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048名企业职工乙肝病毒感染现况调查

张慧;尹娟;庄贵华

关键词:乙肝病毒, 感染, 现状调查, 企业职工
摘要:目的:了解某企业职工的乙肝病毒感染现状,为业务部门对全体职工开展乙肝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某企业10个单位所有在编职工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肝功能检查化验,将体检结果导入数据库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企业职工的抗HBe、HBeAg、抗HBc、抗HBs、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4.79%、0.27%、6.35%、49.12%、3.36%;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以50~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4.49%,﹤30年龄组低2.10%;医务人员、非医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1%、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的阳性人群比HBsAg的非阳性人群的肝功能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企业人群HBsAg为低流行水平,根据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率分布特征,防控重点人群为男性、50~年龄组、医务人员,重点工作为抗HBs阴性人群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及乙肝慢性感染人群中肝功能异常者的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固定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与人工关节置换3种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9月~2014年3月,分别选择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各30例,分别接受DHS、PFNA、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下地承重所需时间、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结果: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但下地承重所需时间比置换组较长,3组住院时间、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满意,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更适合于高龄患者。

    作者:张志奋;雷晓宇;雷云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CRRT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SIR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CRRT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血液透析方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Bun、Cr、Lac、CRP治疗72小时后分别为11.56±3.25mmol/L、201.54±12.88ummol/L、4.01±1.28mmol/L、76.04±10.81mg/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72小时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发生MODS及死亡率分别为7(35.0%)、3(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可有效地清除各种炎症介质,对抢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念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围产期缺氧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的变化

    目的:根据新生儿围产期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的变化的对比,分析其引起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收治的围产期缺氧40例,及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对其心肌酶谱的变化予以对比。结果: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谷丙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缺氧对心肌损害较大。

    作者:陈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母婴结局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2013年2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其中72例直接剖宫产,212例进行阴道试产。结果:212例阴道试产患者124例成功,88例失败中转剖宫产,试产成功率为58.5%。阴道试产组患者在先兆子宫破裂率上高于剖宫产组,但产后发热及住院花费低于剖宫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试产有其优缺点,成功的试产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住院日和费用,但试产失败则可能会增加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日及费用。

    作者:林侠侠;刘素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活血通络汤联合降压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联合降压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高血压患者2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用活血通络汤和抗高血压药2-3类小剂量联合用药,对照组仅使用抗高血压药2-3类小剂量联合,疗程8周,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存在。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降压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张新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微创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

    目的:评价微创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月~2014年1月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所有患者均在微创操作下使用PFNA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4个月~28个月随访,29例骨折愈合,1例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未愈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物疲劳断裂的发生,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3.33%。结论:微创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方法简单,固定稳定,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且骨折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

    作者:陈剑锋;刘红伟;崔党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可调式床头牌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可调式床头牌在病房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在我院各科室应用可调式床头牌,设外系科室为观察组共1385例,内系科室为对照组共1895例,观察可调式床头牌使用后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使用可调式床头牌后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式床头牌的应用提高了医患之间的满意度、护士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医疗差错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探讨4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随着我国面临老龄化问题,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1】。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方面变化,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差的特点【2】,在透析中更易发生并发症,给治疗护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做好老年患者护理,对于提高老年患者透析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菊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脂蛋白(a)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胱抑素C和脂蛋白( a)在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体检中心选取的正常组进行胱抑素C和脂蛋白( a)检验,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并将2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组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概括两者在2型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胱抑素C水平和脂蛋白( a)水平与健康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胱抑素C和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且胱抑素C与脂蛋白(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胱抑素C和脂蛋白( 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是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监测糖尿病发展,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症状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深入分析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症状,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对老年性痴呆病人临床症状的认识。方法:采用认知功能方面MoCA量表对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和30例非老年性痴呆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索老年性痴呆的症状特点和认知功能评分,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性痴呆患者MoCA量表评分结果远远低于对照组人群MoCA量表评分结果,经过t检验,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视,提高对其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对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桂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配合探究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在手术治疗前后及过程中实施配套护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手术配合护理措施。结果:36患者成功治愈,死亡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死亡原因主要包括颅脑严重挫裂伤、脑干严重损伤及并发严重脑病。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严重疾病,临床手术及时治疗是减少死亡的关键因素。但正确有效的临床配套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徐风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免疫抑制剂实施治疗,观察组(25例)实施免疫净化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实验室指标水平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8例,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具有专科特异性,需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论:分析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英梅;刘炳芳;安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种不同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止血方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不同的止血方法,探讨减少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渗血的方法。方法:将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200例)与对照组(91例),用2种不同的方法止血。统计2组出现的渗血情况、脱管例数和患者满意度,采用R ×C表的x2检验和2×2表的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发生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渗血的构成比差异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0级渗血、Ⅰ级渗血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菌方形纱布制作成方形纱球,接着用无菌胶带固定成方形纱球置于穿刺点,后采用3M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的止血方法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作者:林真凤;吴温玉;朱彩兰;陈莲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小针刀疗法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3年8月到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牵引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通过小针刀疗法给予临床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6%,对照组治疗效果为76%,2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小针刀疗法给予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彦中;徐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银杏叶制剂(金纳多)联合天麻素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金纳多)联合天麻素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银杏叶制剂联合天麻素,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疗效及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金纳多)联合天麻素能纠正椎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牟爱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化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化疗体会。方法:选取2012~2013年收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7例临床化疗进行分析。结果:随访平均20个月,经化学治疗30例患者中CR 18例,PR 9例,OR率90%。结论:CML的治疗应依据患者本身状况,预后分析,经济条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曲洪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25例疗效分析

    目的: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随机抽取50例纳入到研究范围中,将50例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发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后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赵紫财;郝敬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1例慢性肾衰竭行腹透治疗合并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护理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一型重症型多形红斑,又称莱尔综合征。TEN绝大多数为药物过敏引起[1]。慢性肾衰竭时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2]。我科于2013年5月21日收治1例因药物过敏致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的慢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李晓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96位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药物+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观察30天后所有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严格按照要求服药及严格执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72例,其中65例(90.3%)患者收缩压下降≥10mmHg,未按照要求服药及执行健康生和方式的患者24例,其中15例(62.5%)患者收缩压下降≥10mmHg。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3%对62.5%,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严格规律服药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作者:张莉;余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