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9例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体会

英义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意外,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蛛网膜下腔出血, 暂性脑缺血发作, 致死率, 死亡率, 年发病率, 致残率, 院前急救, 临床, 急救措施, 患者, 功能障碍, 幸存者, 入院前, 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病残率
摘要: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中常又被称为脑卒中、中风、脑血管意外。因其发病急且病情发展快,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由此当患者发病在入院前,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一步创造条件,以此降低致残致死率[1]。临床常见的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2]。在我国,脑血管意外每年发病率约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幸存者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有效的院前急救可减少或减轻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4]。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妊娠剧吐中的效果观察

    妊娠剧吐是一种少数孕妇妊娠早期的正常反应,表现为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发生率为0.35%~0.47%。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HCG水平升高、精神、社会因素有关[1]。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住妊娠剧吐患者128例,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中的62例患者给予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对照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苏红梅;苏红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实习生手卫生知-信-行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生手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提高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365名实习生,采取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与调查前1天对当天在岗的实习生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暗访。结果:实习生手卫生指证知识正确率较高,平均为87.8%,态度正确率平均为67.1%,而暗访的手卫生执行合格率为47%,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均成正相关性。结论:在临床带教中要加强对实习生手卫生知识的培训,转变其对手卫生的负性态度,保持正性行为,从而提高其依从性,为控制院内感染打下基础。

    作者:石在红;李艳美;武伟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8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临床对象,以单双号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于患者高血压的护理干预。干预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1)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压透析病人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仕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产后出血预防中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顺产产妇11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60例采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对比2组产妇产后血压、治疗效果、出血量与止血时间。结果:对比2组产妇术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出血量、止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0.05),2组产妇术后血压与血红蛋白数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预防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相较于缩宫素而言,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更为有效,可实现快速止血,具有安全、高效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移植手术的护理措施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根本的方法。肝移植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3年,美国移植学家Starzl实施了世界首例临床肝移植。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CsA、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体外静脉转流技术、新型器官保存液的应用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肝移植的疗效稳步提高。目前肝移植病人1年的生存率已达80%~90%,5年生存率达70%~80%。1临床资料:回顾我院从2011年6~12月期间收治的7例该病患者,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在44~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1.4岁。

    作者:单卫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论补阳还五汤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为清朝名医王清任所创,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少而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原药物组成及药量为:生黄芪4两,归尾2钱,赤芍钱半,地龙1钱,去土川芎1钱,桃仁1钱,红花1钱,水煎服。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原方的量,清朝1钱相当于现在的3g,只对气虚明显的有较好的效果,而对有瘀阻引起的效果不明显,往往是病重药轻,于是我们把原方改为:生黄芪120g,归尾15g,赤芍15g,地龙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适用于以上主治之病。当然,根据病情,随症加减其他药物,“有是病,用是药”,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房立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抓握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抓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脑瘫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2组均采用常规抓握作业训练。治疗组在训练之余,采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进行治疗,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粗大抓握功能评定,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组患儿抓握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抓握功能,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尚延萍;江汪传;傅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侧直切口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腰侧直切口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疗效。方法:回顾38例肾盂输尿管结石的手术,采用腰侧直切口入路,结石分别位于肾外型肾盂、输尿管上段( L2下缘~L5上缘)内,结石有单发,也有多发。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石,无残留。术后恢复快,无后遗症。结论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仍是较常用的方法,腰侧直切口系通过肌间隙解剖入路,创伤小、恢复快、直接、简便且后遗症少、易掌握,特别适合基层或设备条件较差的医院应用。

    作者:罗发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糖尿病足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降糖、降脂、创面处理等基础治疗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结合西医基础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溃疡,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安全可靠。

    作者:刘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髓灰质炎临床治疗与防治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粪便及咽部分泌物传播,主要侵犯脊髓前角,感染后绝大多数无症状,有临床表现者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弛缓性肢体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1]。因多感染5岁以下小儿,故称为“小儿麻痹症”。

    作者:芦春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2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18例静脉输液的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按压拔针法,比较2组患者拔针后穿刺点止血的时间,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56.4±1.3秒,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204.5±23.5秒,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拔针后有8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8.99%,1例出现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1.69%,对照组患者拔针后有22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37.29%,7例发生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为11.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缩短穿刺点出血时间,降低拔针后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郝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0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抽取经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被我院确诊为慢性胃溃疡患者76例,在结合用药指导、心理治疗、健康护理、生活调理等综合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记录。同时选取65名患者做一般护理,并将其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76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在医生的有效治疗和医务工作者针对性的护理下,临床治理效果十分明显,76名患者全部病愈并如其办理出院手续,没有发生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的现象。结论: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慢性胃溃疡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十分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实现更加有效的病情治疗效果,在临床过程中提倡积极推广。

    作者:杨再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口服咪唑斯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口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联合NB~UVB照射;对照组45例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2组均外用曲咪新乳膏、炉甘石洗剂,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45例,痊愈率71.11%,有效率91.11%;对照组痊愈率51.16%,有效率69.77%,2组痊愈率相比x2=3.69,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有效率相比x2=6.43,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斯汀口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锡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与MRI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比较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主动脉夹层( ADA)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36例ADA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MRI分别进行检测,对比起影像学征象结果。结果:136例患者中有I型52例,Ⅱ型18例,Ⅲ型66例,CT、MRI检测率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MRI在对主动脉夹层检测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准确率较高,且能对其正确分型,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早期分级活动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系统的早期分级活动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小瑞;刘璐;张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手术室患者的沟通体会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治疗科室,手术对病人又是一个很强的刺激源,使病人生理和心理都产生极强的应激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影响手术顺利实施,因此,提倡“以病人为中心”,采取术前访视,术中人性化护理,有效减轻病人术前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使病人身心处于接受手术治疗的佳状态,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与专业技能中,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手术患者沟通方法包括术前沟通,术中沟通,术后沟通3个方面,具体沟通过程如下。

    作者:韩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6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E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多发性EMP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手术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54%低于对照组的10.77%,2组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EMP,疗效显著,可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需求优先选用。

    作者:苗阳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应用中所产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研究。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接收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他们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研究和回顾性分析,共取得病例1000例。结果:根据病例研究结果显示,出血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中为严重的并发症。与附件手术相比,子宫全切除术的中转开腹率明显升高,P<0.01,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中转开腹率也升高,P<0.05。结论:依照手术类型、手术的难易度以及患者过往手术史、医生水平等相关因素,决定了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手术和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有针对的预防,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罗胜田;刘锦辉;李伯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双轨路径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轨路径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名,对照组按带教临床路径对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实施传统带教,实验组在带教临床路径基础上,按专科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带教,实习结束时调查护生对带教方法和带教老师满意度,并对2组护生进行考核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2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方法满意度、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轨路径对实习护生进行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带教可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李玉珠;吴赛芬;赵翠兰;莫心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SOD和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 SOD和MD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房加压法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各组于术后3天检测视网膜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七叶皂苷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叶皂苷钠可抵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有关。

    作者:林美英;林水龙;赵晓馥;陈三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