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余丽丽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ADL与CSS评分变化及治疗后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ADL与C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本文从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2种角度,阐述近几年来心悸的中医疗法的进展,并提出相应的一些观点,供临床参考。
作者:姜伟超;周亚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下肢矫形器疗法对偏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收治的偏瘫患儿46例,随机分为下肢矫形器治疗组26例和传统康复治疗组20例,下肢矫形器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与膝踝足矫形器(KAFO)相互配合的康复治疗方法,传统康复治疗组采用PT、OT等经典康复训练方法。结果:康复治疗后评测的下肢FMA、平衡FAM、与运动功能有关FIM、FIM总分、每周FIM增加值和步行自立度的结果,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下肢矫形器疗法可明显改善偏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钰飞;李强;陈建华;丁晓莉;陆梅娟;鮑雪梅;张小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肱骨螺旋内固定器进行治疗,进行6个月随访,评估患者疼痛感的缓解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临床检查效果、肩关节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Neer评分结果显示,本组12例患者中优6例,满意4例,不满意2例,在手术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神经与血管损伤的情况。骨折均在手术结束后的6~8周中愈合,无患者出现不愈合或者迟缓愈合的情况,无患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取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法有着不会伤及肩周软组织、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麻醉方便、不易退钉的特点,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邹方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再予以压疮预防专项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评价压疮专项护理在预防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2.0%,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压疮专项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但其护理成本相对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病程选择使用,以降低压疮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中不同时间点应用对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甲状腺肿物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中静吸复合麻醉,A组在开皮前给予地佐辛5mg。,B组于手术近结束时给予地佐辛5mg。观察2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5分钟的VAS评分、改良OAA/S评分。结果:B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时间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5分钟的VAS评分A、B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A组改良OAA/S评分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术近结束时给予地佐辛会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建议地佐辛在全身麻醉中镇痛时尽量早期使用。
作者:孙艳才;田春梅;高瑞英;徐静;赵丽;李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观察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6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骨折,对试验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双钢板固定术在肱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在2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中,可以针对患者病情采用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方案,较常规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疗效,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促进骨折痊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贺毅;王宇光;卢正楷;沙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小针刀疗法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3年8月到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牵引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通过小针刀疗法给予临床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6%,对照组治疗效果为76%,2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小针刀疗法给予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彦中;徐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随机抽取50例纳入到研究范围中,将50例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发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后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赵紫财;郝敬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诊断及应用有效方案规范治疗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选取100例重症哮喘患者,均为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咳嗽、哮鸣音、喘息、气促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哮喘明确诊断,并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进临床症状消除,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保障获得理想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田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根据新生儿围产期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的变化的对比,分析其引起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收治的围产期缺氧40例,及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对其心肌酶谱的变化予以对比。结果: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谷丙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缺氧对心肌损害较大。
作者:陈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老年口腔溃疡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变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口腔溃疡患者102例,年龄69.1±11.6岁。选择体检健康人26例作正常对照,年龄66.3±6.4岁。血清TNF-α含量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8例重型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老年口腔溃疡血清TNF-α含量(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6.1±11.7 vs 25.3±10.4,P<0.01),重型(n=14,53.7±19.1,P<0.01)和中型(n=53,43.1±10.5, P<0.01)明显高于轻型(n=35,34.1±9.6,P<0.01),即重型TNF-α含量>中型>轻型。8例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5例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炎症,3例是炎症伴有增生。结论:老年口腔溃疡血清TNF-α含量可明显增高,病变越重增加越明显,且病理改变是炎症或伴增生,疾病发生发展与TNF-α变化有关。
作者:毛明;周桂龙;韩静;黄二江;胡祥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临床对策。方法:2013年4月我院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2例,搜集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经过临床积极治疗与有效护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天,安全出院。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临床并发症的预防,积极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李鲁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个月于本院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例110例,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110例患者手术时间40~85分钟,平均62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 mL,平均138.9 mL;12~20周骨折愈合,平均15.4周。全部患者使用拐杖,行动较方便。按Sande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优79例,良15例,中8例,差8例。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牢靠,微创,使用安全,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刘洋;李卫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于我院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的39例患者采用钻颅引流手术, B组的49例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残余液量、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复发率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经统计比较发现,B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术后残余液量、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的引流时间和复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穿刺术在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损伤小点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以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仅注射甘精胰岛素,2组均连用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治疗的有效率,并记录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2 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2 hPG和HbA1c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FBG、2 hPG和HbA1c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效果更为理想,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较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安全性好。
作者:崔新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提高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邢继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城固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118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产妇3522例,产后出血118例,产后出血发生率3.35%。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93例,胎盘因素1例,软产道裂伤6例,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8例,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9例,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1例。结论:减少孕产次,避免胎盘粘连;加强孕期保健及指导,减少巨大儿;重视产后出血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各种预防和紧急治疗措施,迅速明确病因,快速止血,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王胜春;饶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加强和规范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加强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实施严格地监督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学校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广大学生的饮食安全。结论: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郑继红;丁贵善;侯光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鞘管内麻醉及联合止血带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通过2004年12月~2012年12月79例96指末节手指离断再植应用此种麻醉及止血带方法,分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后果,分析原因,改进措施。结果:麻醉效果及止血效果良好,96指断指成活93指,成活率96.8%。结论:鞘管内麻醉及联合止血带应用于手指末节离断再植安全,方便、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于书友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