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ICU重症监护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孙宁

关键词:重症监护, 患者, 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方法
摘要:目的:对ICU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根据我院的ICU监护病房内的115例重症监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一般性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来提升护理效果。结果:ICU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因为其在住院期间比较多的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临床中因为疾病还需要隔离,导致了患者的心理负面反应比较强烈,这些和患者的年龄、文化、家庭背景等有较大联系。结论:ICU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心理状态分析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寻找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积极的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促进治疗效果提升。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0 mg及异丙托溴铵溶液250μg,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15分钟,连用7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PaO2和PaCO2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天后2组PaO2和PaCO2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

    作者:颜克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

    目的:探讨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的效果。方法:将90例拇指皮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行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治疗)45例与对照组(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治疗)45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出皮面情况及拇指腹质地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成活率均为100%。研究组中有拇指皮瓣高出皮肤平面5mm的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拇指腹质地的恢复的优良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疗效确切,皮瓣外观及拇指腹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保障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曾政伦;彭国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56例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2011年1月~2014年6月共接收的56例糖尿病足患者,总结糖尿病足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同时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结果: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大部分是由于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的感染,并可能发生厌氧菌混合感染;糖尿病足的治疗结果Wagnrr分级有重要关系。结论:糖尿病足基本的病因是长期高血糖致神经病变、感染以及血管病变所致,糖尿病足是可以预防的,包括有效控制血糖与合理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发生糖尿病足。

    作者:白玉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标准化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标准化的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在我科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护理,实验组按照标准化的护理模式给予相应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满意度、患肢肌力恢复、关节脱位情况。结果:2组住院天数、满意度、肌力恢复情况、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的护理明显可以使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住院天数缩短,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减少,肌力恢复加快,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升英;陈莎莎;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NSAIDs相关性肠病14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SAIDs)而并发相关性肠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14例NSAIDs相关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NSAIDs 相关性肠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伴或不伴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便血者多见;经过服药史的调查,14例均存在 NSAIDs 长期服用史,胃镜下均未发现明显出血灶,结肠镜结果示肠道黏膜糜烂,偶可见出血;停用NSAIDs药后,应用抑酸剂及黏膜保护剂可达到治疗效果。结论:服用NSAIDs能显著增加消化道溃疡患者并发出血的风险,NSAIDs相关肠病症状较为隐匿,具有非特异性,临床诊断在考虑用药史、临床症状和主诉的基础上,应结合胃肠镜、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以帮助提高诊断率。

    作者:孙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徐飞;李虹霖;张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3~24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1例发生Volkmann挛缩,无神经损伤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X线上76例患者获得解剖复位,解剖复位率为97.44%,1例患者出现冠状面上轻微旋转,1例患者出现骨折远端向前侧的移位。按照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优58例,良16例,差4例,优良率为94.87%。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妇产科患者共1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生存质量方面,护理前分数并无明显差异,均在82分左右;护理后对照组上升至110分,观察组上升至133分。心态变化方面,经过SAS与SDS量表统计,2组患者护理后分数均有所下滑,但观察组下滑程度更大。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帮助妇产科患者了解加深对Z生产的了解,改善生存质量,调节不良心态,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晶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敏肌钙蛋白T在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 hs-cTnT)在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超早期(<6h)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3月我院就诊的212名NSTEMI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CTA结果作为终诊断,入院即刻定量测定hs -cTnT和cTnI。结果:在本研究入组的患者中hs-cTnT、cTnI相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检测hs-cTnT与cTnI2项诊断NSTEMI,均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论:高敏肌钙蛋白T( hs-cTnT)可作为急性心肌损伤检测的一项快速、准确、敏感、特异的指标。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佳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38例患者分成锁定钢板( LCP)组和动力髋螺钉( DHS)组,每组1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骨折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Harris髋关节评分的评分情况等将2组对照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锁定钢板(LCP)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髋关节评分的评分情况都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DHS)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LCP)具有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118例,采用数字图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美托洛尔并联合螺内酯治疗,分析2组疗效。结果:HR、CO、SV、LVF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能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作者:王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7月期间9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者,58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观察组A,3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为观察组B,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经三维会阴超声检查,测定并比较相关参数。结果:会阴三维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肛提肌裂孔结构,观察组A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缩肛、Valsalva状态及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超声是观察女性盆底结构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有巨大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乔社卿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关于卡他性结膜炎临床治疗相关体会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卡他性结膜炎患者实际临床治疗状况。方法:本文主要运用回顾分析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卡他性结膜炎患者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实验组的50例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滴眼液连同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的是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卡他性结膜炎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在后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推广。

    作者:许路加;刘德成;杨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脏黏液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发现和诊断心脏肿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率高达98.8%。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肿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和优越性。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的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模式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小,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中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严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辛伐他汀结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使用辛伐他汀结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9例基于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忠;李霞;李明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的效果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临床中我们对腹腔镜手术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提升,能够让该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获得提升,避免了临床并发症的产生,对于预后的改善提供了帮助。此次我们就腹腔镜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进行了探讨,对于病症的护理以及医患沟通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帮助。

    作者:吴双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头晕、头痛患者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与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头晕、头痛患者彩色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结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普内科在2013年~2014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头痛、头晕患者12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脑血管彩色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通过对其多支脑血管血流速度方向、搏动指数、频谱形态、异常声频等检测结果的分析,进一步讨论TCD检查在该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头晕患者中TCD结果显示血流速度增高、减慢、双侧同名血管不对称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29例、4例,与头痛患者的41例、5例、17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头晕头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流增高,中老年组主要表现为血流减慢,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侧同名血管不对称情况方面,2组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为CT、MRI等现代影像技术提供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教,对能引起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头痛头晕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方晓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护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髋部骨折是在老年人骨折中经常见到的。其危害性较大,除了骨折本身的危害,还有长期卧床带来的多种并发症,如血栓、压疮、便秘等,情况较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发生骨折之后21%行走不便,25%的可能丧失基本的活动能力,文章主要论述骨折之后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高春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0年9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各型桡骨远端骨折478例,其中35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C臂X线透视下确认恢复正常后,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对352例患者随访半年以上,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52例均获半年以上随访,按Cooney腕关节评分:优290例,良34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92%。结论: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损伤较小,能有效缓解疼痛,能较早进入康复锻炼,且合并症少,住院时间短,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各医疗机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亚君;费仕相;王建云;胡振春;吕小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