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永忠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脑水肿面积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周、治疗2周的脑水肿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周、2周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能有效减轻脑水肿程度,加快脑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饶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4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合并伤的同时,早期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内固定手术。结果:18例存活,3例死于胸腔出血、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17例恢复独立行走,2例患者在拐棍的辅助下恢复行走能力。结论: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的骨盆骨折合理应用 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简单,有效,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对大部分病人,可以作为终的治疗手段,起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华龙;贺友生;李思云;黄晓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索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治疗的更为有效、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28例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及观察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析对比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⑴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85%)(P<0.05);⑵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⑶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肺部感染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胸部外伤所致的肺部感染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价值,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智;王军岐;张保平;雷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高征产妇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全面的心理护理,细致的病情观察及药物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分娩方式,胎儿结局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病情控制更理想,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更高,产妇难产、子痫、先兆子痫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全面、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妊高征患者病情,减低产妇子痫发生概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应推广于临床。
作者:焦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可调式床头牌在病房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在我院各科室应用可调式床头牌,设外系科室为观察组共1385例,内系科室为对照组共1895例,观察可调式床头牌使用后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使用可调式床头牌后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式床头牌的应用提高了医患之间的满意度、护士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医疗差错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并有全身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占痛经人数90%以上;有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
作者:刘惠敏;张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与人工关节置换3种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9月~2014年3月,分别选择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各30例,分别接受DHS、PFNA、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下地承重所需时间、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结果: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但下地承重所需时间比置换组较长,3组住院时间、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满意,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更适合于高龄患者。
作者:张志奋;雷晓宇;雷云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深入分析引发骨科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的原因及其相关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骨科进行骨科外固定支架术后发生针道感染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对比患者性别、年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有无合并复合伤口、有无糖尿病以及支架固定期间有无激素类用药史,分析引起针道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100名患者针道感染率为11.0%;年龄在45岁以上者的针道感染率为18.6%,明显大于45岁以下者( P<0.05);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超过4周者的感染率达22.2%,明显高于固定时间在4周以内的患者(P<0.05);合并有复合伤或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0.5%与20.6%,明显高于未合并者;而患者的性别以及固定期间是否使用激素对针道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骨外科固定支架患者并发针道感染的可能性较高,且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支架固定时间、有无合并复合伤口以及糖尿病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振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措施。方法:选择150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给予健康知识教育、搞好术前准备、抓好术后护理、注意生命体征观察和记录、强化患者心理疏导以及出院后指导等护理方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恢复较佳。手术时间平均为65.8±22.1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2.9±27.1ml,术后排气平均时间为21.5±7.1小时,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为49.2±5.4小时,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率为4.0%,其中发生排便功能障碍者5例,发生膀胱功能障碍者1例,经给予恰当治疗和护理后均缓解,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子宫残端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住院天数平均为3.5±1.8天。患方对护士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高达99.3%(149/150)。结论:加强对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病情观察及全身心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方满意度。
作者:周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4例,接受髓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接受钉板系统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末期对患者进行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5± ;15.9分、66.8±15.3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疗效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当。
作者:李朝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后牙残冠依靠残存的牙体牙根进行钉固位修复,分析其临床疗效,临床实施的要点及可能的预后。方法:对50名进行后牙残冠钉固位修复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该50名患者均严格按照后牙残冠钉固位的修复实施要点进行根管治疗,桩核制备,全冠修复的修复过程,在修复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修复的效果。结果:经随访,该50名患者经后牙残冠钉固位的修复后,1年内仅有2名患者出现修复效果较差的现象,其他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合格率为96.0%。结论:对后牙残冠进行根管治疗,桩核制备,全冠修复的钉固位修复中,严格按照临床实施要点进行修复,就能够达到理想的预后效果。
作者:郑朗;董敏奇;卢小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与传统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分别于治疗1疗程(30天)后评价2组减轻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较好的止痛与恢复功能效果。
作者:王延伟;王学建;崔俊芳;崔国良;程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患者160例,将其分成2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脑血栓后遗症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因此,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有着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对于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有着极好的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牟经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合理方法,总结用药经验。方法:选取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2组,每组25例病人;医师采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2种药物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联合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对对照组实施治疗,患者用药7天后,对他们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之后,研究组25例患者治疗显效21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参照组治疗显效17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2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治愈率,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这种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孙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应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软组织损伤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切口愈合良好。其中骨折术前13例中,骨折手术切口均按期愈合拆线;骨折术中27例均愈合良好,按期拆线;术后5例无皮缘坏死,延期1周关闭伤口,顺利愈合。45例均未2次植皮或皮瓣转移。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进行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愈合效果不错,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陈本华;刘一民;何正位;刘家民;刘双宝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固定桥修复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78例需要接受固定桥修复的患者,采用固定桥修复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固定。结果:入选的78例固定桥修复中,修复成功率为88.5%,其中修复效果优秀有60.3%。结论:注意修复固定桥的义齿设计,以及基牙的准备,能够提高固定桥修复的质量和修复成功率。
作者:刘春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子宫破裂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0月126例妊娠子宫破裂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子宫修补术,22例次全子宫切除术,24例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术,4例全子宫切除术。并发症19例,其中感染15例,尿漏4例。结论:子宫破裂修补术可作为治疗子宫破裂的主要手术方式。
作者:王琪;石玉芬;詹发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整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自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0例直肠癌患者,医师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然后随机将4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20例患者,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病情康复情况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实施护理是治愈疾病的关键,这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这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诊治的100例重症哮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达96%,较对照组满意度84%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干预组患者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人性化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穿坡跟鞋对纠正步行中重心过度后倾或重心不稳的作用分析。方法:将20例步行时重心不稳或重心后倾易摔倒的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一组作为治疗组给予训练后穿坡跟鞋,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果:穿坡跟鞋的脑瘫儿童步行中重心过度后倾或重心不稳明显改善,步行稳定性显著提高。结论:儿童穿坡跟鞋对纠正步行中重心过度后倾或重心不稳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冬芝;徐晓;万凯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