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莉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高征产妇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全面的心理护理,细致的病情观察及药物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分娩方式,胎儿结局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病情控制更理想,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更高,产妇难产、子痫、先兆子痫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全面、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妊高征患者病情,减低产妇子痫发生概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应推广于临床。
作者:焦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再予以压疮预防专项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评价压疮专项护理在预防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2.0%,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压疮专项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但其护理成本相对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病程选择使用,以降低压疮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不同的止血方法,探讨减少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渗血的方法。方法:将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200例)与对照组(91例),用2种不同的方法止血。统计2组出现的渗血情况、脱管例数和患者满意度,采用R ×C表的x2检验和2×2表的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发生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渗血的构成比差异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0级渗血、Ⅰ级渗血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菌方形纱布制作成方形纱球,接着用无菌胶带固定成方形纱球置于穿刺点,后采用3M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的止血方法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作者:林真凤;吴温玉;朱彩兰;陈莲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肱骨螺旋内固定器进行治疗,进行6个月随访,评估患者疼痛感的缓解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临床检查效果、肩关节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Neer评分结果显示,本组12例患者中优6例,满意4例,不满意2例,在手术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神经与血管损伤的情况。骨折均在手术结束后的6~8周中愈合,无患者出现不愈合或者迟缓愈合的情况,无患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取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法有着不会伤及肩周软组织、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麻醉方便、不易退钉的特点,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邹方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中药(骨痹康)包敷配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痛痹5号方中药包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5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ESR和CRP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关节肿痛减轻时间、晨僵时间显著缩短,功能活动改善明显。其中治疗组第3次中药包敷配合关节腔注射治疗后,膝关节肿痛较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中药(骨痹康)包敷配合关节腔注射进行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文魁;侯惠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早剥的护理经验。方法: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早剥患者98例,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产妇的死亡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的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子痫的前期加强产前检查,重视胎盘早剥发生的征兆,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并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产期母婴的死亡率,提高母婴的安全。
作者:杜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深入分析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症状,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对老年性痴呆病人临床症状的认识。方法:采用认知功能方面MoCA量表对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和30例非老年性痴呆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索老年性痴呆的症状特点和认知功能评分,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性痴呆患者MoCA量表评分结果远远低于对照组人群MoCA量表评分结果,经过t检验,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视,提高对其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对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桂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与传统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分别于治疗1疗程(30天)后评价2组减轻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较好的止痛与恢复功能效果。
作者:王延伟;王学建;崔俊芳;崔国良;程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诊治的100例重症哮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达96%,较对照组满意度84%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干预组患者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人性化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实验室临床检验项目研究相关评价指标在医学检验中的质量识别意义。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选取与检验科相关的临床检验项目资料信息,制定一套适合本院化验室的《医疗机构临床化验室各专业医学检验质量考评细则表》,建立一套省级医疗机构化验室评价标准,对本省三级、二级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质量考评和检验项目进行准入的分级管理。对本院检验科素有临床检验项目包括临床化学、临床血液、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临床体液等项目的化验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对比所指定的评价指标标准,分析质量评价水平。结果:参加调查的项目中所申报在《医疗机构临床化验室各专业医学检验质量考评细则表》准入范围内的三级项目在260~560之间,二级项目在200~420之间,均明显低于规定拟定的分级管理标准数量。结论:目前国内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先进性、安全性并能用标准化数据完成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以达到日益复杂化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需求,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国际医疗研究实验水平。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我省林区患者结石成分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森工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计500例尿石症病例,以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尿路结石化学成份,以患者性别,年龄,生活地区等为分组依据,分析各组尿路结石的化学成份特征。结果:40~60岁时尿路结石发病率达到高峰,男性和女性尿路结石患者为1.92:1,城镇林区草酸钙结石,碳酸磷灰石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发病率均低于边远林区。结论:黑龙江省林区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化学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有必要深入开展防治措施研究。
作者:单戈;许广志;闫莉;马晶;李浩铭;刘洋;王长林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4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合并伤的同时,早期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内固定手术。结果:18例存活,3例死于胸腔出血、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17例恢复独立行走,2例患者在拐棍的辅助下恢复行走能力。结论: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的骨盆骨折合理应用 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简单,有效,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对大部分病人,可以作为终的治疗手段,起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华龙;贺友生;李思云;黄晓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优势。方法: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9%和78.1%,2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呕吐、腹泻、头痛,对症处理后好转,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与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莉;孔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应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软组织损伤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切口愈合良好。其中骨折术前13例中,骨折手术切口均按期愈合拆线;骨折术中27例均愈合良好,按期拆线;术后5例无皮缘坏死,延期1周关闭伤口,顺利愈合。45例均未2次植皮或皮瓣转移。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进行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愈合效果不错,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陈本华;刘一民;何正位;刘家民;刘双宝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深入分析引发骨科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的原因及其相关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骨科进行骨科外固定支架术后发生针道感染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对比患者性别、年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有无合并复合伤口、有无糖尿病以及支架固定期间有无激素类用药史,分析引起针道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100名患者针道感染率为11.0%;年龄在45岁以上者的针道感染率为18.6%,明显大于45岁以下者( P<0.05);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超过4周者的感染率达22.2%,明显高于固定时间在4周以内的患者(P<0.05);合并有复合伤或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0.5%与20.6%,明显高于未合并者;而患者的性别以及固定期间是否使用激素对针道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骨外科固定支架患者并发针道感染的可能性较高,且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支架固定时间、有无合并复合伤口以及糖尿病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振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在手术治疗前后及过程中实施配套护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手术配合护理措施。结果:36患者成功治愈,死亡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死亡原因主要包括颅脑严重挫裂伤、脑干严重损伤及并发严重脑病。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严重疾病,临床手术及时治疗是减少死亡的关键因素。但正确有效的临床配套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徐风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之间于本院治疗的9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观测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均有较明显缩短,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HR、CPR 、MAP、SpO2稳定性优于对照组,且2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的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优,值得推广。
作者:习社盈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患者160例,将其分成2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脑血栓后遗症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因此,中医药治疗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有着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对于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有着极好的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牟经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金纳多)联合天麻素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银杏叶制剂联合天麻素,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疗效及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金纳多)联合天麻素能纠正椎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牟爱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化疗体会。方法:选取2012~2013年收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7例临床化疗进行分析。结果:随访平均20个月,经化学治疗30例患者中CR 18例,PR 9例,OR率90%。结论:CML的治疗应依据患者本身状况,预后分析,经济条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曲洪澜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