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于晶波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优质护理,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妇产科患者共1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生存质量方面,护理前分数并无明显差异,均在82分左右;护理后对照组上升至110分,观察组上升至133分。心态变化方面,经过SAS与SDS量表统计,2组患者护理后分数均有所下滑,但观察组下滑程度更大。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帮助妇产科患者了解加深对Z生产的了解,改善生存质量,调节不良心态,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髋关节脱位、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谢迎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价值及ST段下降率在早期心肌再灌注中的判定价值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ST段下降率在判定其早期心肌再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值( CK-MB),据其判断心肌灌注情况,同时观察ST段偏移峰值及ST段下降率。并比较分类所有患者心电图表现。结果:根据CK-MB结果,其中治疗后心肌再灌注42例、低心肌灌注13例、心肌无复流55例,。治疗前ST段偏移峰值均无明显差异,心肌再灌注组ST段下降率显著高于低心肌灌注组及心肌无复流组(P<0.05、P<0.01)。所有心电图中,正常26例,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94例,其中:T波改变78例、ST段改变56例、等位性Q波36例、急性损伤阻滞52例、窦速32例、窦缓26例、房室传导阻滞18例。结论:ST段下降率能够良好的反映心肌再灌注情况,能早期、准确的判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

    作者:宋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目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估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动脉瘤位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果:将过去7年内,在本中心治疗的48例夹层动脉瘤纳入研究对象,其中17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48例患者中12例采用血管孤立术,2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4例单纯采用支架技术,7例患者进行假腔栓塞。结果:夹层动脉瘤发生在右椎28例,左椎20例。串珠征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常见的表现,见于23例患者。部分患者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出血。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良好率(100%)好于破裂组(85.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后循环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各项技术目前仍存有不足之处,需要今后的技术发展及材料的升级来进一步改善。

    作者:丛雪峰;史怀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败血症感染的病原菌检验与耐药600例分析

    目的:分析败血症感染的病原菌检验与耐药检验,对临床中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疑似败血症患者的600例血液标本采取血培养,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所有血液标本分析后显示病原菌的构成,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次之,培养真菌大约占16.50%,喹诺酮类耐药菌占76%以上,其中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类及万古霉素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阳性球菌耐药性相对较低的抗生素。结论:我院2年来败血症主要的病原菌是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要的,真菌也有一定数量,其对临床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性。

    作者:李宏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评价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联合沙丁胺醇对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2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2组患儿在予以吸氧、补液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0.9%生理盐水2ml联合0.5%沙丁胺醇0.5ml,观察组患儿予以3%高渗盐水2ml联合0.5%沙丁胺醇0.5ml。对2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哮喘、哮鸣音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喘憋、湿罗音、哮鸣音及住院时间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3.157、2.892、2.921、2.418,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51,P<0.01)。结论:采用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联合沙丁胺醇较生理盐水联合沙丁胺醇能更加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作者:岳彩虹;李春;马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探究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寻找有效的改善对策,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方法:2010~2014年我院共出现了50例儿科输液不良事件,我们对这些输液不良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寻找,积极的提供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来改善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结果:儿科不良静脉输液事件的产生多是因为药品检查不严格,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不能够遵守护理操作流程。结论: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管理进行强化,对医院低资历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加强输液规范化管理,为减少临床输液不良事件的产生积极的努力,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刘世艳;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均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证实为CAG82例,诊断符合率为68.33%。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变薄(A)和白相为主、血管暴露并透明可见(B)37例,病理证实为CAG17例,占45.95%;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C)33例,病理证实为CAG19例,占57.58%;内镜下表现为可见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D)15例,病理证实为CAG9例,占60%;内镜下表现为A+B+C19例,病理证实为CAG17例,占89.47%;内镜下表现为A+B+D16例,病理证实为CAG15例,占93.75%。结论:内镜下多种表现对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价值,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作者:袁索红;周红兵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为确切依据,分析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86例中良性共69例,恶性17例。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侯华丽;汪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品的合理选择及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中一项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发挥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需对其相关用品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品比较多,需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治疗要求科学选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这些用品的应用效果。本文分析静脉输液相关用品的合理选择,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贺晨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辛伐他汀结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使用辛伐他汀结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9例基于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忠;李霞;李明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腰椎牵引辅以中药薰药治疗腰突症疗效观察276例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腰椎牵引辅以中药薰药。结果:276例经2个疗程,优202例,占73.8%,良55例,占19.92%,无效19例,占6.88%,优良率89.79%。结论:显示腰椎牵引辅以中药薰药的治疗方案切实有效。

    作者:裴文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谈糖尿病预防和自我保健

    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四大死因,我国的糖尿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无声无息地潜入到千家万户,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发现时已出现眼、肾、心血管等不可逆的并发症。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很高,但是逐年的发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重视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教育,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有效地遏制了糖尿病的增幅。

    作者:范影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持续胸腔热灌注在无胸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探讨持续胸腔热灌注在无胸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为医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和护理手段,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方法:通过灌注前护理、灌注时护理、灌注后护理等全程护理,终取得满意效果。结果:269例患者胸腔引流液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提前,远期效果经胸部64排CT证实术后半年~1年内未见明显转移灶。结论:持续胸腔热灌注对肺癌患者术后存在的亚临床病灶、防止肿瘤细胞在胸膜种植转移具有独特的疗效,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10~15%。作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热灌注机的操作流程和热疗知识,做好热灌注的全程护理,切实保证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霍洪波;宋明学;梁素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对比精神疾病临床诊断与司法鉴定时疾病诊断的思维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在法治方面也逐渐健全。在司法鉴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对精神疾病进行司法鉴定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通过临床诊断思维进行诊断的方法。但是由于司法鉴定所使用的疾病诊断思维目前的使用仍然不普及,仍有一部分法医以及司法工作者使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疾病的理解来进行诊断,因此需要对精神疾病临床诊断和司法鉴定的思维进行对比。

    作者:宋西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肌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心肌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出现心肌病患者进行护理与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无心衰型病人均康复出院。其中1例因心衰进行性加重,住院期间死亡。其余3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相对稳定,好转出院。结论:准确的观察及护理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李艳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肝损害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行乳腺癌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只进行化疗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与TBI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护肝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维生素AD、维生素C辅助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维生素AD、维生素C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3月68岁以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20例在常规用药(复方甘草合剂10ml,口服,3/d;头孢呋辛钠2.25g,多索茶碱0.2g,氨溴索30mg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d,14天)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胶丸1粒,2/d,维生素C片0.1g,2/d,连续口服2个月。对照组20例使用常规用药(复方甘草合剂10ml,口服,3/d,头孢呋辛钠2.25g,多索茶碱0.2g,氨溴索30mg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d,14天,2组均每月治疗14天,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显效率60%,有效7例,有效率3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9例,显效率45%,有效5例,有效率25%,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AD、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规范化运用可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防止复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建玲;强华;赵钊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头晕、头痛患者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与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头晕、头痛患者彩色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结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普内科在2013年~2014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头痛、头晕患者12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脑血管彩色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通过对其多支脑血管血流速度方向、搏动指数、频谱形态、异常声频等检测结果的分析,进一步讨论TCD检查在该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头晕患者中TCD结果显示血流速度增高、减慢、双侧同名血管不对称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29例、4例,与头痛患者的41例、5例、17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头晕头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流增高,中老年组主要表现为血流减慢,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侧同名血管不对称情况方面,2组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为CT、MRI等现代影像技术提供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教,对能引起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头痛头晕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方晓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为提高肾癌手术效果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行肾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肾癌根治性手术,对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52例患者50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6.2%,2例死亡。5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康复出院。43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满意率86.0%。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患者ADL评分、依从性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肾癌根治术前进行术前准备、术后针对性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引起医院和患者的高度重视,以大限度改善出院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素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子宫肌瘤剜除术围手术期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剜除术(未穿透子宫壁,下同)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照比较89例子宫肌瘤剜除术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18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完全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武善霞;高善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