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种冠状动脉介入路径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宋琪

关键词: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术
摘要:目的:探索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13例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经桡动脉组)107例,B组(经股动脉组)106例,术后观察2组生活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A组生活自理时间(h):17.0±3.1,住院时间(d):5.0±2.1,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有3例(2.8%),皮下淤血及血肿的有8例(7.5%),尿潴留的有0例(0.00%),术后低血压的有4例(3.7%),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具备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子宫腺肌病30例,均进行超声诊断与联合治疗。结果:二维超声显示2组内膜都呈现均匀性增厚,病灶与周围肌层没有界限,内部不均匀性回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动脉血流RI值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患者(P<0.05)。所有患者都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彩色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有很好的效果,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能取得很好的预后。

    作者:闵庆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测一氧化碳( 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与心电图变化,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急性CO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程度CO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非常显著( P <0.01),中毒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越高。结论: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CO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损伤是否继续存在,对指导制定抢救措施意义重大,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观察指标,为判断疗效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董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糖尿病足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降糖、降脂、创面处理等基础治疗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结合西医基础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溃疡,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安全可靠。

    作者:刘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尼莫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有文献报告,联合使用小剂量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其协同作用不仅可增加降压效果,而且可使2种药物的用量减少,副作用降低[1]。作者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尼莫地平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龙南医院近5年行心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术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调查

    随着放射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造影剂导致的肾病(造影剂肾病, contrast-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大原因[1]。本文对在我院接受心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发生CIN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预后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等提供参考。

    作者:吴海霞;王成全;冯雪影;白焱;王妍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肛裂切除术对肛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改良肛裂切除术对肛裂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肛裂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肛裂切除术(对照组)与改良纵切横缝术(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可使切口愈合时间缩短,降低肛门张力,创造肛门功能恢复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率,保障预后。

    作者:周朝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溶栓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入选52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并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后,根据冠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分别统计并比较2组间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脉再通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要高于溶栓后冠脉未通组(3.31±1.21 VS2.42±0.83);血清纤维蛋白原≥3g/L组的溶栓后冠脉再通率高于血清纤维蛋白原<3g/L组冠脉再通率。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者,其接受药物溶栓后冠脉再通可能更大。

    作者:满伟;满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采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骨折均为1期愈合,且无钢板折断、对线不良及骨间膜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SS判定标准,优24例,良21例,中5例,无差例,优良率达90.0%。结论:应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内科治疗分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腔内血流由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层,动脉中层与外膜分离,形成假腔。其病理基础是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的退行性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可引起夹层破裂、心脏压塞、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其病因复杂,包括高血压、遗传因素、先天性主动脉畸形如主动脉二叶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发育不全等、动脉粥样硬化、外伤与医源性损伤及结缔组织代谢异常等。 DeBakey等按病理解剖及主动脉造影,主要是内膜撕裂部位,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Ⅰ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至腹主动脉;Ⅱ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限于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Ⅲ型内膜撕裂口位于降主动脉,沿主动脉向远端扩展。 Stanford 法则将主动脉夹层分为A型,即DeBakey的Ⅰ型和Ⅱ型,约占全部病例的2/3;B 型,即De-Bakey的Ⅲ型,约占1/3,此种分类简单方便,临床常用,具有实际意义。Ⅰ、Ⅱ型者的发病年龄较轻,以马凡综合征所致的囊性中层退行性变常见,Ⅲ型的发病年龄较大,多伴有高血压。

    作者:张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6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64例坏死性小肠肠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参考组(32例),给予参考组患儿常规的临床护理办法,同时给予给予观察组患儿优质护理服务,观察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病症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8%,参考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8.1%,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系统的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

    作者:刘悦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中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

    目的:对院前急救中气道管理与呼吸支持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1年4月~2013年6月行院前急救患者15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气道管理、呼吸支持方法。结果:158例患者均行院前急救,其中23例在侧转头部并对口腔异物加以清除后呼吸充分、规律,50例由于呼吸微弱或呼吸骤停给予气管插管,24例患者进行口咽部通气管放置,其中18例由于呼吸慢、浅给予透明面罩气囊呼吸辅助。所有患者发绀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在现场急救后均顺利转入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展开合理、阶梯性气道管理,给予患者有效、及时呼吸支持,可大幅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与生存率。

    作者:杨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椎滑脱的不同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的不同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2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平均均明显提升,滑移率明显下降,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腰椎JOA评分的提高程度较大,平均滑移率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椎滑脱的不同节段应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具一定的生物基础理论依据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忠远;黄凌云;安遵发;余义涛;张崇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5例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以腹痛为临床表现的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心电图表现均为ST段抬高型,梗死部位以下壁为主,下壁合并正后壁或右室次之。结论:临床上遇有4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腹痛患者,应警惕AMI的可能性,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行18导联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

    作者:刘云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措施,阻滞整个伤害性刺激信号的传递,达到阻滞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传导,减少有害刺激传入导致的痛觉过敏和脊髓后角细胞受体改变的一种疼痛治疗方法[1]。氟比洛芬酯其化学名为丙酸-1-2-酰氧基乙酯,为氟比洛芬的前体药物。是通过静脉给药的非甾体靶向镇痛药,用于手术后及各种癌症的镇痛。本实验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 CLS)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王辉;崇复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胫骨远端骨折中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胫骨远端骨折中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5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痊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二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2%和68%,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梁正强;张文俊;陈远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动静脉瘘的准确率为92.15%,25例动静脉瘘发生血栓2例,瘘管血管旁软组织血肿1例,静脉瘤样扩张1例,21例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动静脉瘘患者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和术后血管监测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卓;申志扬(通讯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延期锁定钢板治疗严重Pilon骨折

    目的:总结采用延期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严重 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21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62岁,平均41.3岁。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伤6例,扭伤2例,砸伤1例。骨折按Raedi、Allgower分型:II型13例,III型8例。其中开放骨折5例,Gustilo分型:II型3例,III型2例。于伤后10~14天行切开复位胫骨远端LCP治疗。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2例因皮肤张力仍较高,延期2期缝合后愈合;2例开放性骨折伤口出现感染,予清创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I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及深部感染。踝关节功能参照Mazur等评价标准,评分为88.21±6.30分;获优8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6%。结论:延期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可有效减少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徐文强;徐火荣;黄文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治疗147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47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组。 A组(曲美他嗪),B组(单硝酸异山梨脂)。观察曲美他嗪抗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的改变及副作用。结果:(1)抗心绞痛:显效率A组75.5%;B组73.4%,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心电图的改变:A组61.7%;B组3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副作用:A组1.0%;B组36.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曲美他嗪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志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侧直切口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腰侧直切口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疗效。方法:回顾38例肾盂输尿管结石的手术,采用腰侧直切口入路,结石分别位于肾外型肾盂、输尿管上段( L2下缘~L5上缘)内,结石有单发,也有多发。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石,无残留。术后恢复快,无后遗症。结论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仍是较常用的方法,腰侧直切口系通过肌间隙解剖入路,创伤小、恢复快、直接、简便且后遗症少、易掌握,特别适合基层或设备条件较差的医院应用。

    作者:罗发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药微创治疗Gart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85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平乐郭氏手法复位经皮钢针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本组185例,优171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7.83%。结论:内服、外用中药配合平乐郭氏手法复位微创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 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方法简单的优势。

    作者:张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