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赖氨酸肌醇维B12用于小儿厌食症治疗临床观察

徐飞

关键词:赖氨酸肌醇维B12, 小儿厌食症, 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赖氨酸肌醇维B12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小儿厌食症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愈3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68.52%。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加椎管内置管术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腰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加椎管内置管术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效果。我科于2007年6月~2012年12月共1500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腰腿疼痛症状,经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后诊断明确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无禁忌证,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A )组750例,行理疗、针灸、牵引保守治疗。治疗组( B)组750例,行腰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加椎管内置管术药物注射治疗,间隔15天1次,1~2次为一疗程。结果:停止治疗后6个月随访,B组治愈A组与B组治疗效果比较,A组的治疗时间较B组多,效果慢,易复发。结论:腰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加椎管内置管术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疗效好,可作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疗法。

    作者:王珉;何雅楠;姚金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48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8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治愈28例(58.33%),部分恢复17例(35.21%),死亡3例(6.2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肖霞;亓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3D VR)三维容积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的,并且具有完整的普通X线片及64层螺旋CT 3D VR图像资料90例患者,肋骨骨折的诊断中X线片及3D VR图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90例患者中,X线片诊断骨折48例,可疑骨折13例,总骨折数为197处;3D VR图像诊断骨折82例,可疑骨折1例,总骨折数为382处。 X线片显示骨折例数及数量均明显少于3 D VR 图像,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的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X线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采用Mi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MipO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MipO技术进行治疗,再通过锁定钢板固定。按照AO将骨折进行分型,包括A2型35例,A3型40例,B2型27例,C1型18例。结果:经过5~16个月的随访观察,再按照相关评分标准评定后,优105例,良10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95.8%。治疗后未发现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病例。结论:对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采用MipO技术治疗后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既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同时也减少创伤且美观,现阶段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和军;颜鹏;江共涛;乐海浪;张文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1例老年人胃癌治疗分析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及医疗水平提高,老年胃癌病人日益增多。为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现对本院2004年2月~2009年4月收治的11例老年人胃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富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对应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将42例初诊为M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行对比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VAD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VAD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mg.d-1,分早晚口服,每周递增50mg,大剂量300mg.d-1。2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22例患者,部分缓解12例,总有效率77.3%;对照组20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55.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在M-蛋白、骨髓浆细胞数及β2-微球蛋白等各项指标方面,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而血红蛋白有显著上升,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单用VAD方案,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上更为显著,且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亚宁;吴旭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法复位、中药外敷治疗小儿桡骨头半脱位189例临床报告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发生在幼儿中,本病是幼儿特有的损伤之一,因幼儿的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发病均因穿衣不慎牵拉、外伤或摔伤时被成年人牵拉腕部所引起桡骨小头脱位,中医又称脱臼、脱骱。因在透视下无特异性症状,往往以无病而漏诊,导致得不到及时治疗造成脱出之桡骨头附着、粘连于尺骨头,甚至形成假关节,严重影响患侧前臂正常的旋前旋后功能,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残疾和痛苦。笔者自1992年3月以来运用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消肿止痛活化散”经验方治疗小儿绕骨头半脱位189例,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律意识、经济意识及对医疗服务需求意识逐渐提高,各种类型的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有社会因素、患者原因及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1]等因素,这些纠纷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引起重视。如何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已成为医护人员关注和认真探索的问题。通过对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护人员及患者双方认识调查分析,旨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作者:毛慧玲;廖琪;邢艳;张桂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效果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能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结果:对照组痊愈8例(24.24%),显效2例(6.06),有效12例(36.36%),无效11例(33.33%),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痊愈13例(39.39),显效8例(24.24),有效7例(21.21),无效5例(15.15%),总有效率达84.84%。2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脑中动脉闭塞的MRA与DWI异常信号相关性探讨

    目的:通过比较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脑动脉血管成像( MRA)与DWI异常信号相关性,探讨磁共振脑动脉血管成像( MRA)在急性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脑动脉血管成像( MRA)检查发现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经临床诊治终证实的4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例,比较同期进行的DWI扫描,分析MRA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46例经脑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发现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44例DWI显示大范围异常高信号,符合率95.6%,2例在DWI上未显示高信号。结论:磁共振脑动脉血管成像( MRA)大脑中动脉闭塞与DWI显示大范围异常高信号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中的诊断中有重要定位定性价值。

    作者:徐晓;李巍;康丽;宋殿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后外侧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Harris评分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切口THA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8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统计及随访,来评估改良切口行THA手术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分别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年龄(p>0.05)BMI(p>0.05),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以及体重指数上无统计学意义;对比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血量(p<0.05)、术后引流量(p<0.05)、手术切口长度(p<0.05),显示2组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切口及术后引流量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2组患者术后在疼痛(p>0.05)、畸形(p>0.05)、生活能力(p>0.05)、行走能力(p>0.05)以及总分(p>0.05),显示2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髋关节活动度(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后外侧切口THA的应用能够减少手术损伤,有利于髋关切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楠;刘金煜;周永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奇正消痛贴用于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治疗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分别给予奇正消痛贴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HSS评分。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2组治疗后HSS评分比较, 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和67.44%,两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奇正消痛贴用于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强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颅脑外伤235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早期气管切开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对照组:常规吸痰前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组(119例)与实验组:常规吸痰,超声雾化吸入祛痰制剂及匀速泵入气管生理盐水组(116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气管切开留置时间12.7±6.9天,气管套管阻塞数为12例(10.34%)。对照组气管切开留置时间23.4±9.7天,气管套管阻塞数为73例(61.34%)。结论:实验组气管切开留置时间及气管套管阻塞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吸痰、雾化及湿化是气管切开病人较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王玉霞;何桂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急性哮喘发作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方法:实验组40例,哮喘急性发作儿童采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喘乐宁和受喘乐。对照组40例静滴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喘乐宁和受喘乐,其它治疗相同,比较2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疗程4天,优于对照组平均疗程6天,改善情况经配对T检验,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满意。

    作者:刘颖丽;陈延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预防糖尿病足的社区健康教育

    随着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老龄人口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有所上升,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因此,在社区开展预防糖尿病足的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陆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应用探讨

    目的:提高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6例确诊的AECO-PD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加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对于66例确诊的AECOPD病例,采用常规治疗有效率为72.7%。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率为87.9%。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在AECOPD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力扎提木拉提;唐承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脂蛋白a检测在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对脂蛋白a检测在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甲组患者,选取健康人群200例,分别进行脂蛋白a检测。结果:甲组患者的脂蛋白a检测显著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在对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安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工真皮在治疗皮肤撕脱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人工真皮治疗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48例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4例,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和换药治疗后,待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植皮或皮瓣修复术。观察组24例,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早期清创、换药,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外敷人工真皮(皮耐克),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行植皮术。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38.2±1.3天,有11例由于面积较大,用刃厚皮或中厚皮修复的创面愈合后,疤痕增生明显。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28.4±1.1天,创面愈合,疤痕增生不明显或较轻。结论:应用人工真皮治疗皮肤撕脱伤能有效缩短住院天数,手术操作简单,减少手术风险承担,创面愈合,疤痕增生不明显或较轻。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陈柏秋(通讯作者);彭文要;邱加崇;余继超;刘冰峰;招伟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同期与分期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同期与分期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34例因原发性双膝关节炎行双膝表面置换手术的患者。根据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分期与否,将134例患者划分为分期手术组与同期手术组,对2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治疗因素和术前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分别进行比较。术前因素主要包括病程、年龄、术前合并症和体质指数;治疗因素主要包括总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总输血量、伤口总引流量;治疗效果的判断采取术前及术后1年时患者的改善程度及HS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同时对并发症的例数及种类加以统计。结果:44例分期手术患者,90例同期手术患者。同期手术组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远远的低于分期手术组,但2组病程、年龄和体质指数方面的差异并非具备显著性;同期手术组的总住院时间明显比分期手术组要长,但是分期手术组的总输血量明显比同期手术组要少,但2组总引流量及总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并非显著,并且术前及术后1年的HSS评分差异并非具备显著性。2组患者都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但是在发病率方面2组差异不显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患者合理选择且完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分期双侧人工膝关节与同期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有着相同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作者:姜星明;王红建;李灏;李卫国;宋晓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参考组采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8%,2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应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效果显著,耐受性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韩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