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母婴结局

林侠侠;刘素洁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妊娠, 阴道试产, 并发症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2013年2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其中72例直接剖宫产,212例进行阴道试产。结果:212例阴道试产患者124例成功,88例失败中转剖宫产,试产成功率为58.5%。阴道试产组患者在先兆子宫破裂率上高于剖宫产组,但产后发热及住院花费低于剖宫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试产有其优缺点,成功的试产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住院日和费用,但试产失败则可能会增加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日及费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2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78.0%),退烧时间2.10±1.12天、疱疹消退时间2.56±1.34天,以及住院时间3.45±1.45天,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李正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效果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止血,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吕玲;杨霞;李瑞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骨科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深入分析引发骨科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的原因及其相关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骨科进行骨科外固定支架术后发生针道感染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对比患者性别、年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有无合并复合伤口、有无糖尿病以及支架固定期间有无激素类用药史,分析引起针道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100名患者针道感染率为11.0%;年龄在45岁以上者的针道感染率为18.6%,明显大于45岁以下者( P<0.05);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超过4周者的感染率达22.2%,明显高于固定时间在4周以内的患者(P<0.05);合并有复合伤或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0.5%与20.6%,明显高于未合并者;而患者的性别以及固定期间是否使用激素对针道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骨外科固定支架患者并发针道感染的可能性较高,且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支架固定时间、有无合并复合伤口以及糖尿病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振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观察AFP、AFU、CA-199、CEA等肿瘤标记物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对照分析不同大小肿瘤直径的肝癌于肿瘤标记物之间的关系,评估肿瘤标记物在肿瘤与非肿瘤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差异。结果:AFP、AFU、CA-199的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逐渐升高,而CEA与肝癌肿瘤直径的大小关系不大。AFP和AFU的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CA-199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病灶的大小及肿瘤分期。结论:AFP、AFU、CA-199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及假阳性率,可以作为诊断PHC的常规联合项目,而ECA不能作为PHC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艾买提江·克日木;阿不都拉·热合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子午流注穴位低频治疗仪加针刺治疗肩周炎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穴位低频治疗仪加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64例肩周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2例。每组选穴相同,只是治疗组使用子午流注穴位低频治疗仪加针刺激痛点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每周3次,2周1疗程,3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1.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1次疼痛程度减少2格,治疗组17(53.1%)例,对照组4(12.5%)例,2组在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子午流注穴位低频治疗仪加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疗效理想,在社区使用安全、方便、有效、省时、无任何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和骶管麻醉用于妊娠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两者的优点及区别。方法:对10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明确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分别为50例。于手术前,分别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和骶管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在10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中,在用药剂量、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及麻醉效果方面,腰硬联合麻醉组的优势明显高于骶管麻醉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2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11,0.012,0.019,0.023)。结论:在对接受妊娠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来说,两者的麻醉效果均非常可靠,但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较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会更好。

    作者:郭学勤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及时的治疗护理,78例患者视力均得到巩固或提高。结论: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控制血糖水平,合理运动,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巩固和改善患者的视力,减少失明的危险。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中新活素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中新活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增加新活素静脉缓慢注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主要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406,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x2=0.1221,P>0.05)。结论: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王妮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65例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65例经临床确诊的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临床症状发生率与诊断符合率。结果:炎症性肠病诊断符合率92.5%,高于缺血性肠炎24.0%,缺血性肠炎被误诊为非特异性黏膜炎19例;炎症性肠病男16人、女28人,平均年龄28.3±12.3岁,缺血性肠炎男12人、女13人,平均60.3±20.3岁;炎症性肠病腹痛、腹泻、便血发生率分别为82.50%、90.00%、35.00%,缺血性肠炎100.00%、80.00%、92.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据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伴有便血,配合胃肠镜与影像学检查鉴别炎症性肠病与缺血性肠炎较易,但缺血性肠炎易与非特异性黏膜炎相混淆,鉴别时应注重病理诊断。

    作者:李素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及困境来源分析

    我国器官移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器官移植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况不容乐观。通过道德、伦理、经济等多方面来阐述我国移植器官困境来源,从而为缓解器官移植的严峻现状提供研究之理论基础。

    作者:陈晓凡;单鸿剑;邱娜;刘婉;董洁;王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目的:探究分析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合理方法,总结用药经验。方法:选取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2组,每组25例病人;医师采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2种药物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联合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对对照组实施治疗,患者用药7天后,对他们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之后,研究组25例患者治疗显效21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参照组治疗显效17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2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治愈率,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这种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孙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与七氟烷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2种麻醉方式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唇裂患儿30例分为2组,每组15例。 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6u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S组:吸入七氟烷,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手术开始即刻、术中30分钟、拔管后1分钟时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麻醉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诱导前相比P组术中30分钟MAP、HR均明显降低,S组拔管后1分钟MAP、HR均明显增高,2组BIS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比较拔管后1分钟MAP、HR、BIS均有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P组术后躁动1例,S组有8例;恶心呕吐S组有1例。结论:异丙酚TCI组术后清醒质量高;七氟烷组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二者均能安全有效应用于婴儿唇裂修复术。

    作者:李艳清;杨狄;商春梅;骆龙坤;赵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肱骨螺旋内固定器进行治疗,进行6个月随访,评估患者疼痛感的缓解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临床检查效果、肩关节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Neer评分结果显示,本组12例患者中优6例,满意4例,不满意2例,在手术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神经与血管损伤的情况。骨折均在手术结束后的6~8周中愈合,无患者出现不愈合或者迟缓愈合的情况,无患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取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法有着不会伤及肩周软组织、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麻醉方便、不易退钉的特点,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邹方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动脉硬化检查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动脉硬化检查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的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例组)与4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进行动脉硬化检查,比较其肱-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变化特点;同时对病例组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双侧ba-PWV升高,双侧ABI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PR)与右侧ba-PWV有关,血尿素氮(BUN)与左侧ba-PWV有关, BUN、血肌酐(Scr)与双侧ABI有关,血尿酸(SUA)与左侧ABI有关。结论:动脉硬化检查可有效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应成为此类患者的常规检查。

    作者:王黎;马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医治疗心悸的临床进展

    本文从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2种角度,阐述近几年来心悸的中医疗法的进展,并提出相应的一些观点,供临床参考。

    作者:姜伟超;周亚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个月于本院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例110例,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110例患者手术时间40~85分钟,平均62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 mL,平均138.9 mL;12~20周骨折愈合,平均15.4周。全部患者使用拐杖,行动较方便。按Sande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优79例,良15例,中8例,差8例。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牢靠,微创,使用安全,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刘洋;李卫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重症哮喘实施人性化护理对预后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诊治的100例重症哮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达96%,较对照组满意度84%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干预组患者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人性化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颅脑钻孔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颅脑引流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备皮及向患者做好详细解释工作,术后24小时内每隔15~30分钟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保持引流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液的量。结果:10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认真护理及细心观察是保证脑室引流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颅脑钻孔引流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闭合性颅内出血效果均好,定位更准确,提高了钻孔引流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刘小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应用组配式S-ROM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

    目的:评估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1月~2011年1月,对7例(8髋)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Ⅲ型2髋,CrowIV型6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影像学检查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平均随访30个月(12~4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的良好的随访,Harris评分从平均52.5分提高到平均82.5分。所有股骨柄假体均获得稳定的固定,有5例表现出骨长入和3例纤维长入,部分转子下截骨均达到骨性愈合。直至末次随访没有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进行性透亮线,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均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7髋(占87.5%)显示良好的随访结果。结论:严重的DDH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术中操作方便,中远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杨中锋;陈洪亮;郑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后牙残冠钉固位修复临床实施要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对后牙残冠依靠残存的牙体牙根进行钉固位修复,分析其临床疗效,临床实施的要点及可能的预后。方法:对50名进行后牙残冠钉固位修复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该50名患者均严格按照后牙残冠钉固位的修复实施要点进行根管治疗,桩核制备,全冠修复的修复过程,在修复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修复的效果。结果:经随访,该50名患者经后牙残冠钉固位的修复后,1年内仅有2名患者出现修复效果较差的现象,其他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合格率为96.0%。结论:对后牙残冠进行根管治疗,桩核制备,全冠修复的钉固位修复中,严格按照临床实施要点进行修复,就能够达到理想的预后效果。

    作者:郑朗;董敏奇;卢小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