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红
目的:观察肠动力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对其具体的治疗方案进行完善。方法:采用在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5名慢性便秘患者,对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对这85名患者在临床治疗上,在行为调整的基础上,均使用了促进肠动力类药物,比如5-HT4的受体类药物,配以副交感类药物等,红霉素、米索前列醇均有促动力作用。还有CCK为主要受体的阻滞药物等。连续使用4周,通过患者自感观察,通过便意情况、间隔时间、便体质量以及患者身体情况等,做好详细记录。结果:85例慢性便秘患者通过综合治疗4周后,显效27例(31.8%),有效51例(60.0%),无效7例(8.2%)。有效率达91.8%(78/85)。以上治疗无效的患者7人经相关辅助检查均证实为出口梗死类型的便秘患者。结论:对于慢性便秘的患者,使用促进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病理病状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普遍予以推广。
作者:来维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评估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1月~2011年1月,对7例(8髋)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Ⅲ型2髋,CrowIV型6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影像学检查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平均随访30个月(12~4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的良好的随访,Harris评分从平均52.5分提高到平均82.5分。所有股骨柄假体均获得稳定的固定,有5例表现出骨长入和3例纤维长入,部分转子下截骨均达到骨性愈合。直至末次随访没有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进行性透亮线,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均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7髋(占87.5%)显示良好的随访结果。结论:严重的DDH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术中操作方便,中远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杨中锋;陈洪亮;郑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应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软组织损伤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切口愈合良好。其中骨折术前13例中,骨折手术切口均按期愈合拆线;骨折术中27例均愈合良好,按期拆线;术后5例无皮缘坏死,延期1周关闭伤口,顺利愈合。45例均未2次植皮或皮瓣转移。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进行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愈合效果不错,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陈本华;刘一民;何正位;刘家民;刘双宝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牙反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44例儿童乳牙反的患者,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采取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经过矫正治疗,患者反的牙齿得到纠正,矫治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在治疗儿童乳牙反时采取改良垫式矫治器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端平;白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老年人的身体新陈代谢过程减慢,其生理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消化能力下降,食欲逐渐减退,容易出现身体营养方面的吸收障碍;⑵心脏生理性老化现象日益显现,心肌萎缩,冠状动脉出现生理性和病理性硬化,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⑶身体内分泌机能下降,机体代谢活动减弱,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延长;⑷肝肾功能减弱,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肝内代谢能力和肾脏排泄功能减退,随之造成药物转化速度减慢,血药浓度增加,药物半衰期延长,造成药物的副作用对老年人身体影响的加大【1】;⑸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减退,患感染性疾病的几率增加。
作者:韦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研究热点,肢体缺血后处理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其保护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抑制钙超载、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释放等有关。
作者:刘芳怡;刘开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于我院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的39例患者采用钻颅引流手术, B组的49例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残余液量、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复发率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经统计比较发现,B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术后残余液量、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的引流时间和复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穿刺术在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损伤小点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事业所关注的重点,随着医疗认知的进一步改善,患者安全的重要性被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强调。如何能够在医疗过程中保障患者安全,构建医患和谐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课题。手术室作为整个医疗体系中的特殊诊疗科室,风险大、工作性质复杂,微小的差错也可能会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护理理念是建立在护理安全文化上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从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入手,以安全认知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确保护理人员发现和控制安全隐患,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笔者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云惠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恶性脑胶质瘤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40例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替莫唑胺化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中7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例病变稳定,仅有1例病变进展,高达95%的总有效率。对照组中5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病变稳定,4例病变进展,有80%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则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低,有效率高,操作简便等,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陈伟;毕迎惠;王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我国器官移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器官移植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况不容乐观。通过道德、伦理、经济等多方面来阐述我国移植器官困境来源,从而为缓解器官移植的严峻现状提供研究之理论基础。
作者:陈晓凡;单鸿剑;邱娜;刘婉;董洁;王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用闭合手法和手术开放整复跖跗关节骨折以及脱位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42例,其中进行闭合手法整复的有20例,进行手术开放整复治疗的有22例,对患者治疗后走访1~2年,对患者的足形、功能等进行对比评定。结果:采用闭合手法进行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60.5%,采用手术开放治疗的有效率为75.3%。结论:除了少数轻微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在复位之后,通过石膏外固进行治疗可以痊愈,在临床上应该对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徐海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后对新生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5~12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12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5~12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01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的助产士未进行窒息复苏培训,观察组新生儿的助产士规范化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观察2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0例,占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例占3.67%。观察组复苏成功率28例占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例占81.08%。结论: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复苏成功率,对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其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随着医用高值耗材的使用品种、使用数量、使用价值的不断增加,其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增大,高值耗材的管理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天健军卫医院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程序(以下简称“天健军卫”物资管理程序)是针对传统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天健公司、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合作开发的医用耗材管理信息系统,是“军字一号工程”的升级版。它将医用耗材的库房管理分为5个子库房,包括高值耗材库、低值耗材库、设备耗材库、信息耗材库、病案表格库。其中高值耗材库采用“一物一码”的管理方法,实行一维条形码管理。我院作为武警部队首批启用该系统的单位,从2012年6月1日起正式使用,应用2年来,优化了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流程,提高了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水平。
作者:徐红彦;文艺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4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合并伤的同时,早期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内固定手术。结果:18例存活,3例死于胸腔出血、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17例恢复独立行走,2例患者在拐棍的辅助下恢复行走能力。结论: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的骨盆骨折合理应用 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简单,有效,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对大部分病人,可以作为终的治疗手段,起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华龙;贺友生;李思云;黄晓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EMI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行EMIC 和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和切口感染情况。结果:EMIC组术中出血量20.7±3.9 ml,手术时间45.6±5.7分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3.9±2.6小时,肛门排气时间12.3±4.9小时,止痛剂使用率0.1%,切口感染率0.03%;LC组术中出血量46.4±7.2ml,手术时间56.7±8.5分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7±4.7小时,肛门排气时间24.9±7.3小时,止痛剂使用率0.26%,切口感染率0.11%,2组各指标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EMIC组低于LC组(p<0.05);EMIC组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EMIC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微创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作者:陈雷;宗国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65例经临床确诊的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临床症状发生率与诊断符合率。结果:炎症性肠病诊断符合率92.5%,高于缺血性肠炎24.0%,缺血性肠炎被误诊为非特异性黏膜炎19例;炎症性肠病男16人、女28人,平均年龄28.3±12.3岁,缺血性肠炎男12人、女13人,平均60.3±20.3岁;炎症性肠病腹痛、腹泻、便血发生率分别为82.50%、90.00%、35.00%,缺血性肠炎100.00%、80.00%、92.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据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伴有便血,配合胃肠镜与影像学检查鉴别炎症性肠病与缺血性肠炎较易,但缺血性肠炎易与非特异性黏膜炎相混淆,鉴别时应注重病理诊断。
作者:李素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4例,接受髓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接受钉板系统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末期对患者进行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5± ;15.9分、66.8±15.3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疗效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当。
作者:李朝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奇台县冠脉造影结果与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70例冠脉造影患者中109例阳性患者,依据年龄、性别、病变变化程度、病变累及冠脉数量、有无心梗病史及冠脉优势性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0例中阴性61例,占35.9%,阳性109例,占64.1%,男性77例,占67.5%,女性32例,占48.5%;年龄37~79岁,平均58岁;有心梗病史者71例,占65.1%,无心梗史者38例,占34.9%;冠脉为右优势分布者132例,占77.6%,左优势分布者18例,占10.6%,均衡型分布者20例,占11.8%。单支冠脉病变40例,占36.7%,2支病变者23例,占21.1%,3支病变46例,占42.2%。受累冠脉数为224支,其中左前降支受累92支,占54.1%,左回旋支受累58支,占34.1%,右冠受累74支,占43.5%;病变直径狭窄在50%~69%之间者43支冠脉,占19.2%,在70%~89%者76支冠脉,占33.9%,≥90%者105支冠脉,占46.9%,PCI术50例。结论: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冠脉分布右优势型居多;左前降支发病率较右冠及左回旋支高。
作者:吴亚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子宫破裂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0月126例妊娠子宫破裂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子宫修补术,22例次全子宫切除术,24例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术,4例全子宫切除术。并发症19例,其中感染15例,尿漏4例。结论:子宫破裂修补术可作为治疗子宫破裂的主要手术方式。
作者:王琪;石玉芬;詹发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后牙残冠依靠残存的牙体牙根进行钉固位修复,分析其临床疗效,临床实施的要点及可能的预后。方法:对50名进行后牙残冠钉固位修复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该50名患者均严格按照后牙残冠钉固位的修复实施要点进行根管治疗,桩核制备,全冠修复的修复过程,在修复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修复的效果。结果:经随访,该50名患者经后牙残冠钉固位的修复后,1年内仅有2名患者出现修复效果较差的现象,其他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合格率为96.0%。结论:对后牙残冠进行根管治疗,桩核制备,全冠修复的钉固位修复中,严格按照临床实施要点进行修复,就能够达到理想的预后效果。
作者:郑朗;董敏奇;卢小鹏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