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力;梅继文;王宇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临床对策。方法:2013年4月我院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2例,搜集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经过临床积极治疗与有效护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天,安全出院。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临床并发症的预防,积极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李鲁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我省林区患者结石成分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森工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计500例尿石症病例,以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尿路结石化学成份,以患者性别,年龄,生活地区等为分组依据,分析各组尿路结石的化学成份特征。结果:40~60岁时尿路结石发病率达到高峰,男性和女性尿路结石患者为1.92:1,城镇林区草酸钙结石,碳酸磷灰石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发病率均低于边远林区。结论:黑龙江省林区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化学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有必要深入开展防治措施研究。
作者:单戈;许广志;闫莉;马晶;李浩铭;刘洋;王长林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3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1.5%,实验组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生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EMI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行EMIC 和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和切口感染情况。结果:EMIC组术中出血量20.7±3.9 ml,手术时间45.6±5.7分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3.9±2.6小时,肛门排气时间12.3±4.9小时,止痛剂使用率0.1%,切口感染率0.03%;LC组术中出血量46.4±7.2ml,手术时间56.7±8.5分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7±4.7小时,肛门排气时间24.9±7.3小时,止痛剂使用率0.26%,切口感染率0.11%,2组各指标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EMIC组低于LC组(p<0.05);EMIC组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EMIC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微创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作者:陈雷;宗国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于我院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的39例患者采用钻颅引流手术, B组的49例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残余液量、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复发率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经统计比较发现,B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术后残余液量、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的引流时间和复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穿刺术在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损伤小点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SIR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CRRT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血液透析方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Bun、Cr、Lac、CRP治疗72小时后分别为11.56±3.25mmol/L、201.54±12.88ummol/L、4.01±1.28mmol/L、76.04±10.81mg/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72小时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发生MODS及死亡率分别为7(35.0%)、3(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可有效地清除各种炎症介质,对抢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念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植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9月,采用MIPO技术植入锁定钢板治疗43例胫骨远端骨折。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6~64岁,平均37岁。AO分型, A1型8例,A2型9例, B3型7例,C1型11例,C2型8例。开放骨折19例,闭合骨折17例,于伤后5~8天消肿后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42例手术患者切口Ⅰ期愈合,1例发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筋膜室切开减压。 X 线片示骨性愈合16~32周,平均19.5周,按Teeny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5.34%。结论:采用MIPO技术植入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治疗方法。
作者:韦永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损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而中老年患者因多数合并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活动能力差更易发生溃疡和截肢风险,所以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糖尿病并伴糖尿病足的患者70例,给与相应的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蔚会凤;杨菊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观察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6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骨折,对试验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双钢板固定术在肱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在2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中,可以针对患者病情采用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方案,较常规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疗效,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促进骨折痊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贺毅;王宇光;卢正楷;沙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上的应用,探讨其对手术并发症的缓解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013年期间本院收治的14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将其按照每组74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护理手段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结果:对照组出现腰背肌酸痛的有48例,治疗组出现腰背肌酸痛症状的有34例,治疗组腰背肌酸痛症状大大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腰腿麻痹的有53例,治疗组出现腰腿麻痹现象的有16例,治疗组腰腿麻痹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细节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阿达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氨茶碱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进行多索茶碱治疗,B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各自的临床作用。结果:多索茶碱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气喘优于氨茶碱,作用快、安全范围大。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低于B组的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索茶碱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小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与传统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分别于治疗1疗程(30天)后评价2组减轻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较好的止痛与恢复功能效果。
作者:王延伟;王学建;崔俊芳;崔国良;程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4例,接受髓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接受钉板系统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末期对患者进行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5± ;15.9分、66.8±15.3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疗效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当。
作者:李朝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AFP、AFU、CA-199、CEA等肿瘤标记物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对照分析不同大小肿瘤直径的肝癌于肿瘤标记物之间的关系,评估肿瘤标记物在肿瘤与非肿瘤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差异。结果:AFP、AFU、CA-199的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逐渐升高,而CEA与肝癌肿瘤直径的大小关系不大。AFP和AFU的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CA-199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病灶的大小及肿瘤分期。结论:AFP、AFU、CA-199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及假阳性率,可以作为诊断PHC的常规联合项目,而ECA不能作为PHC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艾买提江·克日木;阿不都拉·热合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96位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药物+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观察30天后所有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严格按照要求服药及严格执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72例,其中65例(90.3%)患者收缩压下降≥10mmHg,未按照要求服药及执行健康生和方式的患者24例,其中15例(62.5%)患者收缩压下降≥10mmHg。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3%对62.5%,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严格规律服药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作者:张莉;余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免疫抑制剂实施治疗,观察组(25例)实施免疫净化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实验室指标水平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动脉硬化检查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的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例组)与4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进行动脉硬化检查,比较其肱-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变化特点;同时对病例组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双侧ba-PWV升高,双侧ABI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PR)与右侧ba-PWV有关,血尿素氮(BUN)与左侧ba-PWV有关, BUN、血肌酐(Scr)与双侧ABI有关,血尿酸(SUA)与左侧ABI有关。结论:动脉硬化检查可有效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应成为此类患者的常规检查。
作者:王黎;马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优势。方法: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9%和78.1%,2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呕吐、腹泻、头痛,对症处理后好转,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与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莉;孔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牙反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44例儿童乳牙反的患者,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采取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经过矫正治疗,患者反的牙齿得到纠正,矫治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在治疗儿童乳牙反时采取改良垫式矫治器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端平;白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祛邪法对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应用。方法:分析中医祛邪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治则与治法,以祛毒、解郁、活血化瘀、平肝熄风、祛湿化痰5个方面来阐述祛邪法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方面的应用。结果: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在疾病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过程中,根据病期长短、病变虚实,在补虚治本的同时注重祛邪治标,标本兼治,可有效地缓解运动神经元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结论:分析表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需要分清虚实,辨证施治,兼顾标本,才能获取满意的疗效。
作者:唐丽香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