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内科患者住院感染的预防

肖建敏;冯蕾;葛海波;刘春红;徐海鹏;李伟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 医院感染, 内科住院患者, 感染的危险因素, 肺炎克雷伯氏菌, 泌尿系统感染, 疾病, 大肠埃希氏菌, 坠积性肺炎, 白色念珠菌, 身体, 菌株分布, 呼吸困难, 高龄患者, 感染部位, 心功能, 糖尿病, 脑梗死, 免疫力, 泌尿道
摘要:1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1疾病因素:我院的心内科住院患者,高龄患者中通常都会有脑梗死、糖尿病等等疾病,因此身体免疫力不是很强,他们也是住院感染中占据比例比较大的群体。患者的心功能存在缺失,所以初期就很容易出现一些病征,例如心慌、气短、无力。随着心力的衰竭,患者就算不处于发病期也会有呼吸困难等的困扰。所以需要借助强迫体位来缓解身体的痛苦,这就对进水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患者更加容易患有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而患者的感染部位存在于呼吸道、泌尿道,其感染菌株分布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和白色念珠菌,这就清楚的标明了医院感染出现的重要原因是与患者本身的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供应站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医院中心供应站是一个特殊科室,该科室承担着医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更是一个高危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原因,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噪声的环境,经常接触细菌、病毒、各类消毒因子、洗涤剂等有害物质及高压蒸汽灭菌器等设备,工作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加强自身的防护会造成感染、中毒、烫伤,给身心带来严重的威胁[1]。因此,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尽可能的避免因自身的操作不当而遭受疾病的袭击,同时避免未消毒干净的器具感染给患者。我院消毒供应室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以质量为核心的思想,针对各种有害因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将风险管理的意识贯穿到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发放、回收等环节,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利工作的正常进行,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实施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左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肝胆管结石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左肝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左肝叶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输红细胞例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组都无死亡患者,组间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和可行的,相比开腹手术有着创伤少的优势。

    作者:木拉提;吐尔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发生脑卒中48小时即进行康复护理与病程在3个月以后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病人对比分析。结果:前者有效率95.24%,后者有效率65.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华;康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面系统护理干预的试验组5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合理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用药指导、自我监测血糖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正确有效的自我管理能正确面对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李传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创伤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变化与影像学联系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变化与影像学联系。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组都选择美国GE公司16排CT机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观察组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原纤维形成或有裂隙,但未累及软骨下骨质,软骨片悬垂或软骨下骨质暴露。观察组的踝关节损伤处的横断面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伤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变化可在CT影像学上得到反应,多排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创伤性骨关节病本身形态及信号的异常改变,能为诊断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作者:刘森;景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本病中医学属于“癥瘕”、“积聚”、“臌胀”、“黄疸”等范畴,主要由饮食内伤,情志失调,脾虚湿聚,湿热内生;或脏腑气血亏虚等,使肝脾受损,运化失常,痰阻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火毒蕴结,肝脉阻塞,积聚胁下所致。

    作者:郭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电解质紊乱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紊乱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将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的血清钠、钾水平分为高钠/钾血症组、正常钠/钾血症组、低钠/钾血症组,分别分析不同电解质水平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低血钠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5);低血钾组病死率与正常血钾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血钾组病死率与正常血钾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常出现血清电解质紊乱,低钠、高钾可以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赵峻波;姬馨彤;赵伟;马小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3D VR)三维容积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的,并且具有完整的普通X线片及64层螺旋CT 3D VR图像资料90例患者,肋骨骨折的诊断中X线片及3D VR图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90例患者中,X线片诊断骨折48例,可疑骨折13例,总骨折数为197处;3D VR图像诊断骨折82例,可疑骨折1例,总骨折数为382处。 X线片显示骨折例数及数量均明显少于3 D VR 图像,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的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X线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护理分析

    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122例,随即分为2组患者,甲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乙组患者6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进行心理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护理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心肌梗死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适宜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唐小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社区居家养老中风后便秘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养老中风后便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120例老年居家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便秘的机会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葵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显著优于开腹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光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其护理风险对策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伤害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预防及管理措施,有效规避风险,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过程,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作者:吴鸿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赖氨酸肌醇维B12用于小儿厌食症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赖氨酸肌醇维B12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小儿厌食症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愈3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68.52%。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作者:徐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问题-讨论-指导(PDG)教学方法在皮肤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问题-讨论-指导( PDG)教学方法在皮肤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皮肤科进行临床实习的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名,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1组为对照组( C组),采用传统单纯理论授课的教学法;另1组采用PDG教学法( P组)。2组学生在1个月见习结束时进行出科考试(包括操作和理论考)进行对比,通过教学效果评价表评价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P组的操作、理论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授课教学法组,学生反映的教学效果评价表优良率明显好于传统授课教学法组。结论:PDG教学方法在皮肤科教学中优于传统授课教学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伟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脊液生化学检测分析

    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进行生化学检测分析,以到达早期治疗,早体康复的目的。方法:对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通过腰椎穿刺采集,对其进行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其中的化学检查主要包括蛋白质、葡萄糖、氯测定等。结果: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腰穿脑脊液都有所改变,压力19例超过了300mmH2 O,21例压力在200~280mmH2O之间。脑脊液中IgG的含量明显升高。氯化物<90mmol/L者17例,91~100mmol/L者13例,101-109mmol/L者10例。葡萄糖2.5~4.5mmol/L者10例,<2.5mmol/L者30例。结论:怀疑具有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要尽早的检测脑脊液成分的变化,及时确诊,并注意和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型隐球性脑膜炎鉴别。

    作者:白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无痛银质针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无痛银质针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无痛银质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按摩、中频、红外线治疗,观察2组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0例,治愈率73%,总有效率100%,平均治疗次数2次;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90%,平均治疗次数21次。结论:无痛银质针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显著,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宇;苏少华;公续霏;韩惠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试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两组分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以确保应用该方法测试的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4.6×150 mm,5μm,Agilent,美国),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内含0.2%三乙胺)(20:80)(后用磷酸调至PH4.8),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分别在100mg·L-1-500mg·L-1和20mg·L-1-1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1(n=5);两组分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均为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4%和98.76%;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8h,两组分均为稳定。结论:本研究所得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专属性高、重现性好,可准确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两组分含量,用于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秦黎明;刘连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创与常规治疗脑出血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对比微创与常规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微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微创组总有效率及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显著;微创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微创治疗脑出血较常规治疗效果好,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宗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脂蛋白a检测在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对脂蛋白a检测在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甲组患者,选取健康人群200例,分别进行脂蛋白a检测。结果:甲组患者的脂蛋白a检测显著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在对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安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探索观察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检测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院感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6例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耐药情况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病原菌培养情况:从106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18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26例,以大肠埃希菌多68株,分离出革兰阳性菌23例,以表皮葡萄球菌多12株,分离出真菌40例,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28株;(2)细菌耐药情况: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素类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耐药率极高,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所有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革兰阳性菌中表葡菌较多,对青霉素类耐药性高,对于3、4代头孢类耐药性较低。结论:对于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行细菌培养检查,以便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干预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作者:马晓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