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蕊
目的:浅谈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74例肺结核患者中治愈49例,明显好转23例,无效2例,总治愈率达到98.84%。结论:通过对患者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愈几率,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赵亚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原则上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1],需做Miles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由于造口将长时间或永久性伴随患者,造口的观察与护理技术,决定着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为此在其离院前教会患者掌握造口护理要领至关重要[2]。如何让患者早日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本文将从临床路径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汤雪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770例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次数与无菌手术术中感染有直接关系;腰髋部位及下肢手术处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结论:医护人员需熟悉掌握无菌手术主要感染因素,在术中加强关注,减少患者感染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侧卧位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对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高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及VAS评分,获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疼痛无复发。结论:侧卧位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伴随心肺功能较差的,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术后效果较好。
作者:刘先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中一项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发挥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需对其相关用品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品比较多,需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治疗要求科学选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这些用品的应用效果。本文分析静脉输液相关用品的合理选择,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贺晨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使我国康复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趋势,并逐步满足广大病、伤、残者康复护理的需要,必须重视康复护理的人才培养,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应该探索出康复护理教育的发展思路。
作者:谢芳晖;袁丽;刘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感冒舒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2013年我院一共有112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了A、B2组,A组患儿我们为其使用小儿感冒舒颗粒,B组患儿我们使用常规儿童感冒药治疗,为2组患儿持续治疗1周,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9.8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71%;A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2.5±1.5天,B组患儿的平均治疗时间为5.3±2.1天。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各项脏器功能正常。结论:采用中成药制剂小儿感冒舒颗粒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院内常规性治疗药物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其药理表现温和,药效较为稳定,治疗时起效快,治愈时间短,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小,在临床常规性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可以放心使用该药。
作者:李辉;刘世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贾雪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髋关节脱位、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谢迎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不同分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清理术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将这些患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组,每组平均19例。给予4组患者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然后对其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及自觉症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VAS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Ⅰ级、Ⅱ级组患者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均明显比Ⅲ级、Ⅳ级组高(P<0.05),VAS评分均明显比Ⅲ级、Ⅳ级组低(P<0.05)。结论:Ⅰ级、Ⅱ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清理术的疗效显著优于Ⅲ级、Ⅳ级。
作者:李毛召;冯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脂康辅助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0例),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面积等。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面积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两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辅助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缓解症状体征,降低心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并有助于提高动脉硬化斑块清除效果。
作者:郭存灵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10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精神治疗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的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恢复的效果好,并且治疗的满意度高,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维如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继发褥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肝硬化合并褥疮的患者40例来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的皮肤评估结果以及危险评估表进行统计,为临床防护提供帮助。结果:临床中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根据患者的压疮危险评分表来对临床肝硬化患者继发褥疮进行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的护理强化能够提升体质,使用药物能够促进健康肉芽组织形成,让患者的褥疮尽快愈合,因此患者的疗效有显著提升。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剜除术(未穿透子宫壁,下同)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照比较89例子宫肌瘤剜除术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18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完全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武善霞;高善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效果以及生物力学。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4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应用钢板螺钉固定技术来予以治疗,观察其应用效果和生物力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经6个月的随访,40例患者骨折损伤位置均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等症状。结论: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所获效果显著且良好,在应用中,所用螺钉材料生物力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成骨细胞成长、骨的固定、骨细胞再生以及骨血供,其中金属材料的属性、临床置入方式和锻造工艺对于其临床生物力学性能以及治疗效果所具影响较大。
作者:李振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等热量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已确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有氧训练组(AE)、抗阻训练组(RE)、有氧抗阻联合训练组(AE+RE),3组患者在能量消耗相同的情况下进行12周的运动干预。结果:运动干预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下降(p<0.05),但AE+RE组改善明显(p<0.01);3组患者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蛋白指标均改善(p<0.05),但效果AE+RE组优于RE组优于AE组;运动干预后超敏C-反应蛋白AE组较RE组和AE+RE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能量消耗相同情况下,有氧抗阻联合的运动方式,在提高血糖控制能力,改善血脂方面存在优势。单纯有氧运动在降低患者血浆炎症水平方面优势更明显。
作者:程晶;陈伟;高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用双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合适袢长的带袢钢板,袢自喙突向锁骨穿过,钢板固定于喙突,再用第2块袢钢板,穿过前一钢板的袢环,放置在锁骨上方,将袢拉紧后固定钢板于锁骨上。结果:随访9个月~27个月,平均22个月,按Karlsson评定标准,优良率95%。结论:双带袢钢板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新可靠方法。
作者:裴云海;唐本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老年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出现复苏期躁动的发生率为27.51%【1】,远超过青壮年发生率13.88%【2】。关于老年患者全麻后复苏期躁动成为临床工作当中相当重视的内容,由此分析出其原因主要为复苏室内的各种环境和刺激影响,吸入麻醉药残留,老年患者生理因素。对这些原因我们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很大程度地减轻老年患者的痛楚,促进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作者:叶玉珍;吴艳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出血的治疗。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等不同方式治疗,分析对比其效果。结果:不同手术方式均有死亡,病死率22.8%,治愈率较高。结论:对较重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通过积极、恰当的手术,术后采取治疗各种并发症,早期高压氧治疗及尽早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3】。
作者:李强;王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