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认知行为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作用

刘维如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 老年抑郁症, 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10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精神治疗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的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恢复的效果好,并且治疗的满意度高,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修复正畸联合治疗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修复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合并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对照组单纯实施修复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修复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合并牙合畸形克服了传统单一疗法的难度以及局限性,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咬合关系,提高美学效果,疗效显著。

    作者:肖言栋;杜衍晓;刘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血压的防治策略及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人群进行早期、科学、有效地防治和护理干预。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201例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策略与临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201例高血压患者中,仅20例因血压控制不稳定合并脑出血及冠心病,其余181例病人血压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给高血压病人提出治疗目标、目的、治疗原则,大大降低了病人的致残率。

    作者:鞠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恢复期中风病人的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恢复期中风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中风恢复期住院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患者实施体位护理、运动干预、心理护理、中医针灸、按摩等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焦虑、抑郁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ethel指数、症状积分、FMA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恢复期中风患者实施体位护理、运动干预、心理护理、中医针灸、按摩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ethel指数、症状积分、FMA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与护理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治疗与护理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科治疗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结合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治疗。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5%,出院1年后的复发率为5.9%;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0%,出院1年后的复发率为27.8%。2组患者在有效率及1年复发率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与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并有效降低1年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贾雪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整理收集过去1年内我院接受的血液细胞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检验结果差异性进行比较,探讨导致其检验结果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结果:临床医学检验时,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构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操作等的不同,其获得的结果也有差距。结论:血液细胞检验时,受到了采血部位、抗凝剂配比、温度、放置时间、检测时间等的影响,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结果,需要为患者接受检验的各个环节都基于重视,进行控制。

    作者:高宝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对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患者行临床路径护理对其疾病康复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住院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差异性。结果:住院情况方面,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远高于观察组。护理效果方面,对照组治疗依从性65.38%,护理满意度69.23%;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0.38%,护理满意度88.46%;且在健康知识评分方面,对照组仅为78.6±6.2分,观察组则达到88.9±7.6分。本次研究各对比项在组间对比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效的路径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了解程度,降低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在良好的依从性下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在更短时间内出院,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张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17例凃阳肺结核病患者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区2010~2013年117例涂阳结核病患者基本资料规律,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方法:对我区2010~2013年117例涂阳结核病病例构成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涂阳结核病人117例,其中男性85例,占72.6%,女性32例,占27.4%,男女比例2.64:1,男性病例数量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在15~54岁人数多,89例占76.1%,凃阳病人的职业农民占29.9%。结论:涂阳病人存在男性多,青中年人多,农民多,这些人群是结核病病人发现的重点对象,是结核病防控和治疗的重点。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菲洛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菲洛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2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菲洛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呈现明显减低的趋势(P<0.05),不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多采用阴道分娩,而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比较多,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菲洛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能降低血压值,促进自然分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慢性牙周炎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患者牙合接触特征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方法:针对30例慢性牙周炎下牙合第2磨牙缺失的患者,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对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记录,并与正常组咬合记录的结果作对照。结果: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组的牙合力中心距中线距离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组的闭合时间、牙合分离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接触、牙合干扰出现率与慢性牙周病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牙周炎会加速无对颌牙的伸长,并且有加重牙合干扰的情况发生。

    作者:刘英志;桑卓;陈东;何文丹;韦莹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pERK、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胞外反应激酶( phosphoryltion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pERK )、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6~8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 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组和D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组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天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μg/kg,1次/d,S组和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天、术后3、7、14天时以缩足阈值(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辐射热的缩足潜伏期( paw withdrawl latency, PWL)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并于术后测定痛阈后灌注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pERK、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ERK、c-fos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3、7、14天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pERK、c-fos表达下调(P<0.05)。与术前1天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与术后3天时比较,C组和D组7、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ERK、c-fos表达上调(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减轻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抑制pERK、c-fos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高毅;孙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乳腺癌手术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认为乳腺癌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所以其治疗也应该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方面。

    作者:高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妇产科临床应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临床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方式,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优秀的治疗。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共对60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微波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切口恢复较对照组要短一些,临床恢复速度和效果要好一些。结论:微波治疗能够让妇科患者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症状得到改善,其治疗效果明显比传统治疗要优秀,临床中应该积极的推广使用。

    作者:杨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对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400例,将其均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抢救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0.2%,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7.4%,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明显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张景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肺癌患者中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探讨

    目的:研究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并比较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的大体积血小板比率( 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和血小板数(PLT)。结果:肺癌组MPV及PL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P~LCR及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肺癌患者血小板参数高于正常人,说明血小板在肺癌发生发展及增殖转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蔡春玲;司瑞超;黄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对高危产妇围生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围生期干预效果的影响,为达到理想的母儿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高危妊娠产妇1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宣教与心理干预。结果:2组通过数据比较,干预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高危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围生期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高危妊娠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高危因素的发生,帮助产妇及胎儿顺利地渡过围生期。

    作者:李文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肝损害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行乳腺癌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只进行化疗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与TBI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护肝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对比精神疾病临床诊断与司法鉴定时疾病诊断的思维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在法治方面也逐渐健全。在司法鉴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对精神疾病进行司法鉴定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通过临床诊断思维进行诊断的方法。但是由于司法鉴定所使用的疾病诊断思维目前的使用仍然不普及,仍有一部分法医以及司法工作者使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疾病的理解来进行诊断,因此需要对精神疾病临床诊断和司法鉴定的思维进行对比。

    作者:宋西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直肠癌造口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原则上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1],需做Miles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由于造口将长时间或永久性伴随患者,造口的观察与护理技术,决定着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为此在其离院前教会患者掌握造口护理要领至关重要[2]。如何让患者早日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本文将从临床路径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汤雪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观察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气促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气促数值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帖永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