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6例退休老干部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预防

张凤娥;谢五民;井玉红

关键词:退休, 老干部, 健康体检, 结果分析, 老年人, 健康知识, 心脑血管病, 治疗效果, 知识宣教, 体检结果, 生活质量, 年龄增长, 临床医生, 健康意识, 肺部疾病, 功能退化, 早治疗, 早诊断, 糖尿病, 活动量
摘要:随着年龄增长,活动量减少,身体各器官功能退化,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肺部疾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对老年人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其健康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具有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的重要意义[1]。今年5月份,我院对我矿96例退休老干部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提醒我们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在不断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同时,更要重视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宣教,可明显减少老年人常见病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详细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赏识理念减少职工医院急门诊护患纠纷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在急门诊实施赏识理念减少护患纠纷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增强医护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发生原因。(2)10名护理人员阶梯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人,观察组护理人员将赏识理念运用于每一位就诊人员。结果:均接诊5000名患者后,运用赏识理念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投诉率下降。结论:赏识理念降低了就诊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作者:秦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DHS内固定治疗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介绍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2007年3月~2011年9月收治6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行髋关节Harri 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1~17个月,平均14.3个月。优39例,良20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85.5%。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和应用正确的手术方法,DHS仍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景靓;王文辉;宗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成功脱机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成功脱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持续肺高压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持续肺高压( PPHN)是指生后由于肺血管阻力的持续增加和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产生的一种状态。当肺循环压力超过体循环压力时,大量血液通过开放的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产生右房向左房、肺动脉向胸主动脉的右向左分流。临床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发绀。 PPHN发生率约为活产儿的1/1400。

    作者:彭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诊断方式对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X线钼靶两种临床诊断试在乳腺肿块性质诊断过程中的优势、价值,以及2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对118例经手术或穿刺明确病理诊断的乳腺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2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超声与X线钼靶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8例乳腺肿块性质中,有38例增生性结节患者,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6.72%,47.23,经T检验,P值为0.08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6例乳腺囊肿患者,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25%,73.69%,经T检验,P值为0.0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有46例纤维腺瘤,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68%,71.09%,经T检验,P值为0.00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8例乳腺癌患者是,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39%,72.26%,经T检验,P值为0.12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乳腺肿块时常用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肿块性质时,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之处。然而,相对于良性肿块的诊断,超声更敏感;对于不典型肿块和乳腺癌,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率会更高。

    作者:李淑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与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提出更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5例预后良好,重残长期昏迷卧床者2例,死亡1例。结论:患者经正确的治疗和精心护理,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许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室对外伤性皮肤清创方法的改进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外伤患者急剧增加,患者多因突发意外事故造成的创伤,创面带有各种异物与污垢,清洗这些污垢,运用传统的肥皂乳与松节油清洗,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现我院自行运用外科刷手液进行创面清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贞;杨新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组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促红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常规造血原料补充的前提下,应用重组促红素3000 IU每周3次皮下注射的方法。结果:经过4个月治疗,108例肾性贫血患者,贫血得到纠正,总要效率100﹪。血红蛋白达11~12.3g/dl 62例占57.4﹪,血红蛋白10.3~10.9g/dl 44例占42.6﹪。血红蛋白9.6~9.8g/dl 2例占1.9﹪。结论:重组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Hb至靶目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红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肛裂切除术对肛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改良肛裂切除术对肛裂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肛裂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肛裂切除术(对照组)与改良纵切横缝术(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可使切口愈合时间缩短,降低肛门张力,创造肛门功能恢复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率,保障预后。

    作者:周朝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发生原因及护理

    肌肉痉挛是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20%。症状为肌肉痉挛性疼痛,一般持续10分钟,患者焦虑难忍,严重者使血液透析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患者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通过对2011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科透析时发生肌肉痉挛的21例的观察和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现将发生原因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迎春;魏东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治疗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时评估患者手术疗效,根据疗效评估分成优良组为对照组90例,中差组为观察组30例,对其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年龄、骨密度、BMI指数、合并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坚持锻炼、服用钙剂、吸烟史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生育子女数与饮酒史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于治疗前就上述各项影响因素开展调查或检查,以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为治疗提供预见性帮助。

    作者:陈廷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多西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化疗方案为:多西紫杉醇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联合顺铂30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结果:3组总有效率( CR+PR)分别为,非小细胞肺癌为49.5%;其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轻度胃肠道反应,脱发、面色潮红、乏力、肌痛等。结论: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满意,且毒性可耐受,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陈世超;张军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联合应用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直肠给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种药物联合应用通过直肠给药治疗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40例服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局部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比全身用药疗效更好、更快、更迅速,并能减少全身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且简便、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病症,患者主要是头部、四肢、背部等处有明显的水肿,此病较为反复,治疗周期长,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以此类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患者共66例作为研究对象来叙述如何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在2011年~2012年期间共收治了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共66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从31岁~78岁之间。患者的临床病症为:头部、四肢、腹背等处水肿或全身水肿,伴有高蛋白尿、高血脂等病症。采用低盐或者无盐优质高蛋白饮食、利尿和抗感染等等治疗之后,63例患者的病症获得了缓解,34例经护理后停止服用利尿药物,剩下患者也减少了利尿药物使用量。

    作者:孙永波;黄芳;康嗣慧;程少平;张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钩针结扎术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和评价钩针结扎术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钩针结扎术、术后早期静滴七叶皂甙钠,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0例(共48条患肢)结合物理检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30例(48条患肢)术后显示,本手术方法创伤小,伤口少且小,瘢痕小,美观,目前无复发率。该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缩短,疗效理想。结论:钩针结扎术联合七叶皂甙钠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理想方法。

    作者:郭守强;张喜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玻璃酸钠与熏洗方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同时采取玻璃酸钠和熏洗方的治疗手段,探究这种联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0名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人采用玻璃酸钠加熏洗方联合治疗,对照组40人仅用单纯的玻璃酸钠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过5周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理膝关节疼痛缓解人数为40(100%),超过对照组的25(62.50%)人,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膝关节功能正常的患者有35(87.50%)人,对照组仅有21(52.50%)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与熏洗方联合应用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比单用玻璃酸钠具有更好的效果,且经过治疗后膝关节在功能使用方面更灵活,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赵良虎;黄金;刘典峰;陈志强;杨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早期分级活动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系统的早期分级活动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小瑞;刘璐;张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中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

    目的:对院前急救中气道管理与呼吸支持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1年4月~2013年6月行院前急救患者15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气道管理、呼吸支持方法。结果:158例患者均行院前急救,其中23例在侧转头部并对口腔异物加以清除后呼吸充分、规律,50例由于呼吸微弱或呼吸骤停给予气管插管,24例患者进行口咽部通气管放置,其中18例由于呼吸慢、浅给予透明面罩气囊呼吸辅助。所有患者发绀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在现场急救后均顺利转入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展开合理、阶梯性气道管理,给予患者有效、及时呼吸支持,可大幅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与生存率。

    作者:杨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低视力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指导

    目的:通过助视器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尽可能恢复阅读、书写能力,基本做到生活独立,参加社区活动,享受晚年。方法:对132位低视力患者佳视力眼进行研究和跟踪,根据患者个人需要,分别使用单眼望远镜、放大望远镜、显微镜、视频放大器等训练项目。(1)视觉刺激练习、空间定位练习、手眼协调练习;(2)各种阅读方法识别和训练;(3)认知功能如视觉记忆或逻辑推理等诱发训练。结果:指导和训练后73例视力增加了1行以上(55.3%)41例(31%),能借助助视器进行有效的阅读工作,18例(13.6%)保持不变。结论:通过开发低视力周边的视觉功能进行视觉功能康复,助视器配合功能训练,可以提高低视力患者的部分视觉功能。

    作者:许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和X线在脊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总结分析CT与X线在脊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脊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X线检查,分析2种检查手段的诊断准确性。结果:CT扫描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88.33%,差异显著( P<0.05);CT扫描平均评分6.95±1.56分明显高于X线平均评分3.71±1.1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CT检查对脊椎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及检出率均高于 X线诊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