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与致残的影响因素

任茂琼

关键词:社区重性精神疾病, 康复, 致残,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与致残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本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00例进行调查,统计精神致残的发病情况,同时纳入分析相关因素。结果: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精神残疾患者258例,致残率为86.0%。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为家庭收入、精神状况、被照顾情况等(P<0.05)。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是一种高致残性的精神疾病,家庭收入、精神状况、被照顾情况为影响致残的主要因素,加强社区康复能有效缓解精神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左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男性膀胱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男性膀胱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男性膀胱镜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可唤醒时间、不良反应及丙泊酚用量。记录插镜、可唤醒及留观时间,麻醉诱导后、进镜至膀胱时及手术结束时的监测无创血压(NBP),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R)及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随访患者满意度,作麻醉效果分级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丙泊酚用量、术中肢动及呼吸暂停例数、苏醒时间、麻醉效果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无痛男性膀胱镜检查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明坤;张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前往我院行甲状腺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以A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其满意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增加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出院,还能够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创伤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索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治疗的更为有效、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28例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及观察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析对比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⑴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85%)(P<0.05);⑵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⑶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肺部感染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胸部外伤所致的肺部感染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价值,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智;王军岐;张保平;雷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字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与研究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显微镜下,对205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年,3例复发,失败1例。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手术之后的复发率,具有简便快捷,创伤小,修复快,是目前医疗条件下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齐晓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效果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止血,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吕玲;杨霞;李瑞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综合儿科的护理管理的体会

    新疆地区护理人员由维族、哈族、回族、俄罗斯族、蒙古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组成,住院患者也均为不同民族。在护理管理中,我们要根据不同民族,结合地区特色,因地因人制宜。我科是综合儿科,患儿病重多、周转快、起病急、变化迅速,加上患儿年龄小,认知力差,陪护多,这就要求儿科护士不仅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较好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自2011年以来我科通过加强对科室及护士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瑶;舒秋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采用中医基本方:牛膝15 g、当归尾15 g、赤芍10 g、川芍10 g、牛尾结30 g、白芷12g、元胡10g、双钓藤30g、姜黄10g,临证加减,结合西药局封,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8例。结果:治愈41例、显效5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95.8%。结论:临床实践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简单,疗效显著,适于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借鉴参考。

    作者:陈和生;郭爱明;陈金如;肖玉秀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胰岛素泵应用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胰岛素泵应用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根据入院编号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经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周期为4周。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为5.49±1.82mmol/L,对照组为6.12±1.67mmol/L,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依次为58.13±20.63分、26.27±12.84分、21.67±11.68分、57.00±14.36分;对照组评分依次为51.20±16.28分、21.08±11.15分、16.54±12.36分、50.15±14.23分。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胰岛素泵应用中的实施更加有利于降低血糖,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琳婷;杨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中新活素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中新活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增加新活素静脉缓慢注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主要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406,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x2=0.1221,P>0.05)。结论: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王妮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患者160例,将其分成2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脑血栓后遗症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因此,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有着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对于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有着极好的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牟经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大黄芒硝外敷对血吸虫病腹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混合敷脐对血吸虫病腹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血吸虫病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敷脐,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患者比较,观察组体重减轻、腹围缩小、24小时尿量增加(p<0.05)。结论:大黄芒硝敷脐有利于血吸虫病腹水患者的腹水消退。

    作者:钱小芳;马婷婷;刘敏;牛雪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皮植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植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9月,采用MIPO技术植入锁定钢板治疗43例胫骨远端骨折。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6~64岁,平均37岁。AO分型, A1型8例,A2型9例, B3型7例,C1型11例,C2型8例。开放骨折19例,闭合骨折17例,于伤后5~8天消肿后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42例手术患者切口Ⅰ期愈合,1例发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筋膜室切开减压。 X 线片示骨性愈合16~32周,平均19.5周,按Teeny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5.34%。结论:采用MIPO技术植入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治疗方法。

    作者:韦永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可调式床头牌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可调式床头牌在病房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在我院各科室应用可调式床头牌,设外系科室为观察组共1385例,内系科室为对照组共1895例,观察可调式床头牌使用后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使用可调式床头牌后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式床头牌的应用提高了医患之间的满意度、护士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医疗差错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妇科护理中应用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妇科所收治的孕期妇女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孕妇40例,干预组孕妇40例。对照组40例孕妇进行孕期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孕期健康教育。观察对比对照组、干预组孕妇分娩方式以及分娩前孕妇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孕妇自然分娩率为85.0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娩前SAS、SDS评分分别为38.2±5.6分、40.1±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护理中通过对孕妇实施孕期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前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妇科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盛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胃炎伴痉挛性腹痛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给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组54例,联合硫酸镁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30分钟后NRS、缓解时间、显效率分别为2.9±2.6分、28.3±21.8分钟、81.48%优于对照组3.4±2.0分、38.1±18.9分钟、69.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疗效较单纯应用间苯三酚更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英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ADL与CSS评分变化及治疗后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ADL与C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子午流注穴位低频治疗仪加针刺治疗肩周炎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穴位低频治疗仪加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64例肩周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2例。每组选穴相同,只是治疗组使用子午流注穴位低频治疗仪加针刺激痛点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每周3次,2周1疗程,3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1.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1次疼痛程度减少2格,治疗组17(53.1%)例,对照组4(12.5%)例,2组在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子午流注穴位低频治疗仪加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疗效理想,在社区使用安全、方便、有效、省时、无任何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手术患者压疮预防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再予以压疮预防专项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评价压疮专项护理在预防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2.0%,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压疮专项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但其护理成本相对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病程选择使用,以降低压疮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6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骨折,对试验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双钢板固定术在肱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在2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中,可以针对患者病情采用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方案,较常规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疗效,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促进骨折痊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贺毅;王宇光;卢正楷;沙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配合探究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在手术治疗前后及过程中实施配套护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手术配合护理措施。结果:36患者成功治愈,死亡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死亡原因主要包括颅脑严重挫裂伤、脑干严重损伤及并发严重脑病。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严重疾病,临床手术及时治疗是减少死亡的关键因素。但正确有效的临床配套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徐风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