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民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3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1.5%,实验组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生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实验室临床检验项目研究相关评价指标在医学检验中的质量识别意义。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选取与检验科相关的临床检验项目资料信息,制定一套适合本院化验室的《医疗机构临床化验室各专业医学检验质量考评细则表》,建立一套省级医疗机构化验室评价标准,对本省三级、二级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质量考评和检验项目进行准入的分级管理。对本院检验科素有临床检验项目包括临床化学、临床血液、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临床体液等项目的化验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对比所指定的评价指标标准,分析质量评价水平。结果:参加调查的项目中所申报在《医疗机构临床化验室各专业医学检验质量考评细则表》准入范围内的三级项目在260~560之间,二级项目在200~420之间,均明显低于规定拟定的分级管理标准数量。结论:目前国内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先进性、安全性并能用标准化数据完成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以达到日益复杂化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需求,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国际医疗研究实验水平。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患者160例,将其分成2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脑血栓后遗症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因此,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有着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对于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有着极好的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牟经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子宫破裂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0月126例妊娠子宫破裂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子宫修补术,22例次全子宫切除术,24例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术,4例全子宫切除术。并发症19例,其中感染15例,尿漏4例。结论:子宫破裂修补术可作为治疗子宫破裂的主要手术方式。
作者:王琪;石玉芬;詹发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不同的止血方法,探讨减少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渗血的方法。方法:将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200例)与对照组(91例),用2种不同的方法止血。统计2组出现的渗血情况、脱管例数和患者满意度,采用R ×C表的x2检验和2×2表的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发生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渗血的构成比差异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0级渗血、Ⅰ级渗血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菌方形纱布制作成方形纱球,接着用无菌胶带固定成方形纱球置于穿刺点,后采用3M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的止血方法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作者:林真凤;吴温玉;朱彩兰;陈莲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4例,接受髓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接受钉板系统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末期对患者进行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5± ;15.9分、66.8±15.3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疗效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当。
作者:李朝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双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实施双侧切口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30例实施膝前正中纵切口或Y形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膝关节HSS评分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HSS评分优21例,良5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89.66%;对照组HSS评分优12例,良8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66.67%;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36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双侧切口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良好,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善伟;胡龙顺;刘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ADL与CSS评分变化及治疗后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ADL与C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在耳鼻咽喉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进行护理带教。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和综合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能显著提高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戴小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诊治的100例重症哮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达96%,较对照组满意度84%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干预组患者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人性化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2013年2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其中72例直接剖宫产,212例进行阴道试产。结果:212例阴道试产患者124例成功,88例失败中转剖宫产,试产成功率为58.5%。阴道试产组患者在先兆子宫破裂率上高于剖宫产组,但产后发热及住院花费低于剖宫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试产有其优缺点,成功的试产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住院日和费用,但试产失败则可能会增加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日及费用。
作者:林侠侠;刘素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AFP、AFU、CA-199、CEA等肿瘤标记物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对照分析不同大小肿瘤直径的肝癌于肿瘤标记物之间的关系,评估肿瘤标记物在肿瘤与非肿瘤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差异。结果:AFP、AFU、CA-199的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逐渐升高,而CEA与肝癌肿瘤直径的大小关系不大。AFP和AFU的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CA-199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病灶的大小及肿瘤分期。结论:AFP、AFU、CA-199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及假阳性率,可以作为诊断PHC的常规联合项目,而ECA不能作为PHC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艾买提江·克日木;阿不都拉·热合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感染率的作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自护能力、情绪状况、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防感染认知评分89.4±6.2分,自护能力评分84.4±11.7分,对护理满意度95.35%,感染率4.65%;对照组感染认知评分71.6±15.6分,自护能力评分68.7±13.3分,对护理满意度76.74%,感染率16.28%。各指标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红彦;焦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鞘管内麻醉及联合止血带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通过2004年12月~2012年12月79例96指末节手指离断再植应用此种麻醉及止血带方法,分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后果,分析原因,改进措施。结果:麻醉效果及止血效果良好,96指断指成活93指,成活率96.8%。结论:鞘管内麻醉及联合止血带应用于手指末节离断再植安全,方便、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于书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高频超声探查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征象及价值。方法:对103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高频及低频探头对右下腹及全腹进行超声检查,对异常回声进行仔细观察,进行必要测量记录,分析总结声像特征,对宜行急性手术者行阑尾切除术,随后送材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经手术证实病理9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6.3%(82/95)。结论: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为临床提供科学、客观的诊断价值,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性,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建国;刘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金纳多)联合天麻素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银杏叶制剂联合天麻素,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疗效及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金纳多)联合天麻素能纠正椎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牟爱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于我院进行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的90例幼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2组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达60.0%,总有效率达95.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控制病情,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丁妮娜;王航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过程中给予护理措施,随机分组,实验组46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舒适度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3.5%,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6.5%,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治疗中,给予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并使患者身体的舒适度得到提高。
作者:马正颖;管清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牙周病正畸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临床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4例牙列拥挤伴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牙周病症状好转,恢复牙周健康。结论:在矫治中要维护和保持其原有的健康牙周组织及牙槽骨,稳定的咀嚼功能系统及患者易于维护的口腔环境。
作者:曲大利;姜群;孙云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70例,电脑随机分成A、B 2组,A组患者接受序贯疗法,即先服用埃索美拉唑和阿莫西林5天,后服用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5天。B组患者接受传统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服用10天)。治疗结束1个月后,患者复查,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结果:接受序贯疗法的A组患者治愈率为88.57%,远优于三联疗法治疗的B组患者治愈率62.86%,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A组发生率为8.57%,B组为14.29%,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三联疗法,序贯疗法是更为有效的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掌朝;孟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