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
近年来,暴力伤医频发,医患关系呈现日趋紧张之势。医患关系紧张,直接的受害者是医生,但大的受害者是病人,必须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医学科普宣传等切实举措,标本兼治。
作者:管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加强和规范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加强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实施严格地监督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学校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广大学生的饮食安全。结论: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郑继红;丁贵善;侯光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金纳多)联合天麻素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银杏叶制剂联合天麻素,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疗效及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金纳多)联合天麻素能纠正椎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牟爱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以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仅注射甘精胰岛素,2组均连用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治疗的有效率,并记录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2 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2 hPG和HbA1c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FBG、2 hPG和HbA1c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效果更为理想,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较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安全性好。
作者:崔新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采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老年人胸腰椎结核患者,均经后路施行病变节段的脊柱椎弓内固定术,自体的髂骨植骨整块融合术以及前路手术清除病灶。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8例术后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患者治愈率达94.4%(17/18);脊柱的后凸畸形术后平均矫正14.7°,不同程度恢复了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平均恢复1.5级。结论:本术式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结核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胡守力;梅继文;王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以CT技术诊断癫痫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共收治71例确诊为癫痫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先行脑电图(EEG)检测,再行颅脑CT检测,综合对比2次检测的差异。结果:检出率对比显示,EEG检测下,阳性率为88.7%(63/71),CT检测下,仅为71.8%(51/71),2组对比,CT效果明显更差,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CT诊断能进一步检测出患者的具体病因,51例阳性患者中,有脑梗死11例、颅内肿瘤12例、脑出血5例、脑寄生虫病2例、脑血管病9例、颅内钙化7例、先天畸形3例、脑萎缩2例。结论:CT诊断在癫痫检出率上并不占有优势,但却能很好地检测出具体病因,这对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合理地采用。
作者:刘梁新;简忠庆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事业所关注的重点,随着医疗认知的进一步改善,患者安全的重要性被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强调。如何能够在医疗过程中保障患者安全,构建医患和谐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课题。手术室作为整个医疗体系中的特殊诊疗科室,风险大、工作性质复杂,微小的差错也可能会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护理理念是建立在护理安全文化上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从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入手,以安全认知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确保护理人员发现和控制安全隐患,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笔者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云惠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体会。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50)与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n=
作者:许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应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软组织损伤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切口愈合良好。其中骨折术前13例中,骨折手术切口均按期愈合拆线;骨折术中27例均愈合良好,按期拆线;术后5例无皮缘坏死,延期1周关闭伤口,顺利愈合。45例均未2次植皮或皮瓣转移。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进行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愈合效果不错,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陈本华;刘一民;何正位;刘家民;刘双宝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保胎灵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保胎灵单药治疗组和联合黄体酮治疗组,对照分析2组患者保胎成功率、雌孕激素的升高作用等。结果:孕周<8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84%(65/77)、81%(62/77),孕周≥8周时分别为79%(61/77)、66%(51/77),总保胎成功率73.4%。观察组患者不同孕周雌孕激素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保胎灵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迪丽努尔·达吾提;帕提曼·肉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5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对他们进行分级评估,然后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处理,评价预防效果。结果:根据高危因素将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4个等级,采取对应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后,除了极高危等级中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其余皆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根据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采取对症预防处理,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借鉴。
作者:孙瑞府;于波涛;孙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2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78.0%),退烧时间2.10±1.12天、疱疹消退时间2.56±1.34天,以及住院时间3.45±1.45天,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李正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研究热点,肢体缺血后处理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其保护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抑制钙超载、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释放等有关。
作者:刘芳怡;刘开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70例,电脑随机分成A、B 2组,A组患者接受序贯疗法,即先服用埃索美拉唑和阿莫西林5天,后服用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5天。B组患者接受传统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服用10天)。治疗结束1个月后,患者复查,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结果:接受序贯疗法的A组患者治愈率为88.57%,远优于三联疗法治疗的B组患者治愈率62.86%,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A组发生率为8.57%,B组为14.29%,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三联疗法,序贯疗法是更为有效的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掌朝;孟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实验室临床检验项目研究相关评价指标在医学检验中的质量识别意义。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选取与检验科相关的临床检验项目资料信息,制定一套适合本院化验室的《医疗机构临床化验室各专业医学检验质量考评细则表》,建立一套省级医疗机构化验室评价标准,对本省三级、二级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质量考评和检验项目进行准入的分级管理。对本院检验科素有临床检验项目包括临床化学、临床血液、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临床体液等项目的化验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对比所指定的评价指标标准,分析质量评价水平。结果:参加调查的项目中所申报在《医疗机构临床化验室各专业医学检验质量考评细则表》准入范围内的三级项目在260~560之间,二级项目在200~420之间,均明显低于规定拟定的分级管理标准数量。结论:目前国内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先进性、安全性并能用标准化数据完成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以达到日益复杂化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需求,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国际医疗研究实验水平。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患者160例,将其分成2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脑血栓后遗症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因此,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有着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对于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有着极好的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牟经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可调式床头牌在病房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在我院各科室应用可调式床头牌,设外系科室为观察组共1385例,内系科室为对照组共1895例,观察可调式床头牌使用后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使用可调式床头牌后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式床头牌的应用提高了医患之间的满意度、护士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医疗差错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诊治的100例重症哮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达96%,较对照组满意度84%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干预组患者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人性化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一型重症型多形红斑,又称莱尔综合征。TEN绝大多数为药物过敏引起[1]。慢性肾衰竭时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2]。我科于2013年5月21日收治1例因药物过敏致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的慢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李晓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临床对策。方法:2013年4月我院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2例,搜集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经过临床积极治疗与有效护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天,安全出院。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临床并发症的预防,积极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李鲁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