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刘世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诊疗的急性胃肠功能患者56例,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诊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28例患者,21例在3~6天痊愈,5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2.86%,而对照组患者仅有9例在4~8天痊愈,8例有效,总有效率仅为60.71%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金钊;崔俊芳;张洪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ICU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根据我院的ICU监护病房内的115例重症监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一般性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来提升护理效果。结果:ICU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因为其在住院期间比较多的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临床中因为疾病还需要隔离,导致了患者的心理负面反应比较强烈,这些和患者的年龄、文化、家庭背景等有较大联系。结论:ICU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心理状态分析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寻找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积极的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促进治疗效果提升。
作者:孙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寻找有效的改善对策,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方法:2010~2014年我院共出现了50例儿科输液不良事件,我们对这些输液不良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寻找,积极的提供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来改善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结果:儿科不良静脉输液事件的产生多是因为药品检查不严格,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不能够遵守护理操作流程。结论: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管理进行强化,对医院低资历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加强输液规范化管理,为减少临床输液不良事件的产生积极的努力,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刘世艳;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的效果。方法:将90例拇指皮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行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治疗)45例与对照组(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治疗)45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出皮面情况及拇指腹质地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成活率均为100%。研究组中有拇指皮瓣高出皮肤平面5mm的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拇指腹质地的恢复的优良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疗效确切,皮瓣外观及拇指腹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保障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曾政伦;彭国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继发褥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肝硬化合并褥疮的患者40例来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的皮肤评估结果以及危险评估表进行统计,为临床防护提供帮助。结果:临床中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根据患者的压疮危险评分表来对临床肝硬化患者继发褥疮进行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的护理强化能够提升体质,使用药物能够促进健康肉芽组织形成,让患者的褥疮尽快愈合,因此患者的疗效有显著提升。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使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难点,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分析自2005年7月~2014年7月我院使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58例。结果:本组58例得到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4周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取出内固定物时间为术后6~12个月,平均10个月;58例中3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1例骨不连,2例取出内固定后再发关节脱位,2例断钩;按照Kalsson疗效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6%。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手术存在一定的难点,注重术中技巧,能更好的复位和固定,减少并发症。
作者:余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原因不明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从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综合疗法、灌汤疗法两个方面来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进行论述,相比较单纯中药或者西药治疗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优点和进展状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张元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治疗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乌仁高娃;张美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并比较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的大体积血小板比率( 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和血小板数(PLT)。结果:肺癌组MPV及PL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P~LCR及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肺癌患者血小板参数高于正常人,说明血小板在肺癌发生发展及增殖转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蔡春玲;司瑞超;黄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的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在我科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护理,实验组按照标准化的护理模式给予相应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满意度、患肢肌力恢复、关节脱位情况。结果:2组住院天数、满意度、肌力恢复情况、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的护理明显可以使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住院天数缩短,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减少,肌力恢复加快,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升英;陈莎莎;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冠心病( CHD)合并心房纤颤( AF)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95例CHD合并A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治疗,研究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5.53%,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m研究组Ccr水平(67.53±15.67)ml/min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可显著减少CHD合并AF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的发生,且对肾功能损伤小。
作者:陈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回顾分析2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压、血脂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凯;刘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方法:针对30例慢性牙周炎下牙合第2磨牙缺失的患者,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对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记录,并与正常组咬合记录的结果作对照。结果: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组的牙合力中心距中线距离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组的闭合时间、牙合分离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接触、牙合干扰出现率与慢性牙周病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牙周炎会加速无对颌牙的伸长,并且有加重牙合干扰的情况发生。
作者:刘英志;桑卓;陈东;何文丹;韦莹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临床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方式,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优秀的治疗。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共对60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微波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切口恢复较对照组要短一些,临床恢复速度和效果要好一些。结论:微波治疗能够让妇科患者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症状得到改善,其治疗效果明显比传统治疗要优秀,临床中应该积极的推广使用。
作者:杨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腰池置管持续引流对脑肿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37例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腰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结果:37例脑脊液漏患者,经腰池置管持续引流6~10天,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脑肿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腰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是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减轻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志强;高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修复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合并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对照组单纯实施修复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修复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合并牙合畸形克服了传统单一疗法的难度以及局限性,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咬合关系,提高美学效果,疗效显著。
作者:肖言栋;杜衍晓;刘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均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证实为CAG82例,诊断符合率为68.33%。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变薄(A)和白相为主、血管暴露并透明可见(B)37例,病理证实为CAG17例,占45.95%;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C)33例,病理证实为CAG19例,占57.58%;内镜下表现为可见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D)15例,病理证实为CAG9例,占60%;内镜下表现为A+B+C19例,病理证实为CAG17例,占89.47%;内镜下表现为A+B+D16例,病理证实为CAG15例,占93.75%。结论:内镜下多种表现对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价值,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作者:袁索红;周红兵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就对心绞痛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在临床上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90例,以每组4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收治后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就整个诊疗过程进行对比观察,统计护理有效性比率,诊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予以调查。结果:统计后发现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仅为82.2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5.56%;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有82.22%。2组对比均有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舒适护理的实施,能够使患者心情愉悦,有助于增强临床诊疗效果,值得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瑞通立(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急诊科收住的STEMI患者76例,均首次静脉注射瑞通立( rPA)18mg,30分钟后再次静注18mg,每次注射2分钟以上。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ST段回落、心肌酶谱峰值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本组76例患者,其中70例溶栓成功,再通率92.1%,其中3小时内成功率98%,3~6小时内成功率80.8%。死亡4例,急性期病死率5.26%,46例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6例出现低血压,5例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牙龈出血,2例出现肉眼血尿,2例穿刺部位出血。结论:瑞通立急诊溶栓治疗STEMI成功率高,尤其是3小时内溶栓,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临床疗效显著,是急性心肌梗死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莉娟;张冬惠;王绍谦;郭大峰;杨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全部实现1期愈合,恢复良好,可以保证正常的肌力和髋关节活动度。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关键是保证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上采用综合全面护理模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