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妮
目的:深入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及 X线、超声的诊断,以及预防节育环异位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在门诊诊治的8例患者节育器异位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X线、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结果:对本组8例节育器异位都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选择技术好的医生放节育器,选择合适类型与合适型号的节育器,是防止节育器异位的关键保证。
作者:丛秀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某企业职工的乙肝病毒感染现状,为业务部门对全体职工开展乙肝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某企业10个单位所有在编职工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肝功能检查化验,将体检结果导入数据库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企业职工的抗HBe、HBeAg、抗HBc、抗HBs、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4.79%、0.27%、6.35%、49.12%、3.36%;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以50~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4.49%,﹤30年龄组低2.10%;医务人员、非医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1%、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的阳性人群比HBsAg的非阳性人群的肝功能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企业人群HBsAg为低流行水平,根据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率分布特征,防控重点人群为男性、50~年龄组、医务人员,重点工作为抗HBs阴性人群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及乙肝慢性感染人群中肝功能异常者的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
作者:张慧;尹娟;庄贵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前,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但临床上常常有的病人效果很好,而有的则难以令人满意。几项研究认为干扰素治疗者应为年轻人及没有肝硬化、非HCV型、病毒水平较低者。应用这个标准,治疗反应率明显提高。
作者:陈朝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2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78.0%),退烧时间2.10±1.12天、疱疹消退时间2.56±1.34天,以及住院时间3.45±1.45天,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李正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一型重症型多形红斑,又称莱尔综合征。TEN绝大多数为药物过敏引起[1]。慢性肾衰竭时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2]。我科于2013年5月21日收治1例因药物过敏致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的慢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李晓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流产方式在终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有剖宫产史的早孕患者随机分A、B、C 3组,每组各32例。 A组采用药物流产,B组行常规人工流产术,C组采用药物联合负压吸引术。对照分析3组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B、C 2组流产效果、术后阴道流血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但B、C 2组流产效果、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与负压吸宫术联合终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流产方法。
作者:苗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早剥的护理经验。方法: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早剥患者98例,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产妇的死亡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的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子痫的前期加强产前检查,重视胎盘早剥发生的征兆,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并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产期母婴的死亡率,提高母婴的安全。
作者:杜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产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进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通过麻醉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等的具体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麻醉起效后,其舒张压、心率和收缩压均降低;当气腹之后,其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都上升,p<0.05,则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等,相比较于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蔚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之间于本院治疗的9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观测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均有较明显缩短,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HR、CPR 、MAP、SpO2稳定性优于对照组,且2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的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优,值得推广。
作者:习社盈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用闭合手法和手术开放整复跖跗关节骨折以及脱位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42例,其中进行闭合手法整复的有20例,进行手术开放整复治疗的有22例,对患者治疗后走访1~2年,对患者的足形、功能等进行对比评定。结果:采用闭合手法进行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60.5%,采用手术开放治疗的有效率为75.3%。结论:除了少数轻微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在复位之后,通过石膏外固进行治疗可以痊愈,在临床上应该对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徐海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根据新生儿围产期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的变化的对比,分析其引起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收治的围产期缺氧40例,及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对其心肌酶谱的变化予以对比。结果: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谷丙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缺氧对心肌损害较大。
作者:陈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与致残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本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00例进行调查,统计精神致残的发病情况,同时纳入分析相关因素。结果: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精神残疾患者258例,致残率为86.0%。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为家庭收入、精神状况、被照顾情况等(P<0.05)。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是一种高致残性的精神疾病,家庭收入、精神状况、被照顾情况为影响致残的主要因素,加强社区康复能有效缓解精神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茂琼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为探讨股骨颈骨折后尿路感染的原因与相关因素,找出可行性降低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促进其早日康复。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3月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此时间段病例中有51例发生尿路感染者。结论:通过分析认识到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长以及高龄患者,是导致股骨颈骨折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杨仕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比较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5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 LCP)固定治疗,回顾性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腕关节主活动范围、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情况、腕关节主活动范围、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疗效比石膏外固定的治疗效果更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直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塔吾兰·沙哈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AFP、AFU、CA-199、CEA等肿瘤标记物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对照分析不同大小肿瘤直径的肝癌于肿瘤标记物之间的关系,评估肿瘤标记物在肿瘤与非肿瘤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差异。结果:AFP、AFU、CA-199的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逐渐升高,而CEA与肝癌肿瘤直径的大小关系不大。AFP和AFU的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CA-199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病灶的大小及肿瘤分期。结论:AFP、AFU、CA-199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及假阳性率,可以作为诊断PHC的常规联合项目,而ECA不能作为PHC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艾买提江·克日木;阿不都拉·热合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感染率的作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自护能力、情绪状况、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防感染认知评分89.4±6.2分,自护能力评分84.4±11.7分,对护理满意度95.35%,感染率4.65%;对照组感染认知评分71.6±15.6分,自护能力评分68.7±13.3分,对护理满意度76.74%,感染率16.28%。各指标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红彦;焦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氨茶碱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进行多索茶碱治疗,B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各自的临床作用。结果:多索茶碱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气喘优于氨茶碱,作用快、安全范围大。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低于B组的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索茶碱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小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4例,接受髓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接受钉板系统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末期对患者进行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5± ;15.9分、66.8±15.3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疗效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当。
作者:李朝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并有全身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占痛经人数90%以上;有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
作者:刘惠敏;张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70例,电脑随机分成A、B 2组,A组患者接受序贯疗法,即先服用埃索美拉唑和阿莫西林5天,后服用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5天。B组患者接受传统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服用10天)。治疗结束1个月后,患者复查,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结果:接受序贯疗法的A组患者治愈率为88.57%,远优于三联疗法治疗的B组患者治愈率62.86%,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A组发生率为8.57%,B组为14.29%,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三联疗法,序贯疗法是更为有效的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掌朝;孟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