱海芳;李冬冬;陈少碧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