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奇正消痛贴用于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王强和

关键词:奇正消痛贴, 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治疗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分别给予奇正消痛贴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HSS评分。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2组治疗后HSS评分比较, 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和67.44%,两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奇正消痛贴用于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亚硝酸盐属强氧化剂,是工业原料,也可用于食品加工[1]。亚硝酸盐中毒-是指机体摄入大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食物而引起的以组织缺氧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一般在食后0.5~3小时可突然感到头晕、气短、无力、恶心、呕吐、末梢紫绀血压下降等。病情危急;1~2g可致人死亡。及时诊断,恰当处理是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菊霞;郝鑫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92例明确诊断腰椎结核者术前正规抗痨治疗至少2周,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1期后路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正规抗痨9~24个月。结果: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2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复查血沉正常。结论:保守治疗效果差的腰椎结核患者采用1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孔维军;廖文波;俞海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六味地黄丸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60例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常规降糖、降压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治疗;以8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血压、空腹(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改善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正确处理

    目的: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早期预防和正确处理。方法:结本中心8例外渗患者处理经验。结果: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和鲜海带间歇性外敷,效果明显。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与鲜海带间歇性外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胃溃疡的治疗及保健分析

    目的:探讨对比了不同西药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胃溃疡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2组都给予克拉霉素胶囊与甲硝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80.0%,组间显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后并发症都比较少,组间治疗后感染与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奥美拉唑,雷尼替丁胶囊治疗胃溃疡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的肝囊肿患者共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外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的出血量等均要显著性少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1);另外,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肝囊肿的开窗手术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者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作者:克比尔多来提;努尔买买提·努尔克热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维生素D与支气管哮喘关系探讨的研究进展

    1维生素D的检测方法:维生素D以1.25-二羟维生素D3活性强,但体内稳定性25-二羟维生素D3更强,所以临床上一般把其作为检测指标[1]。

    作者:陈秀侠;姚丽萍(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外伤性角膜溃疡80例疗效观察

    外伤性角膜溃疡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绝大部分为外来因素所致,角膜外伤后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确切形成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丧失视力[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自2006年3月~2008年3月治疗80例外伤性角膜溃疡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柱凝胶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对自2009年10月~2013年2月我院接生的218例疑似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血型鉴定,并进行“溶血3项试验”,即:(1)直接抗人球蛋试验;(2)血清游离抗体试验;(3)抗体放散试验。结果:出生10天内的患儿为A型或B型,母亲为0型,采用微柱凝胶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2组患者的溶血病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在检测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试验时间缩短,结果判定直观,灵敏度高,且检验的特异性显著,为诊断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习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临床应用结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就诊的93例梅毒患者血清样本采用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PR法与ELISA法及TPPA法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灵敏度(Sen)分别为81.4%,95.7%,98.6%,其中,RPR法与ELISA法及TPPA法在灵敏度(Sen)、特异性(Spe)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与TPP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R法适用于梅毒筛查,其定量检测可作为疗效评价,而ELISA法和TPPA法均为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结果较为准确可靠,可用作临床标本的检测,对于RPR法与ELISA法检测阳性标本,TPPA法可作为确证试验。

    作者:林耀堂;陈海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梧州市2009~2011年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梧州市托幼机构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儿童保健工作情况,评价近3年集体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及效果,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梧州市8间托幼机构集体儿童进行健康检查,采用WHO推荐的儿童体格生长参数进行评价。结果:梧州市集体儿童2009年体重、身高达均值及均值以上标准分别是40.50%、49.40%;2010年为42.87%、52.20%;2011年为45.53%。54.16%;集体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2009年分别为1.6%、1.2%、1.2%;2010年分别为1.5%、1.0%、1.0%;2011年分别为1.1%、0.7%、0.7%;肥胖发生率3年间分别为1.0%、1.3%、1.4%。龋齿发生率3年间分别为25.8%、24.7%、21.8%。结论:广西梧州市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符合自然生长规律。集体儿童体重、身高达均值及以上标准逐年提高。营养不良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体重达标率未达50%以上。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距离。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的膳食营养管理,指导家长养成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陈爱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500例,妇科手术患者124例,产科手术患者376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易行,麻醉诱导时间较短,麻醉效果明显。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妇产科手术应用中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全、简单、快捷等优势,在产科手术麻药用量小且效果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运祥;高艺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社区居家养老中风后便秘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养老中风后便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120例老年居家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便秘的机会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葵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门静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研究显示,肝动脉-门静脉短路存在,肝动脉栓塞术(TAE)、化疗等方法难以使肿瘤完全坏死。因此,门静脉介入治疗便应运而生。临床实践表明,经门静脉介入放射性核素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肝癌卫星病灶、肝内转移灶及门静脉癌栓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和经肝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相结合,疗效更佳。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产后抑郁症[1]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作者:张金玲;李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42例精神发育迟滞脑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脑电图(EEG)的特点。方法:主要以我院的脑电图结果、部分门诊和住院病历资料为线索,回顾性统计分析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脑电图异常表现。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脑电图有散在性5~20μV的多形性慢波活动、散在性或爆发性4~7Hz的70~250μV的θ波及发作性尖样放电、棘慢波2.5~5Hz的90~250μV多棘慢综合波、2~3.5 Hz的150~300μV弥漫性或爆发性出现的δ波,异常率高达90.4%,存在高度弥漫性异常。由于致病因素不详,很难确定智力低下程度特征性的脑电图表现。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异常脑电图表现可客观反映脑细胞生物电活动及脑功能的情况,精神发育迟滞程度越重,EEG表现越异常,对临床具有一定的诊断和参考价值。

    作者:董捍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ET-CT评价结合早期康复促进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疗效

    目的:探讨PET-CT评价结合早期康复对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PET-CT评价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康复组在外科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PET-CT评价组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PET-CT评价。3个月后分别通过格拉斯哥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程度。以CT和PET-CT分别预测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PET-CT评价组中处于植物状态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苏醒的可能性,评价两种预测方法的准确率。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的GS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MBI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PET-CT可提示颅脑损伤区域的脑功能状态并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处于植物状态的患者苏醒可能性。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PET-CT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康复进展,并且对判断病情预后有一定帮助。

    作者:张荣国;张俊;刘大立;杨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分析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0~69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1.3%,而≥80岁为7.5%[1]。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据目前房颤各大治疗指南,在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治疗手段。从而使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减少70%。但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INR凝血指标和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为进一步研究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20例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含10例,针对对照组,提供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针对观察组提供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沙尼亚;吐尔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优质服务是一种能让病人满意的服务,在符合行业标准或部门规定的前提下所提供的一种能够满足病人合理需求的一种服务。手术室作为一个与病人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场所,优质服务的应用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叶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尼莫同联用血塞通治疗26例脑外伤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尼莫通与血塞通用治疗脑外伤手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52例脑外伤手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用维脑路通注射液4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组用尼莫通注射液10 mg+生理盐水500 m静脉滴注,6小时滴注完毕,每天1次;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2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57.6%(P<0.01)。结论:尼莫通与血塞通联用治疗脑外伤手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好,能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死亡率。

    作者:占双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